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气质特征采取“家园互动”疏导对改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效果评价

2014-08-21张琦黄向王雅妮张德桂杨秀红秦伟刘起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家园互动气质意义

张琦,黄向,王雅妮,张德桂,杨秀红,秦伟,刘起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干预受到广大儿童保健工作者、父母的密切关注。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上都超过其年龄段、社会道德所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不仅包括遗尿、挑食、夜惊、抽动、多动等一般行为问题,还包括暴力行为、违纪行为等品行障碍[1]。国内外较多研究表明,气质问题影响着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发展,与伴发或继发的行为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2-4]。气质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提示可以根据儿童独特的气质对儿童行为问题有针对地进行预防和干预。本研究从儿童气质出发,采取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共同疏导的策略( 以下简称“家园互动”),拟探索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早期疏导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2年1~ 7月间,在武汉市硚口区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幼儿园无严重躯体和精神疾病、智能发育无明显异常的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由幼儿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按班级将幼儿随机分成疏导组(3个中班)和对照组(3个中班) 。

1.2 研究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幼儿教师向家长说明调查目的及调查表填写方法,然后由儿童家长进行填写,最后经调查员审核后回收。

1.2.1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根据4~16岁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总粗分评估行为问题,即男童粗分≥42分、女童粗分≥45分判断为有行为问题。

1.2.2儿童气质特征调查采用中国标化版的3~7岁儿童气质量表测定其气质类型。该问卷包括9个气质维度,分别是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力、反应阈。

1.2.3疏导方法对照组不采取措施,对疏导组采取以下所有的疏导措施,疏导时间为半年。疏导措施包括:①气质特征分析与培训: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筛查,制作与发放学龄前儿童行为教育宣传手册,帮助家长和幼师认识儿童的气质特点; ②集体疏导:针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儿童行为共性问题,由儿童行为学专家结合幼儿气质行为理论提出可行疏导策略,并由幼儿教师对儿童进行集体疏导;③个案指导:对行为偏离的儿童建立心理档案,依据气质理论制定儿童心理健康处方,与家长共同进行疏导。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 对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疏导组儿童共79名,其中男童43 名,占54.4%; 女童36 名,占45.6 %。对照组儿童共80名,其中男童42 名,占52.5%;女童38名,占47.5%。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2 两组儿童疏导前后行为问题粗分的比较

因粗分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故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差异。经Wilcoxon秩和检验,疏导前,疏导组与对照组总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疏导后,对照组行为粗分较疏导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导组疏导后行为粗分低于疏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行为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疏导前后行为问题粗分的比较±s,Z(P)值

2.3 两组儿童疏导前后各行为因子得分的比较

经Wilcoxon秩和检验,疏导前躯体诉述和分裂样2个因子上对照组高于疏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导后疏导组社会退缩、忧郁、不成熟、分裂样、攻击等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导组成熟和攻击2个因子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忧郁行为因子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疏导前后各行为因子得分的比较±s,Z(P)值

3 讨论

3.1 气质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密切相关

气质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稳定、独立的心理特征。国内外研究认为,气质和环境分别是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先天和后天因素[5],儿童的行为表现是其自身的气质特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质类型与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密切相关,气质决定了儿童行为的发展方向及行为表现[6]。Magee等[7]研究发现,难养型气质的男童在学龄期存在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是其他气质男童的两倍。调查发现,不同气质的儿童其行为问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出现的具体行为问题也有所不同,如难养型儿童行为问题得分明显居高,启动缓慢型的儿童易出现退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儿童气质除了直接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外,还可通过影响家庭社会氛围、父母责骂间接影响儿童行为问题。气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气质特征与环境因素是否协调,两者协调时,有利于儿童行为的正常发展;两者不协调时,则容易发生行为问题[3,8]。这提示,家长和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相应气质维度偏离的儿童,采用适合儿童原有气质特征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等教养环境,降低行为问题的发生。

3.2 运用“家园互动”疏导儿童行为的可行性

搭建教师、家长间的沟通平台,为每位儿童进行气质分析,向家长和教师解释儿童的气质特点,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这种个性化教育更能促使儿童气质与生活环境调适到良好状态,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和发展。本研究显示,与疏导前相比,疏导后的儿童在总粗分、不成熟、攻击等行为分数上明显低于疏导前;与对照组相比,疏导组的儿童在总粗分、社会退缩、忧郁、不成熟、分裂样、攻击等行为分数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家园互动”疏导有助于改善儿童的问题行为,使儿童适应行为更趋良好。

3.3 探索基于气质疏导儿童行为的模式

本次研究以儿童气质为出发点,探索一条可行性较强的幼儿行为问题疏导模式。本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幼儿家长与老师联合疏导,疏导后幼儿行为得分有一定程度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定期座谈交流中,幼儿家长与教师也表示,通过综合疏导,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频次有降低趋势。本次定量与定性疏导评价都反映出该疏导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说明以气质为基点对儿童行为问题疏导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但由于疏导样本较少,问卷结果变异较大,且仅选择武汉某一所幼儿园作为干预现场,其人口学状况组成较为单一,今后的研究中可加大样本量,采用不同人口构成和经济发展状况地区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强样本代表性,保证研究的外推价值。

综上所述,气质是评价儿童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儿童行为密切相关,对儿童气质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儿童行为的心理特征,通过采取“家园互动”这一综合性的疏导策略,因材施教,使得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趋于完善。因此,运用气质理论分析,采取“家园互动”策略,对于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是较为可行的措施。

[1] 李春梅,林利,李淼晶.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12-214.

[2] Oberklaid F,Sanson A.Predicating preschool behavior problems from temperament and other in infancy[J].Pediatrics,1993,91(1):113-120.

[3] 张劲松.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48-252.

[4] 刘起,张琦,黄向.基于气质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36-438.

[5] 王海宁,章煜,朱峥嵘.运用气质特征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行为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 (1):113-115.

[6] 姬巧云,吴康敏.气质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2):117-119.

[7] Magee T,Sister Callista Roy.Predicting school-age behavior problems:the role of early childhood risk factors[J].Pediatr Nurs,2008,34(1):37-44.

[8] 潘清文,黄柏青,郑艺霞.3~7岁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01-202.

猜你喜欢

家园互动气质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生之意义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让家园互动更有效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积极家园互动共同干预幼儿逃避性行为的策略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