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级阶段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法——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2014-08-21吴二林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日语基础语言

吴二林

(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2011年,根据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我校开展了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外国语学院结合专业建设和院系实际对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基础日语是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日语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黄冈师范学院的中级阶段基础日语教学根据培养方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适当的更新与改进,但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此阶段的要求,在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我校中级阶段基础日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目标及设置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日语专业的学生均为“零起点”,都是依靠基础日语课的学习建立日语语法知识体系。该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结合其他主干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真正掌握日语这门语言的目的。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历来占的比重最大、课时最多,即使是在学校对专业课时不断压减的情况下也依然如此。我校基础日语课程贯穿本科生一至四个学期,第五、六学期该课程称“高级日语”。一年级基础日语是入门、打基础的阶段,二年级基础日语是中级阶段,它是一年级基础日语课的延伸和升华,是三、四年级高级日语课的前奏和过渡,其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日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会运用日语交际交流。有的学校称之为“综合日语”,我校称之为“基础日语”,为了区别于一年级“基础日语”,以下均称为“中级阶段基础日语”课。我校日语专业中级阶段课程设置情况:第三学期每周12学时,计12个学分,其中基础日语每周6个学时、听力、会话、阅读每周2个学时;第四学期每周14学时,计14个学分,其中基础日语每周6 个学时、听力、会话、阅读、基础写作每周2个学时。[1]

(二)使用的教材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我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级阶段基础日语课一直以来选用的教材都是由周平、陈小芬编著的《新编日语》第三册和第四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据调查,此书也是华中地区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普遍使用的教材,反响不错,其编写内容、编写原则及体例符合日语教学的规律与要求。尤其是中级阶段基础日语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经过2011年的修订后,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更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更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借助日语认识日本和世界。

(三)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我校日语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由教师全程讲解转变为听、说、读、写均有所侧重,注重学生日语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同行听课、评课和基础日语集体备课,对我校中级阶段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汇总,每课基本呈现出“听(listening)→讲(teaching)→练(practice)→说(dialog)”的教学程序(以下简称LTPD)。“L”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解能力,“T”旨在构建学生的日语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P”旨在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D”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完成中级阶段基础日语“听、说入手,读、写并重”的课程教学任务,适合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

(四)实际教学效果 中级阶段基础日语课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能力方面究竟效果如何?笔者主要通过测试结果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来检测。①对2011级学生日语能力过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听解、阅读和理解能力;以会话测试形式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日语交流交际能力;②以座谈形式了解学生对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表1 会话测试结果表

1.被测试群体。2013年6月下旬,笔者对我校日语本科2011级学生的会话能力进行了抽样测试,从4个班中共抽出40名学生,每班10名,会话抽样测试结果见表1。2013年9月上旬又对日语本科2011级学生的日语二级过级情况进行了普查:2011级学生共107人,入学时均为“0”起点。截至统计时间为止,0 人通过日语国际能力考试一级,71 人通过二级能力考试。其中,2012年12月份通过二级能力考试的共9人,分数普遍较低,具体得分情况见表2。参加2013年7月份二级能力考试的共73人,62人考试合格;直接参加一级考试的12 人,其余的因完全没有过级信心,没有报名参加考试(见表3)。

2.测试数据。

表2 日语能力过级情况统计表(共73人)

表3

3.数据分析。对表1的分析: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用日语完成简单的日常会话,对于一些可预设性的情景交流也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不能用日语随心所欲地自我表达,尤其是一些议论、讨论性的话题,学生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说出来的句子支离破碎,甚至是无法开口。

