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技术落实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2014-08-21江滨
江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积极探索的焦点和追求的境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可见,三维目标是否落实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和理性地思考,那么,教学目标就可以很好地落实。2011版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应鼓励开发和使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物理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更丰富多彩。”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好为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本文从利用多媒体技术落实三维目标方面,简单阐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物理是一门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构成的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物理思想的学习和科学品质的提高都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实现,所以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一个维度,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课改背景下的新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象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和掌握。在电压、电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大多缺乏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这些知识相对抽象,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分别制作水路、电路模型,将电路与水路进行类比,将电压与水压进行类比,将电荷的定向移动与水分子的移动进行类比,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知识目标也能较好地落实。物理技能方面,教材中出现较多的是仪器使用、实验操作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受力分析、电路状态分析等技能要求不高。不少学生反映物理难学,我觉得:难就难在没有掌握力学的受力分析、电学的电路状态分析。如果利用多媒体,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电路状态分析一一展现出来,那么物理难学的问题应可以突破。在电学教学中,可使用“初中物理新课标模拟电学实验室”这个软件,以提高电路分析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新课标中,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而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这要求学生在探究时经历过程,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上七个要素不可能面面俱到,实际上也不必要,所以在设计PPT时,只需列出这七个要素,而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详略开展。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中,只侧重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这两个要素。而在《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中,只侧重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这个要素,所以,在多媒体辅助下,虽然每次探究只侧重于一个或几个要素,但每次探究,学生都能经历完整的七个要素,对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有较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完整过程,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人们在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适性的活动方式。没有一定的经验作为基础,是无法抽象概括出方法的。学生一旦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就能深刻领会许多概念和规律。例如,前面提到的类比法,如果利用多媒体将电路与水路、太阳系的结构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同时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概括以后,对“类比法”及电路、分子的核式结构等知识就会深刻地领会。学生只有学会了方法,才能迁移到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物理知识是我们能够在教材中直接看到的,而技能、方法、物理思想和科学品质等都内隐于知识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这些因素,适当时,也可以延伸开去。如:天体运动、太空授课、磁场、“玉兔号”等,这些都是学生难以见到的、且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因此,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经常让学生观看有关生活、生产和科技内容的视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实际上,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分开落实的,离开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就失去了依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过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对思维的历练,对情感和态度的触动,天长日久,定会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从而又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同时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