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4-08-21蒙善文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教师应物理

蒙善文

树立新课堂教学观念和思想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动脑思考,而且动眼观察、动笔记录、动手操作,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更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下面笔者谈谈如何从预习、听课、作业、提问、复习五个环节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很多“预习”只是流于形式。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预习,使学生知道如何预习,这样才能让学生课前预习得更好,更有兴趣去提前预习。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可让学生先自己看课文,理解课本内容的含义,做一做本节课后面的练习,有不懂的,先标记出来,等到老师上课时再加以解决。

2. 听课。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长知识、接收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听到教师对知识的精心讲解,还可学到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善听。学生在预习后知道了自己要听什么、学什么,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形成具体的画面或图表,教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具体知识上升到本质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 作业。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的目的是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如果作业做得很顺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相反,则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此时教师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调整。

4.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一个一个地提出在教案上设计好的问题,而学生则用一种标准答案进行回答。课堂提问双方为什么不能倒换一个位置呢?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学积习甚深,在课堂提问上已是“病入膏肓”了。对此,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所提问题比较幼稚时,教师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讥笑,因为这也许是学生的灵感乍现;当学生所提问题让教师难堪时,教师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教师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应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

5.复习。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的盘点与回顾,应当承认,仅凭课堂学习很难完全掌握知识,这一点,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已经感觉到了。做作业不能完全代替课后复习,作业不可能涉及上课所讲的全部问题,有的学生上课时就没有听懂,课下必须通过复习去弄明白。课后复习虽然这么重要,但常常是一个无人检查的学习环节,因此容易被忽视。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往往就是在这些需要自觉性比较高的学习环节中拉开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强调复习时要做好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让学生知道如何复习,课后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的复习。

二、教师要会教且教法得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模式进行教学。一些教师可能凭着惯性一直沿用一种不好的方法、模式,而自己也不曾发现,不以为然;一些教师可能一直沿用一种很好的方法、模式,但也“身在卢山中”不知其所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对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引发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学会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一)教法应多样化

1.让学生向老师提问,“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些新学习的内容教师不必要讲,可让学生自己看书,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可以提出问题一起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激发学生去质疑、思考,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每个教师应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探究教学观念,即根据课本中的课外小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小制作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使之面临问题情境,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这里不直接施教,而是注重学生自身的创见和判断,仅仅在学生似乎误入歧途时,才给予辅助。有时还可以设计“陷阱”,设计一个要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够“自拔”的情境。

3.组织有效的合作性学习

教师应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分组,按就近原则将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内,每个小组的学生数不宜过多,以8人为宜;每个学期还应根据实际座位情况作适当调整。规范操作:小组的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的角色要轮流担任。全班交流中,要体现地位和机会均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发言人不代表他个人,应该代表整组的意见,师生对发言人的评价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充分的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二)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会做实验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课余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选做一部分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课余参与物理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在演示实验中关注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现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如此处理相关事情,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

(三)加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及学法指导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学严谨学科体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及学法指导,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成全方位的物理图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发展其记忆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间的差距。如:物理概念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①定义及其他说法;②符号及定义式; ③单位;④物理意义;⑤是矢量还是标量; ⑥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物理规律则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去理解:①内容; ②表达式;③来源;④注意事项(适用范围、条件等);⑤日常应用;⑥例子(题目)。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指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会更加深刻,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引领能力,不拘束于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围绕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的教学理念,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最具活力的地方。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实效性教师应物理
只因是物理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我不是教物理的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