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探究方案 指导有效预习

2014-08-21李明秀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杨利伟朗读课文方案

李明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校近年来一直在实践“本真教育理念下多支点探究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流程就是:准备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延展性学习,即:课前是以“多支点探究方案”为载体的准备性学习阶段,课堂是以合作探究为重要学习形式的针对性学习阶段,课后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的延展性学习阶段。

“多支点探究方案”关注了课前的预习,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准备性学习”部分对学生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具体策略,学生据此独立完成预习任务。探究方案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垫脚石,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知识的生长点、学习的兴趣点和困惑点。我们只有设立难易适度的预习目标,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组织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样利用探究方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有效预习,要明确任务

要想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预习时该做哪些事。任务越明确,预习的效果越好。精心设计的探究方案,明确地告诉学生预习时该做哪些事。下面是《普罗米修斯盗火》(四年级上册)一课的探究方案“准备性学习”的内容:

1. 读一读生字词,尤其注意以下人名和地名:

普罗米修斯 宙斯 阿波罗 赫剌(là)克勒斯

奥林匹斯圣山 高加索山

◆读给组内成员听,全对加“☆”( )

2.你朗读课文给( )听,他(她)给你的评价是( )

A.正确、流利 B.正确 C.还要努力

◆在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你能加到“☆”吗?( )

3.完成书后描红,相信你能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对于其中的某个字,你有什么记忆的好办法?

4.尝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特别关注“大发雷霆、小心翼翼”(直接写在书上词语旁)。

这一部分探究方案的设计,主要指向生字词的记忆、理解和课文的朗读,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和前提。学生明确了预习任务,在预习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查找工具书或请教他人扫清学习的障碍,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果,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对于“普”这个生字,学生编出了“三亚落日长耳朵”的口诀来帮助记忆字形。而对于“获”字,学生则站在提醒者的角度指出,“草下藏着两条狗”,所以,右下方的“犬”,不能写成“大”。

可见,准备性学习,不仅明确提出了预习的要求及相关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预习,要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关键。要想预习有效,教师就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我们从三年级开始使用探究方案,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应借助探究方案,循序渐进,逐步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批注,学会质疑,从而实现螺旋上升。

例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会问、善问,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也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学生在独立探究时,所提出的问题未必是有深度的,因此,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同样需要老师的点拨指导。如《梦圆飞天》一课,学生提出:“飞船发射前,杨利伟为什么眼神平静呢?难道他不担心吗?”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深入,老师及时引导他说:“此时的杨利伟,他的内心和他的眼神一样平静吗?”学生的意见顿时分成两派,有的人认为此时的他应该是紧张、担心的,因为毕竟他是中国飞天第一人,飞船发射究竟会是怎样的结果,谁也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有的人认为,他的内心也是平静的,因为他信任专家、教练、工作人员,他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会有回报。再讨论,孩子们读懂了杨利伟叔叔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心情,更读懂了他的豪情壮志,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们又相继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总指挥‘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的期待与信任,他期待的是什么,信任的是谁?”“文中特意写了杨利伟眼中的地球,有什么特殊意义?”显然,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

学生提出问题后,探究方案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去认真读书。正如谢觉哉老人曾说过的:“好问是好的,但如果自己不想,只是随口问,即使能得到正确答案,也未必受大益。” 教师也应在针对性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从而使问题来源于学生,又最终回归于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有效预习,要及时反馈

预习期待沟通。学生完成探究方案后,如果教师过后不作了解,甚至不闻不问,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根本就不重视预习的作业,自己就可以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更何况,预习的目的是为课堂学习服务,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热环节,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因此,要保证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就应该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

探究方案一般要提前1~2天发放,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课前,教师可以简单翻阅,或通过组内互相检查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大力表扬,用加“★”的方式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督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能根据反馈的探究方案了解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并考察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及时性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课堂教学的着力方向。endprint

例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通过浏览学生的探究方案,发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相对集中的:有的问题指向了自己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肩头离开了?”“为什么称老天鹅为‘破冰勇士?”有的学生则对课文多次出现的破折号和省略号质疑。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在预习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在这些问题旁加上一颗“★”,将这些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品读、体会,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反馈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把探究方案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将有效的教学时间花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顺学而导,依学而教,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力求效益最大化。其实,基于探究方案的课堂,探究方案的使用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将预习的布置和反馈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打通预习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壁垒,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

四、有效预习,要关注“学困生”

预习是通向课堂的一条长廊,当学生行走其间时,因为各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导致他们的资料占有、阅读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所看到的景色也就不会完全一样。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指导预习不认真或有困难的孩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呢?借助“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班上有个男同学H,一紧张就有些口吃,这也影响到他朗读课文,探究方案上“朗读课文”这一项几乎没有得到过“A”。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曾经和家长沟通,让他在家能多多练习,但效果似乎一直不太明显,所以,课堂上看不到这个孩子举手读书,而我也担心刻意让他朗读,反而会让他更紧张,从而让他成为其他学生的笑柄,所以轻易也不喊他读书。直到有一次,他所在的小组来发言,组长说:“xx同学读书进步特别大,我们想请他代表我们团队展示朗读,大家掌声鼓励!”在掌声中,H开始了朗读,当他朗读结束时,教室里又自发响起了掌声,为他的精彩朗读。在惊诧于他的进步的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原来都是小组成员的功劳,特别是组长,是一个特有耐心的女孩子,只要有时间,就会和他一起练习,而他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在以后的小组发言中,他会主动申请读书或者陈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在班队活动中表演小品。

精心设计探究方案,有效指导学生预习,无非是要给学生一个课前自学的例子,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利伟朗读课文方案
航天英雄杨利伟
烂脸了急救方案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青铜葵花》选段
航天英雄杨利伟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