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因素促进有效教学
2014-08-21谭家业
谭家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学的第一功能,而要使传道更加高效,师生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情感是沟通的桥梁,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互动,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方法。
一、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
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整个课堂的氛围影响最大,教师的良好情绪甚至可以影响整个班。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
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拉长着脸或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
记得在一次实验课上,由于前一个班有一位学生搞坏了实验仪器,我很生气,到下一个班的学生进入实验室时,我黑着脸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不许乱搞,否则严惩不贷。整节实验课学生都没精打采的,我在讲解实验原理时学生也不愿理睬我。少了交流,学生实验的效果也很差,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法完成实验。虽然这节课我的纪律是好了,但学生学到的东西却不多。
所以,教师第一堂课就要设法让学生喜欢你,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上课之前,如果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给他们讲一个笑话或放一首歌,以改善学生的心情,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的情绪状态应该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
一个死气沉沉的教师只会带来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而一个神采奕奕的教师可以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高中学生的思维已逐步转向逻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像初中时那样活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训练活动。物理又是一门非常依赖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对其思路的影响,对教师课堂教学程序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这就更需要物理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他们的思维。
二、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课文内容,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即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估摸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当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备好情感因素方面的课,应分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各种思想感情,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
纵观物理学史,每个物理概念、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物理知识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它的产生和演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脉膊,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它包含了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真理与谬论的抗争。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物理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能忘怀,从而增加学习物理的动力。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告诉学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还是要告诉他们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知历程。亚理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规律,经历了两千多年,人们才对其理论产生质疑,伽利略又是如何通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到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让学生领会求得真理的艰难,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理论结合实际,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物理不仅存在于课堂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通过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减少对物理的“恐惧感”。例如,摩擦力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难点,教师讲解时完全可以通过自行车运动原理告诉学生摩擦力的产生、利用及防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如火箭的升空、人造卫星的运行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尽可能演示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又非常有趣的实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