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价值观现状调查——以黄石市初中生为例

2014-08-21陈克娥秦慧慧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价值观消费

陈克娥,黄 薇,孙 雯,秦慧慧

(湖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生于1990年代中后期的中学生在面对新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时,态度逐渐转变为理性的去看待和接受,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上的分歧与冲突在中学生身上的表现也逐渐弱化。鉴于此,我们对当前中学生价值观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试图全面了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环境下中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发展状况,为学校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

一、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湖北省黄石市城区的三所示范初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调查35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消费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现状。问卷有效回收312份,其中:男生179 人,女生133人;初一96人,初二120人,初三96人。

二、研究方法

价值观是指社会成员个人或群体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对于各类事物的一般信念。[1]本文从研究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出发,将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价值观包含的四个维度上,从消费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并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阐述。为了达成上述研究目标,在对当前中学生价值观问题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自行编制了中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此问卷由22道题构成,涉及中学生对消费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恋爱价值观、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消费价值观 1.消费结构多元化,消费分布较合理。调查结果显示,黄石市中学生在花钱范围上选择三项消费的占77.7%,体现了中学生消费结构的多元化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多的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有了多余的钱进行其他消费。而中学生也是国家进步的受益人,在消费活动中除了购买学习用品、衣服和零食,也逐渐会有部分钱用于储蓄和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显示出中学生消费结构逐渐多元化、储蓄、节俭意识也有一定的提高,学习与生活消费比例恰当,消费分布较为合理。

2.理性消费意识增强,盲从心理弱化。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学生形成了较为理性的消费观(见图1)。计划消费和节省消费的人数占80.2%。这说明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以及学校在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引导教育作用增强,中学生理性消费观念增强。其次,中学生在购物时,有82.4%的学生会根据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来选择是否购买,体现出对品牌、广告的盲目推崇效应减弱。而有部分同学仍然喜欢名牌、广告宣传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面对新兴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尝鲜心理,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有7.3%的人购物依据品牌广告因素,也属正常范围内的。

图1

3.娱乐消费的目的更多倾向与同龄人间的交往。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请客原因的问题中,有54.2%的同学表示是想和同学们聚一聚,有31.1%的中学生是想要建立人际关系,只有2.6%的同学想要显示家境好。这说明中学生请客吃饭更多的倾向于与同龄人交往,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逐步得到增强,“成人感”极速产生,他们渴望获得与父母同等的地位与尊重,渴望独立自主的生活。但是父母并不能很好的在这方面把中学生当做一个成年人去看待,而中学生由于青春期的多样困扰以及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多数中学生都是少子家庭,而使得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并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这就使中学生逐渐转向与自身有同样感受的同龄人交往。

4.在集体消费时消费方式以AA 制为主。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朋友一起消费如何付款?”时,有70.2%的中学生选择AA 制的做法(见图2),这说明中学生在集体消费时消费方式以AA制为主。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AA 制的消费方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其次,大众传媒的发展促使中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增多,从而导致消费观念产生变化,促使中学生逐步形成了以AA 制为主的消费方式。[3]

图2

(二)恋爱价值观 1.对待恋爱行为更加谨慎和理性。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3%的学生赞同中学生谈恋爱。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中学生恋爱观念的引导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中学生面对恋爱问题能自己进行较理性的思考与对待,在心理上较为认同中学生不应该谈恋爱。其次,在恋爱过程中遭到父母或老师阻挠的学生,也能够较理性的去对待问题。有62.2%的学生会选择保持自己的意见但也听取他们的部分意见,24.7%学生会听从父母或老师的意见。这表明中学生在面对矛盾冲突时,能够更多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方法,体现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学生德育过程的进一步深化,中学生的思想意识正逐渐走向成熟,不会盲目冲动行事。

2.恋爱观念多受大众传媒影响,老师父母在这方面的教育较隐晦。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恋爱观念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影视剧、书本及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而父母以及老师在这方面的影响较小(见图3)。随着中学生青春期到来,学生性意识开始觉醒,产生新的心理体验,表现为对异性的好奇、追求和向往,引起更多的与性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而我国教育体制在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上还没有完全开放和成熟,家长与老师在这方面的教育上也较为隐晦,因此,对性教育的认识不足和保守,使性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得不到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影视剧、书本及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涉及恋爱方面的内容较多,从而成为他们了解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

图3

3.恋爱观念具有朦胧性与理性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各种原因都有涉及且男女间吸引和缓解学习压力以及排遣孤独比例较接近,且占调查的50.3%,显示出中学生谈恋爱的原因较为广泛,对“爱”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见图4),这体现了中学生恋爱具有朦胧性。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异性之间相互吸引的必然,而在生活中,中学生与异性交往过程的增多、学习压力加大、家庭问题和叛逆心理等因素的作用,很容易使中学生移情与两性间的交往。

