《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复习教学设计
2014-08-21黄洁蓉
黄洁蓉
一、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多年。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已经学过,极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让学生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重新构建知识框架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物质的检验、鉴别及推断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这类题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条件隐蔽、关系复杂、综合性强,是学生较容易失分的题型。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内容的复习和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做一些探究。
我校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EEPO学习方式的训练和近一年的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在这一节复习课里我采用EEPO平台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知识性强、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并且通过小组的互动,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把这节课设计为两个平台,一是考点总结,二是巩固练习。教学过程实录如下。
二、教学过程
(一)考点总结
师:同学们,在二战期间美军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涂在小老鼠身上成功地炸掉了德国戒备森严的军工厂。这是利用了上述物质的什么性质?
生:利用了白磷着火点低、二硫化碳易挥发的性质。
师: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我们做好解答推断题的关键。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有关的考点知识(列清单)。
课件展示:(平台一)
让学生阅读要求,明确任务。
两人合作完成其中一组物质的总结,然后小组内交互,交换学习卡,把其他同学的知识总结补充到自己的学习卡上。
学生代表把学习卡投影出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纠错或补充。
教师点评学生列举的情况,并进行精讲:溶于酸的沉淀有不溶性的碱以及碳酸盐;含有铜离子的溶液都显蓝色,含有铁离子的溶液都显黄色,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都显浅绿色。
过渡:物质的检验能用物理方法的尽量用物理方法,如果不能用物理方法就用化学方法检验。下面我们复习用化学方法来检验酸碱盐。
课件展示:
生:6人小组合作,组长根据各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归纳总结,并把个人成果写在小卡上。
组内交互,组长负责整理,并把成果写在大卡上。
各组把大卡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合适的位置,然后进行生生互评。
最后由教师补充精讲。
(二)巩固练习(平台二)
三、课后反思
(一)教学亮点
1.复习的引入马上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各个环节间过渡自然,教学过程流畅。
2.设计了两个平台,一个是总结考点知识清单,一个是中考真题演练。每个平台的设计都能抓住关键要素,围绕目标构建了多个向度的方法和途径,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记等沉闷的复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归纳和探究,自觉地运用总结出来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主导和点拨的作用。
3.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大,按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的时间也只能归纳考点清单。而本节课先让学生分组整理知识点,然后进行充分交互,课堂容量大,节约时间,而且大胆交出主动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且在汇报和生生互评的环节中加强了知识间的强化,知识点强化次数不断得到攀升。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考点知识总结后,及时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让人感觉遗憾的地方是时间掌控不好,有点前松后紧。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平台一考点总结时,一是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自选向度去完成,而是把知识归纳分为两次小组活动,这样就让学生动得过多了。二是对小组管理力度不足,有个别小组迟迟不能组织起来,且分工不明确,导致不能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课前我的设计思路是考虑到考点内容过多,所以平台一我分两个活动来完成,这是一个不敢完全放开的表现。所以,经过课后反思,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1.投影复习目标,让学生阅读。
2.角色分工,分别让不同的小组探讨完成不同考点的总结任务:
1、2组完成特殊固体颜色的归纳;
3、4组完成沉淀的颜色的归纳;
5、6组完成特殊溶液的颜色;
7、8组完成常见酸碱盐的检验。
3.同类小组(1组和2组、3组和4组、5组和6组、7组和8组)交流、互评、补充。
4.异类小组交流。
5.各小组汇报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6.教师精讲补充,归纳知识点。
做了修改后,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交换学习卡,少中体现多,强化次数得到攀升。二是通过组内角色分工和角色互换,使得课堂容量得到加大,并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
要使得平台互动式教学真正变得高效,教师要面对的难题还很多,如怎样才能做到“以少见多”“慢中见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这是我在尝试平台互动教学模式过程中的一块心病,也是我在以后的探究中需要继续攻克的难题。在以后的课改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对平台互动方式有效教学课型的研究,争取使平台互动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质,把学生的个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融为一体,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一、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多年。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已经学过,极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让学生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重新构建知识框架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物质的检验、鉴别及推断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这类题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条件隐蔽、关系复杂、综合性强,是学生较容易失分的题型。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内容的复习和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做一些探究。
我校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EEPO学习方式的训练和近一年的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在这一节复习课里我采用EEPO平台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知识性强、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并且通过小组的互动,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把这节课设计为两个平台,一是考点总结,二是巩固练习。教学过程实录如下。
二、教学过程
(一)考点总结
师:同学们,在二战期间美军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涂在小老鼠身上成功地炸掉了德国戒备森严的军工厂。这是利用了上述物质的什么性质?
