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014-08-21朱志强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本操作滴管实验设计

朱志强

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我认为实验题的考查尤其能反映新的中考特点,这种新颖、灵活、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题模式,无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封闭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如何在新的中考模式下加强和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是摆在每位化学教师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中考实验题特点,我认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基础、重操作,培养解基础实验题的能力

近年来,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第22题都是实验题,要求考查的知识比较基础,只要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一般除杂所用试剂等即可。试题难度不大,但得满分的学生不是很多,特别是写仪器名称时错别字多,如:“试管”写为“气管”,“酒精灯”写为“洒情灯”,“长颈漏斗”写为“长劲漏斗”等。其次,答题不联系题目上下文,如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瓶中应盛放“氢氧化钙”溶液写成“石灰水”溶液。这些都是不该犯的错误。因此进行实验教学时,应狠抓基础,把实验常用仪器摆在每位同学的实验台上,要求学生逐一认识,熟记其名称、用途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则要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例如,进行基本操作“滴管的使用”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滴管的构造、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再反复对学生使用滴管的操作进行训练(包括吸液、挤液、悬空放置、滴入容器、滴管的放置和洗涤)。在讲解使用注意事项时,启发学生思考:(1)为什么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挤捏胶头?(2)为什么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壁?(3)为什么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拿?(4)为什么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5)未经清洗的滴管为什么不能再吸别的试剂?实践证明,这样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使用滴管的知识,同时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思考实验细节的习惯,使他们能较快地熟练掌握使用滴管的基本操作。

由于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兴趣浓厚,但观察实验往往不够细致,在动手操作练习时错误较多。此时,教师不能指责、讽刺,而应耐心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操作,讲清错误原因及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实验后果,即教师在讲解“应该怎样正确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中,很多学生一看见有气泡冒出,非常兴奋,立即就开始收集。此时教师不能责怪学生,而应要求学生认真讨论为什么还不能收集,通过讨论后再得出收集O2的最佳时间是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力争使全体学生能在健康的心态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实验基本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

二、重视实验探究,培养解实验探究题的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广大教师更多地重视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通过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更是值得大力提倡并付诸实践的。例如,2012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第23题,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而课本下册第58页[实验10-9]: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该实验只是一个演示实验,对盐酸过量或氢氧化钠过量没有进行探究,所以学生对解这类探究题会感到棘手。因此平时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就可以把其转化为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后,相互讨论,提出猜想或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再得出结论。例如,讲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观察生锈的铁钉和铁块,让学生讨论后猜想铁钉、铁块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变化,根据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观察十天,并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对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看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止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再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酸碱的主要性质等,都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才不会受教材的约束,才会在具体的环境中灵活变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养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实验设计,培养解综合实验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就是依据实验目的、化学原理确定实验步骤,选择使用的试剂、适当的仪器和装置以及正确的连接顺序的过程。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多种简单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从设计实验方案的学习中深化和创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设计是一个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优化实验设计的模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知识点的时候,要求学生根据CO的还原性和毒性来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出恰当的实验装置,并能设计出多种尾气处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模仿该实验设计得出“SO2和H2O反应生成酸”的实验设计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再如,讲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用实验室常见仪器装配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学生思维活跃,不断探讨、实践。最后有些同学提出可用烧杯、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弹簧夹来代替;有些同学建议用球形干燥管和烧杯;有些同学问可否用长颈漏斗、有孔塑料板和试管。通过学生亲自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联系社会热点、科研、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设计简单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中学生解实验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主编.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丁志兵.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3).

[3]高学华,苗春花.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原则[J].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5(1).

(责任编辑罗艳)endprint

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我认为实验题的考查尤其能反映新的中考特点,这种新颖、灵活、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题模式,无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封闭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如何在新的中考模式下加强和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是摆在每位化学教师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中考实验题特点,我认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基础、重操作,培养解基础实验题的能力

近年来,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第22题都是实验题,要求考查的知识比较基础,只要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一般除杂所用试剂等即可。试题难度不大,但得满分的学生不是很多,特别是写仪器名称时错别字多,如:“试管”写为“气管”,“酒精灯”写为“洒情灯”,“长颈漏斗”写为“长劲漏斗”等。其次,答题不联系题目上下文,如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瓶中应盛放“氢氧化钙”溶液写成“石灰水”溶液。这些都是不该犯的错误。因此进行实验教学时,应狠抓基础,把实验常用仪器摆在每位同学的实验台上,要求学生逐一认识,熟记其名称、用途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则要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例如,进行基本操作“滴管的使用”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滴管的构造、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再反复对学生使用滴管的操作进行训练(包括吸液、挤液、悬空放置、滴入容器、滴管的放置和洗涤)。在讲解使用注意事项时,启发学生思考:(1)为什么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挤捏胶头?(2)为什么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壁?(3)为什么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拿?(4)为什么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5)未经清洗的滴管为什么不能再吸别的试剂?实践证明,这样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使用滴管的知识,同时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思考实验细节的习惯,使他们能较快地熟练掌握使用滴管的基本操作。

由于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兴趣浓厚,但观察实验往往不够细致,在动手操作练习时错误较多。此时,教师不能指责、讽刺,而应耐心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操作,讲清错误原因及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实验后果,即教师在讲解“应该怎样正确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中,很多学生一看见有气泡冒出,非常兴奋,立即就开始收集。此时教师不能责怪学生,而应要求学生认真讨论为什么还不能收集,通过讨论后再得出收集O2的最佳时间是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力争使全体学生能在健康的心态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实验基本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