图4

另外,中学生恋爱观还具有理性的特点。他们在对异性有好感时,50.2%的学生会选择顺其自然与他(她)互相学习帮助,12.8%的学生会藏在心里偷偷喜欢,而直接表白的人仅有2.9%。这表明中学生恋爱观念还是较为理性的。首先,新时期下,中学生更为侧重喜欢的愉悦感,而不是一定要进行恋爱。其次,在书本相关知识的引导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异性间的相互吸引是青春期所具有的特点。因此,他们能够较为理性对待。

(三)生命价值观 1.安全意识增强。调查结果显示,有85.6%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措施来保障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显示出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其次,中学生侧重于希望学校采取防灾演习、医疗保障和相关讲座班会等形式来保障自身安全问题。这不仅是受社会传媒的报道宣传影响,也与学校家庭教育影响分不开。由于近几年学生安全问题凸显,使社会各界都对学生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学校也逐步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而使得中学生树立了较好的安全意识。据调查发现,虽然有72.8%的学校已经采取了学生所希望采取的形式来保障学生安全,但与学生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的部分防灾工具配备还不够完善,留下了一定隐患。

2.面对挫折时承受力较差,容易产生怀疑生命价值的情形。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产生怀疑生命价值的情形的问题中,感情受挫时占8.3%,学习压力大时占19.6%,人关系不好时占12.8%,对未来迷茫时占26.9%,遭遇意外的负面事件时占32.4%,体现出中学生的情感很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打击或负面事件就容易自我否定,对生命产生怀疑。中学生在这个阶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理想观念尚未成熟,遇到的事情、经历的困境还较少,造成了他们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其次,由于现在多数是少子家庭,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造成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境。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1.荣辱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集体主义意识强烈。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范跑跑”事例看法的调查,有60.3%初中生认为其做法是不对的,说明了他们的荣辱观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对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真善美等有较好的认识,形成了较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图5

其次,在调查认为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行为准则时,显现出对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等关系有很好的认识,64.7%中学生都认识到了集体利益和公共社会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能够根据大局作出正确的决策,必要时能够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见图5)。在与他人的关系上,大多能秉持“互相尊重”的原则,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我国在经济建设到一定程度时,同时注意到了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欠缺,从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学生为主,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因此社会、学校等对中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都做了积极引导与教育,使得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强烈。但是,仍有11.2%的学生十分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满足,导致他们在处理与集体的关系时,重心失衡、行为失常,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2.公德意识与国家意识较强,能较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调查结果显示,在让座问题与出国更改国籍的调查中,有72.4%的中学生会选择发自内心的让座;会出国且考虑改变国籍,移民定居的有12.2%。这都体现出中学生的公德意识与国家意识在国家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中的熏陶下、在学校教师的教育引导下都在增强,这也体现出中学生在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热心社会公益,遵守社会公德,树立了较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建议

在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消费价值观方面 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逐渐走向理性和多元化,但是对于中学生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仍需要加强。首先,作为中学生家长,要对中学生零花钱进行合理的控制,引导中学生对零花钱的合理分配。其次,老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中学生明确其学生身份,促使中学生消费以学习方面为主,但也要兼顾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

(二)恋爱价值观方面 首先,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教师和家长都要改变落后封闭的观念,主动地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让学生正确的看待有关性的问题。

其次,面对中学生的恋爱问题,家长教师要谨慎对待,积极引导,切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解决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的恋爱萌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能够正确引导,理性对待,会成为学生相互学习进步的重要动力。对中学生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再者,中学生自己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正确的恋爱观念。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中学生需要在与异性交往中把握适度原则,自尊自重自爱,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感。

(三)生命价值观方面 第一,新时期的中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弱,家长要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帮助孩子多接触社会,并与孩子共同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第二,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学生多在受到压力挫折时会产生生命怀疑的情况,这就需要教育者针对具体的问题为中学生提供相对应的帮助。第三,要求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一方面使中学生出现情感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与帮助,另一方面要定时的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预防和紧急情况应对工作。

(四)社会荣辱观方面 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仍然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为主,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较明确,但也不能忽视个人取向的价值观念,虽然这些学生并不占主流,但是这些非主流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影响着主流价值观。这就要求发挥学校对中学生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强化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1]齐学红,孙启进,唐秋月.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价值观问题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3).

[2]文萍,李红,彭宇等.青年学生价值目标结构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6).

[3]朱耀华.当代大学生经济价值观调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中学生价值观消费
我的价值观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消费ABC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