生:利用了白磷着火点低、二硫化碳易挥发的性质。
师: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我们做好解答推断题的关键。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有关的考点知识(列清单)。
课件展示:(平台一)
让学生阅读要求,明确任务。
两人合作完成其中一组物质的总结,然后小组内交互,交换学习卡,把其他同学的知识总结补充到自己的学习卡上。
学生代表把学习卡投影出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纠错或补充。
教师点评学生列举的情况,并进行精讲:溶于酸的沉淀有不溶性的碱以及碳酸盐;含有铜离子的溶液都显蓝色,含有铁离子的溶液都显黄色,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都显浅绿色。
过渡:物质的检验能用物理方法的尽量用物理方法,如果不能用物理方法就用化学方法检验。下面我们复习用化学方法来检验酸碱盐。
课件展示:
生:6人小组合作,组长根据各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归纳总结,并把个人成果写在小卡上。
组内交互,组长负责整理,并把成果写在大卡上。
各组把大卡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合适的位置,然后进行生生互评。
最后由教师补充精讲。
(二)巩固练习(平台二)
三、课后反思
(一)教学亮点
1.复习的引入马上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各个环节间过渡自然,教学过程流畅。
2.设计了两个平台,一个是总结考点知识清单,一个是中考真题演练。每个平台的设计都能抓住关键要素,围绕目标构建了多个向度的方法和途径,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记等沉闷的复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归纳和探究,自觉地运用总结出来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主导和点拨的作用。
3.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大,按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的时间也只能归纳考点清单。而本节课先让学生分组整理知识点,然后进行充分交互,课堂容量大,节约时间,而且大胆交出主动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且在汇报和生生互评的环节中加强了知识间的强化,知识点强化次数不断得到攀升。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考点知识总结后,及时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让人感觉遗憾的地方是时间掌控不好,有点前松后紧。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平台一考点总结时,一是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自选向度去完成,而是把知识归纳分为两次小组活动,这样就让学生动得过多了。二是对小组管理力度不足,有个别小组迟迟不能组织起来,且分工不明确,导致不能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课前我的设计思路是考虑到考点内容过多,所以平台一我分两个活动来完成,这是一个不敢完全放开的表现。所以,经过课后反思,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1.投影复习目标,让学生阅读。
2.角色分工,分别让不同的小组探讨完成不同考点的总结任务:
1、2组完成特殊固体颜色的归纳;
3、4组完成沉淀的颜色的归纳;
5、6组完成特殊溶液的颜色;
7、8组完成常见酸碱盐的检验。
3.同类小组(1组和2组、3组和4组、5组和6组、7组和8组)交流、互评、补充。
4.异类小组交流。
5.各小组汇报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6.教师精讲补充,归纳知识点。
做了修改后,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交换学习卡,少中体现多,强化次数得到攀升。二是通过组内角色分工和角色互换,使得课堂容量得到加大,并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
要使得平台互动式教学真正变得高效,教师要面对的难题还很多,如怎样才能做到“以少见多”“慢中见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这是我在尝试平台互动教学模式过程中的一块心病,也是我在以后的探究中需要继续攻克的难题。在以后的课改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对平台互动方式有效教学课型的研究,争取使平台互动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质,把学生的个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融为一体,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一、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多年。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已经学过,极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让学生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重新构建知识框架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物质的检验、鉴别及推断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这类题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条件隐蔽、关系复杂、综合性强,是学生较容易失分的题型。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内容的复习和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做一些探究。
我校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EEPO学习方式的训练和近一年的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在这一节复习课里我采用EEPO平台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知识性强、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并且通过小组的互动,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把这节课设计为两个平台,一是考点总结,二是巩固练习。教学过程实录如下。
二、教学过程
(一)考点总结
师:同学们,在二战期间美军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涂在小老鼠身上成功地炸掉了德国戒备森严的军工厂。这是利用了上述物质的什么性质?
