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上海市崇明县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2014-08-21徐烨陈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安全套艾滋病对象

徐烨,陈玲

随着上海市长江隧桥的贯通,崇明县对外交通得到迅速改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速,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人口流动性加剧等外部导入性因素影响显著。流动人口规模庞大,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给艾滋病防治带来巨大的困难[1]。暗娼作为性传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流动性大,行动隐密,难以接近[2]。该人群所从事的商业性性行为已成为本县艾滋病性病感染与传播的主要潜在风险,辖区内艾滋病防控与干预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为了解与掌握崇明县暗娼人群中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危险行为情况,本研究根据国家监测方案操作要求开展具体监测,为有的放矢地推进新形势下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以2012年4~6月期间在上海市崇明县各类不同层次娱乐场所(夜总会、KTV、桑拿、宾馆、洗脚屋、路边店等场所)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作为哨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血清学检测。本次监测共调查400人。

1.2 监测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先按场所类型分层,按比例随机抽取部分场所作为监测场所,再按随机抽样方法对监测场所中应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监测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采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2012年版)开展暗娼调查问卷。同时,对每位监测对象采集定量静脉血,做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的血清学检测。HIV、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进行初筛与复检,两次结果均为阳性的则判定为阳性;梅毒血清检测采用ELISA初筛,利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复检。

1.3 质量控制

本次监测调查均取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采用匿名调查方式并承诺对调查信息保密。问卷调查采用一问一答式,考虑到受访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问卷由调查人员依据受访者问答情况如实填写,全程质控确保问卷内容客观、真实。本次调查得到相关场所负责人支持与协助,调查过程中未出现拒访情况,应答率为100%。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通过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监测暗娼400人,98.00%的监测对象来自外省市,主要流出地集中在4个省份:湖南(175人,占43.75%)、湖北(48人,占12.00%)、四川(47人,占11.75%)、安徽(27人,占6.75%);监测对象中,45人来自桑拿/洗浴中心,占11.25%;249人来自卡拉OK/歌舞厅/酒吧,占62.25%;106人来自洗脚屋/发廊,占26.50%;在文化程度上,初中文化程度占65.0%,高中及以上占19.50%;调查者中民族以汉族居多,共389人占97.25%,其他有苗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等。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分析 n,%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促使防治艾滋病意识的提升和相关知识的增多,从而程度不同地影响各类人群采取安全性行为[3]。本次监测中,调查员对监测对象围绕8条艾滋病基本知识进行测试,受访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能从外表看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的两类知识点掌握较好,正确率分别能达到97.50%、98.25%;8个艾滋病基本知识题中,其中回答正确6题及以上的占92.50%。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

2.3 安全套使用情况

监测对象最近一次性行为与客人使用安全套有361人,占90.25%;未使用安全套的有39人,占9.75%;最近1个月内与客人从未使用有27人,占6.75%;有时使用有132人,占33.00%;最近1个月内每次商业性性行为时均使用安全套的为241人,占60.25%。通过对不同组别监测对每次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χ2检验显示,最近1个月是否每次商业性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与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场所档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分组监测对象最近1个月内商业性性行为每次均使用安全套比率 %

2.4 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与HIV检测情况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在本地工作时间1年或以上的监测对象为244人,占61.00%;前一个工作地点为外省的有196人,占49.00%。在调查中,监测对象均表示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受访者最近1年均接受过至少1项以上的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1年内艾滋病干预覆盖率为100.00%。在艾滋病同伴教育方面,监测对象中无人表示接受过此类服务。

2.5 性病史及血清学监测结果

被监测对象均否认最近1年曾被诊断过性病;在吸毒史方面,监测对象均否认吸毒,无人接受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本轮监测共采集调查对象血样400份,监测结果显示,梅毒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为2.50%;HCV抗体检测阳性1例,阳性检出率为0.25%;未检出HIV抗体阳性。

3 讨论

在干预实践中,应对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因素有较为充分和深入的理解[4]。本次监测正是从受访对象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知晓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干预与检测服务接受情况及血清学监测等多个方面展开调查,旨在摸清与积累崇明县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控与干预层面的基础性数据与地区性特征,以便灵活、科学地调整防控与干预策略。在本次监测中,监测对象的流动性特征显著,39.00%的监测对象在本地从事相关行业不足1年,前一个工作地点为外省市的占49.00%。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周期性运行、户籍政策逐渐松绑、群体趋利行为选择三者的叠加效应,该群体的流动频率与时间间隔将进一步缩短,这对今后该县艾滋病防控与干预的持续性与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受访者在8个艾滋病基本知识题中,不能正确回答6题的仍占7.5%,安全套使用情况相关指标仍偏低。这与该群体的基本特征不无关联。流动人口特性决定了防艾工作的难度[5]。对于在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暗娼等高危群体中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控与干预,必须结合人群特点,因人而异地研究特定干预策略。在知识干预方面,可以顺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的兴起与普及,应顺势而为,利用多媒体技术、点对点技术、实时互动技术等形式进行艾滋病防控与干预,提升艾滋病干预渗透力与覆盖面。例如开通微博圈、开设微信群、开发主题应用等形式,在保证私密性的前提下提供艾滋病咨询与宣传服务,增强专业防控机构与高危人群的实时互动,以便于防控机构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在行为干预方面,针对该人群流动特点,建立场所内安全套使用示范宣传点,探索与完善高危人群同伴教育机制,以主动干预为主,发展群体自我教育能力。尽管监测中所反映的1年内艾滋病干预、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和检测3项的覆盖率均能达到100.00%,但情况仍不容乐观,该群体短时、跨区域的流动容易形成该县艾滋病防控与干预效果的风险敞口。艾滋病防治既需要统一指挥和协调,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区域实施特征性的防治策略[6]。因此,在面对暗娼等高危人群流入与流出管理仍存难点的情况下,应根据该人群的流动性特征,结合地区特点,完善哨点监测工作内容,丰富监测手段与形式,适时增加监测频次,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为了实现向“3个零(零新发感染、零病死和零歧视)”目标的迈进,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7]。除倾力投入之外,注重强化地区间防控干预的衔接,建立重点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区域性协调机制,例如搭建区域间防控协作平台,定期开展监测与防控情况交流,在丰富防控干预形式的同时,完善衔接机制,以有效遏制艾滋病跨区域传播,提高艾滋病系统防控效率与水平,从艾滋病防控层面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保护高危群体、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

[1] 沈玉华,聂传春,陆金星,等.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实践与思考[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79-81.

[2] 张倩倩,还锡萍,尹跃平,等.江苏省暗娼性病新发感染及失访人群特征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9):1050-1054.

[3] 王小芳,汪宁.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活动中文化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1235-1239.

[4] 宋雷鸣,汪宁.理解与干预:人类学与流行病学合作的维度之二[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0):1086-1090.

[5] 姚远,熊鸿燕,李大兴,等.重庆市九龙坡区流动性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实践与评价[J].重庆医学,2012,41(15):1529-1531.

[6] 孙维权,詹发宪,王月云.低档涉性场所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1):33-36.

[7] 吴顶峰,王林.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决定因素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3):173-175.

猜你喜欢

安全套艾滋病对象
《 世界艾滋病日》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