二、重视实验探究,培养解实验探究题的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广大教师更多地重视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通过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更是值得大力提倡并付诸实践的。例如,2012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第23题,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而课本下册第58页[实验10-9]: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该实验只是一个演示实验,对盐酸过量或氢氧化钠过量没有进行探究,所以学生对解这类探究题会感到棘手。因此平时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就可以把其转化为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后,相互讨论,提出猜想或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再得出结论。例如,讲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观察生锈的铁钉和铁块,让学生讨论后猜想铁钉、铁块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变化,根据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观察十天,并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对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看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止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再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酸碱的主要性质等,都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才不会受教材的约束,才会在具体的环境中灵活变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养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实验设计,培养解综合实验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就是依据实验目的、化学原理确定实验步骤,选择使用的试剂、适当的仪器和装置以及正确的连接顺序的过程。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多种简单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从设计实验方案的学习中深化和创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设计是一个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优化实验设计的模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知识点的时候,要求学生根据CO的还原性和毒性来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出恰当的实验装置,并能设计出多种尾气处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模仿该实验设计得出“SO2和H2O反应生成酸”的实验设计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再如,讲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用实验室常见仪器装配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学生思维活跃,不断探讨、实践。最后有些同学提出可用烧杯、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弹簧夹来代替;有些同学建议用球形干燥管和烧杯;有些同学问可否用长颈漏斗、有孔塑料板和试管。通过学生亲自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联系社会热点、科研、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设计简单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中学生解实验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主编.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丁志兵.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3).

[3]高学华,苗春花.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原则[J].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5(1).

(责任编辑罗艳)endprint

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我认为实验题的考查尤其能反映新的中考特点,这种新颖、灵活、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题模式,无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封闭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如何在新的中考模式下加强和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是摆在每位化学教师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中考实验题特点,我认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基础、重操作,培养解基础实验题的能力

近年来,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第22题都是实验题,要求考查的知识比较基础,只要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一般除杂所用试剂等即可。试题难度不大,但得满分的学生不是很多,特别是写仪器名称时错别字多,如:“试管”写为“气管”,“酒精灯”写为“洒情灯”,“长颈漏斗”写为“长劲漏斗”等。其次,答题不联系题目上下文,如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瓶中应盛放“氢氧化钙”溶液写成“石灰水”溶液。这些都是不该犯的错误。因此进行实验教学时,应狠抓基础,把实验常用仪器摆在每位同学的实验台上,要求学生逐一认识,熟记其名称、用途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则要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例如,进行基本操作“滴管的使用”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滴管的构造、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再反复对学生使用滴管的操作进行训练(包括吸液、挤液、悬空放置、滴入容器、滴管的放置和洗涤)。在讲解使用注意事项时,启发学生思考:(1)为什么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挤捏胶头?(2)为什么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壁?(3)为什么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拿?(4)为什么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5)未经清洗的滴管为什么不能再吸别的试剂?实践证明,这样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使用滴管的知识,同时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思考实验细节的习惯,使他们能较快地熟练掌握使用滴管的基本操作。

由于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兴趣浓厚,但观察实验往往不够细致,在动手操作练习时错误较多。此时,教师不能指责、讽刺,而应耐心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操作,讲清错误原因及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实验后果,即教师在讲解“应该怎样正确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中,很多学生一看见有气泡冒出,非常兴奋,立即就开始收集。此时教师不能责怪学生,而应要求学生认真讨论为什么还不能收集,通过讨论后再得出收集O2的最佳时间是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力争使全体学生能在健康的心态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实验基本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

二、重视实验探究,培养解实验探究题的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广大教师更多地重视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通过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更是值得大力提倡并付诸实践的。例如,2012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第23题,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而课本下册第58页[实验10-9]: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该实验只是一个演示实验,对盐酸过量或氢氧化钠过量没有进行探究,所以学生对解这类探究题会感到棘手。因此平时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就可以把其转化为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后,相互讨论,提出猜想或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再得出结论。例如,讲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观察生锈的铁钉和铁块,让学生讨论后猜想铁钉、铁块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变化,根据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观察十天,并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对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看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止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再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酸碱的主要性质等,都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才不会受教材的约束,才会在具体的环境中灵活变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养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实验设计,培养解综合实验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就是依据实验目的、化学原理确定实验步骤,选择使用的试剂、适当的仪器和装置以及正确的连接顺序的过程。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多种简单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从设计实验方案的学习中深化和创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设计是一个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优化实验设计的模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知识点的时候,要求学生根据CO的还原性和毒性来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出恰当的实验装置,并能设计出多种尾气处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模仿该实验设计得出“SO2和H2O反应生成酸”的实验设计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再如,讲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用实验室常见仪器装配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学生思维活跃,不断探讨、实践。最后有些同学提出可用烧杯、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弹簧夹来代替;有些同学建议用球形干燥管和烧杯;有些同学问可否用长颈漏斗、有孔塑料板和试管。通过学生亲自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联系社会热点、科研、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设计简单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中学生解实验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主编.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丁志兵.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3).

[3]高学华,苗春花.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原则[J].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5(1).

(责任编辑罗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操作滴管实验设计
滴灌浇花器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哪个凉得快?
牙签变星星
无字天书
对“渗透作用”实验的拓展
钳工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操作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