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式急救系统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21郑莉茗贺承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护生护理学实验教学

郑莉茗 贺承英

交互式急救系统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郑莉茗 贺承英

目的:探讨交互式急救系统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6月采用交互式急救系统对我校876名2011级大专护生进行《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结果:采用交互式急救系统教学的2011级护生的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未采用该系统教学的887名2009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以上的护生非常赞同该教学方法,加强了急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了临床思维及应急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80%以上的护生非常赞同教学方法,认为提高了急救信心,有利于更快适应今后的急救工作。结论:运用交互式急救系统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急救知识及综合能力,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有待继续改进。

交互式教学系统;急救护理学;教学方法

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注意培养护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患者评估、准确操作以及临床决策等综合急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1-2]。我校2012年引进交互式急救系统应用于2011级大专护生《急救护理学》模拟实验课,以模拟临床急救时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借助计算机驱动模拟人,将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个体化教学有机结合, 使护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发展,以实现提高护生的综合急救能力,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3~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我校2011级大专二年级所有护生共876名进行研究,女852名,男24名。平均年龄(19.11±1.42)岁。大二下学期开课,已学习了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内、外、妇、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在使用交互式急救系统前护生已经学习了相应急救理论知识,训练了单项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

1.2 方法

1.2.1 交互式急救系统 交互式急救系统是集教学、培训、考核和实际操作于一体,知识全面、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交互式急救训练系统,真正实现人机交互、场景式教学。本系统由1台教师机和多台护生机组成,两者可以资源共享,教师机可以监控护生机的动态及操作结果,并可随时改变仿真患者的生命体征,训练受训者的应变能力。配备的高仿真患者解剖结构精确,可对其进行各种抢救措施如气道管理、胸外按压、电除颤、静脉输液等,如抢救成功其可呈现真实的自主呼吸、动脉搏动、血压、瞳孔变化及呻吟等多种生命迹象。另外,每台机器都配有完善的周边设备如模拟除颤仪、床旁监护系统、模拟除颤仪、模拟注射泵、模拟输液泵等。

1.2.2 实施方法

1.2.2.1 准备阶段 由教师先在教师机上根据临床真实病例编写病历,包括病史、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心电图等参数。在电脑中预设患者的最初情况、抢救措施以及正确处理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通过监护仪显示患者的心跳、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2011级护生共30个班,每个班28~32人。以自然班为单位,将护生分成8组,每组3~4人。实验课前教师将可能出现的病种做课前作业,要求护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并要求护生事先讨论,初步分工,确保急救模拟过程流畅。

1.2.2.2 实施阶段 教师通过教师机向护生机发放病历,每组1台护生机,要求护生根据病历,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患者病情后迅速作出判断并确定急救措施,根据各自承担的角色在仿真患者身上同时进行各项急救操作,并轮流承担不同的任务,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输注药物等,模拟人则实现交互反应,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监控整个过程。

1.2.2.3 总结评价阶段 抢救完毕,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最后,由专业教师对各小组模拟实验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1.3 评价标准

1.3.1 考核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对护生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和气管插管三项技能考核,并从教务处随机调取887名2009级大二护生(采用传统实验方法教学)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计分方式:心肺复苏50分+电除颤25分+气管插管25分=100分。

1.3.2 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自评问卷”,对采用交互式急救系统的2011年护生从12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共发放876份,回收873份,回收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级护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

表1 两级护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873份交互式急救系统教学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表2)

表2 873份交互式急救系统教学效果自评问卷调查 名(%)

3 讨 论

传统的《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是教师注重护生单项操作技能的训练,强调操作的准确性,忽略护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3]。近几年来,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医学模拟教学在培养医护人员临床技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互式教学法利用计算机综合系统模型将急救护理操作技能与模拟临床有机结合,填补了以往护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并能有效解决理论知识与临床动手能力脱节的矛盾。在本研究中,使用交互式急救系统教学的2011级护生技能考核成绩优于2009级护生(P<0.05),且90%以上的护生认为该系统教学加强了急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说明该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护生对护理知识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4-5]。80%以上护生都赞同交互式急救系统能激发学习兴趣,带来更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可以看出该系统的应用可能给护生提供一个较真实的急救氛围[6]。92.10%的护生认为该系统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团队协作精神,这是因为不同于传统急救实验教学,单项技能操作只需要护生自己单独准确及时完成即可,在交互式急救系统的模拟救护过程中强调一个团队配合共同救治患者。此外,在临床思维能力、临床综合能力等方面,该教学系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8]。

应用交互式急救系统进行实验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交互式教学系统的仿真患者虽能表现生理、病理现象,但体征的评估多通过电脑(如心电图)获得且跟真人不尽相同,一些重要体征,如面色、呼吸困难等不能体现[9],对于病情观察及判断有一定限制。其次,在模拟过程中,抢救的患者为模型人而不是真正的患者,他们不能跟护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也不能表达自身的需求,护生护患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抢救实施过于程序化。有护生课后反映,该系统只需要按照既定程序实施正确抢救,患者就肯定容易救活。而在临床实践当中,不同患者的病情不一定相同,同一患者的病情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千变万化,在抢救过程中更强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更考验医护人员的病情观察能力、应急判断能力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向护生强调模拟人不能完全代替真人,模拟人教学是为了缓解目前大量护生与临床教学资源匮乏间矛盾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掌握更多的临床诊疗技能还需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多实践。

[1] Van Bogaert P,Kowalski C,Weeks SM,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 practice environment,nurse work characteristics, burnout and job outcome and quality of nursing care:a cross-sectional survey[J].Int J Nurs Stud,2013,50(12):1667-1677.

[2] Juvé-Udina ME,Pérez EZ,Padrés NF,et al.Basic nursing care: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documented by nurses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J].J Nurs Scholarsh,2014,46(1):65-72.

[3] 许 瑞,王艳波,李 芳,等.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9-131.

[4] 赵丽华,涂丽霞,苏春娟,等.基于SimMan综合模拟人培养高职护生核心胜任力应用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97-99.

[5] 艾 梅,潘 青,朱桐梅,等.综合模拟人在高职《母婴护理》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103-105.

[6] 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9-591.

[7] 熊杰平,朱庆欣,陈 晓,等.儿科护理多站式仿真实训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62-64.

[8] 朱珍玲.交互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88-90.

[9] 郑福林,何庆南,李 李,等.SimMan应用于八年制临床综合技能模拟培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34-136.

(本文编辑 冯晓倩)

The practice of interactive emergency system in the teaching of emergency nursing

ZHENG Li-ming
(Hunan Medicine College,Huaihua 418000)

HE Cheng-ying
(Huaihua First People′s Hospital,Huaihua 418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sed interactive emergency system in the teaching of emergency nursing.Methods:Interactive emergency system was applied on the teaching of emergency nursing among all the 2011 grade nursing students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13.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grade 2009),students who adopted the interactive emergency system (grade 2011) got a higher scores on emergency skill examination (P<0.05).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agreed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s enhanc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trained the capabilities of clinical thinking,emergency response and sense of teamwork.More than 80% students strongly agreed that it improved their confidence and would facilitat them to adapt the future work.Conclusion:The practice of interactive emergency system in the teaching of emergency nurs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emergency knowledge and mixed ability,nevertheless there are imperfections,should give som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teractive emergency system;Emergency nursing;Teaching methods

418000 怀化市 湖南医药学院(郑莉茗),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贺承英)

郑莉茗:女,本科,副教授

2014-01-22)

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1

猜你喜欢

护生护理学实验教学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