对表2表3的分析:学生二级过级率虽然达到了66.4%,但分数整体偏低,高分人数不多,近一半的学生得分率集中在0.5左右;听解部分得分率最低,是学生的瓶颈。阅读理解和文字词汇部分相比,前者得分率低于后者。另外,学生反映2013年7月份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相对简单,文字·词汇·语法部分得分率低主要是因为语法部分失分多。这些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错,但是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不足,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意见汇总。a.感觉自己的听力还停留在一年级水平,建议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听力训练。b.多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感觉老师讲的内容都掌握了,做题时词、句子意思也都理解了,可读解。语法的得分率远比自己想象的低。c.感觉课堂教学有些枯燥、无趣,学习日语的热情没有一年级高,越来越“不愿意开口”和“不敢开口”。建议课堂上多开展一些讨论,训练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现有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单一的语言输入问题 现有的“LTPD”教学模式中,前两个环节(“L”是教师放送课文录音给学生听,“T”是教师讲解语言点、课文)均是单一的语言输入环节。“P”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完语法、句型后,利用所学语法仿照例句或在教师提示下进行的替换练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输出环节,但是在教师控制或半控制状态下进行的机械性练习。这种枯燥、机械性的语言输出缺乏自主和自发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输出,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还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日语的激情和兴趣。

(二)片面地强调语言结构分析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LTPD”教学中的“T”环节。按照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2],进入中级阶段之后,教师讲解应以语言现象、文章理解为主,注重语境与篇章分析。但目前教师仍以精讲单词、语法为主,停留在语法、句子层面,忽视了语境、篇章分析。学生一堂课下来满脑子都是词句、结构、难点等孤立的语言形式,而对该课的思想内容、作者意图、现实意义则不甚了解,造成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分离。这种教学形式直接导致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差,理解和分析能力偏低。

(三)非真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问题日语专业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日语进行交际和交流的应用型人才。没有人天生就具备用非母语与他人交流时对答如流、应付自如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真实语境下通过不断地实际体验、积累才能具备。“LTPD”教学中的“D”虽然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交流、交际能力为目的,但目前该环节的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假设情景让学生进行会话练习。由于是预设场景,不像真实语境下的谈话那样充满着许多的不可预测性,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将课文会话部分的内容改换几个词(譬如:人名、地名等)或直接把会话部分背诵下来,没有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灵活应对能力的目的。这也是会话测试中学生对可预测性会话完成得较好,而对议论性等话题基本无法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国内的日语学习者不像在日本的学习者那样,具有天然的语言环境,尤其是我们这样地处偏僻的高校,学生除了在日语课堂上有听说日语的机会外,其他时候几乎完全没有机会。因此,只有把日本教师引进课堂,会话练习由日本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才能创造真实的语境感、增强对话的不可预测性,防止学生“走形式”、单纯地模仿课文。

三、创新教学方法——中日教师合作教学

(一)可行性分析 1.外教资源充沛。各大学外院均有相应的外籍教师,我校外国语学院每年都有3-4名的日语外教资源保障,二年级基础日语课基本上都是分配给2名中国教师担任,完全可以形成1中+1日的合作教学模式。2.学生愿意接受。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日语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也有急切表达自己的欲望。让外教参与基础日语教学中来,不仅为他们创造了语言环境,也为他们搭建了与外教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解能力,更能保证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浸润在日语语言环境中,学会用日语思维、交流,学生们乐于接受。

(二)实施方案 1.课时分配。中、日教师各3个课时,但根据各课具体内容,中日教师所任课时可作适当调整。2.内容分配。日本教师主要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参与学生会话练习、进行课文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讲解,注意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中国教师讲解本文,贯穿重点单词、语法、句型等语言点的说明以及课后练习。

(三)中日合作教学的优势 1.外教参与教学的优势。(1)语言优势。借助母语优势,日本教师授课能够保证全程、百分之百使用地道的日语,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日本教师授课时会用日语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参与话题的讨论、问题的分析。这时候学生就会将输入的内容通过“说”或“写”的方式输出。在这样的反复操练下,学生的听说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2)背景优势。二年级基础日语教学内容涉及到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日交流等多方面,范围相当广泛。中日教师由于生活和成长背景不同,在知识层面上必然有所不同。日本教师对自己本国文化的理解是中方教师难以企及的,他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非常自然地导入语言背景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知识。

2.中方教师讲解词汇、语法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由于语言体系和思维方式相同、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也比较接近,所以中方教师更能迅速地抓住学生日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难点、传授更有效地理解方法。

[1]黄冈师范学院教务处.2011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1-2册(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日语基础语言
“不等式”基础巩固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整式”基础巩固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语言是刀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