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灰霉病防治对策
2014-08-21
大棚种植黄瓜,在湿度过大的情况下,黄瓜易发生灰霉病,造成叶片和茎部腐烂,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一、危害症状
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毫米~20毫米的大型病斑。黄瓜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二、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
大棚内的高湿度是诱发黄瓜灰霉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黄瓜灰霉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侵染引起。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随气流、雨水、露水等传播。光照不足、低温和高湿条件下易流行。
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温寡照的温室内发生。
三、防治措施
(一)物理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在花蕾期喷施果美康,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2.控温法:调节温湿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关闭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
3.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土壤消毒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二)化学防治
大棚黄瓜发生灰霉病,采用化学防治是控制该病发生、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大发生和流行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化学防治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化学防治。
一般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常用的有氢氧化铜、百菌清、代森锰锌、咯菌腈等。发病后应选用内吸杀菌剂防治,不同地区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种类和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各地要根据抗性监测有针对性的选择药剂。
大棚黄瓜长时间单一使用某一种杀菌剂,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也可采用混用的方式,最好选择上市的混配杀菌剂,如杜邦乾程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因该病在生长季节有多次侵染循环,应选用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腐霉利长时间单一使用,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每间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适用药剂有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250克于傍晚熏蒸,5%百菌清粉尘剂亩用1千克喷施。扑海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农利灵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同时,在防治大棚黄瓜灰霉病时,注意巧用药,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灰霉病病菌是弱寄生菌,作物残留的花瓣和柱头是该病菌的重要侵染点。针对这种情况,可在蘸花时加入适量乙霉威或嘧霉胺等药物。如定植后和花期均没有用药,在浇第一果穗水前必须喷药防治,否则浇水后灰霉病很容易大发生,喷药的重点是花和幼果,喷药后第二天浇水。
(门 同 中共桐柏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