生:利用了白磷着火点低、二硫化碳易挥发的性质。
师: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我们做好解答推断题的关键。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有关的考点知识(列清单)。
课件展示:(平台一)
让学生阅读要求,明确任务。
两人合作完成其中一组物质的总结,然后小组内交互,交换学习卡,把其他同学的知识总结补充到自己的学习卡上。
学生代表把学习卡投影出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纠错或补充。
教师点评学生列举的情况,并进行精讲:溶于酸的沉淀有不溶性的碱以及碳酸盐;含有铜离子的溶液都显蓝色,含有铁离子的溶液都显黄色,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都显浅绿色。
过渡:物质的检验能用物理方法的尽量用物理方法,如果不能用物理方法就用化学方法检验。下面我们复习用化学方法来检验酸碱盐。
课件展示:
生:6人小组合作,组长根据各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归纳总结,并把个人成果写在小卡上。
组内交互,组长负责整理,并把成果写在大卡上。
各组把大卡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合适的位置,然后进行生生互评。
最后由教师补充精讲。
(二)巩固练习(平台二)
三、课后反思
(一)教学亮点
1.复习的引入马上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各个环节间过渡自然,教学过程流畅。
2.设计了两个平台,一个是总结考点知识清单,一个是中考真题演练。每个平台的设计都能抓住关键要素,围绕目标构建了多个向度的方法和途径,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记等沉闷的复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归纳和探究,自觉地运用总结出来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主导和点拨的作用。
3.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大,按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的时间也只能归纳考点清单。而本节课先让学生分组整理知识点,然后进行充分交互,课堂容量大,节约时间,而且大胆交出主动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且在汇报和生生互评的环节中加强了知识间的强化,知识点强化次数不断得到攀升。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考点知识总结后,及时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让人感觉遗憾的地方是时间掌控不好,有点前松后紧。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平台一考点总结时,一是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自选向度去完成,而是把知识归纳分为两次小组活动,这样就让学生动得过多了。二是对小组管理力度不足,有个别小组迟迟不能组织起来,且分工不明确,导致不能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课前我的设计思路是考虑到考点内容过多,所以平台一我分两个活动来完成,这是一个不敢完全放开的表现。所以,经过课后反思,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1.投影复习目标,让学生阅读。
2.角色分工,分别让不同的小组探讨完成不同考点的总结任务:
1、2组完成特殊固体颜色的归纳;
3、4组完成沉淀的颜色的归纳;
5、6组完成特殊溶液的颜色;
7、8组完成常见酸碱盐的检验。
3.同类小组(1组和2组、3组和4组、5组和6组、7组和8组)交流、互评、补充。
4.异类小组交流。
5.各小组汇报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6.教师精讲补充,归纳知识点。
做了修改后,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交换学习卡,少中体现多,强化次数得到攀升。二是通过组内角色分工和角色互换,使得课堂容量得到加大,并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
要使得平台互动式教学真正变得高效,教师要面对的难题还很多,如怎样才能做到“以少见多”“慢中见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这是我在尝试平台互动教学模式过程中的一块心病,也是我在以后的探究中需要继续攻克的难题。在以后的课改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对平台互动方式有效教学课型的研究,争取使平台互动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质,把学生的个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融为一体,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