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因素及对策

2014-08-21韦炳耀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电阻物理课堂教学

韦炳耀

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他们一直为此努力地探索着。在日常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常常不期而遇。本文就笔者在下校巡回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 忽视教学多向性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讲台上教师慷慨陈词、口若悬河,可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兴趣,机械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题、看书,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接触。”他认为:“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教师的讲解是否能使学生注意听、乐意听,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力课堂的主人,与教师讲课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满腔热情全神贯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讲起课来辞恳情切、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种形象和状态本身就会产生一种诱人的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生机和活力,“活力·高效”的课堂教学场景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很多教师一讲到底,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和乏味的感觉,造成注意力分散,即使教师不停地传递信息,效果也不会理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运用实验、多媒体、板画等,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将电阻与道路的阻碍进行比较:沙子公路和柏油公路阻力不同,好比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公路越长,行走越费力,好比其他因素相同时,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公路宽,行走起来(方便)阻力小,好比其他因素相同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这样,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就很容易理解了。再如,学习电流时,将电流与水流比较;学习电压时,将电压与水压比较,等等。把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进行比较,抽象疑难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游戏或模拟形式再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又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生动形象的类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可以用体态来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调动学生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还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二、教学节奏不协调

有的教师一堂课从头到尾滔滔不绝,语调没有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语言没有感染力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和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有的教师开始上课时节奏很慢,简单概念反复讲,使学生昏昏欲睡,到结尾时越讲越快,完不成任务还要拖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

学生在一节课里能够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在上课时要安排好各内容或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各内容或各环节的教学节奏。在高效课堂理念下,我们提倡节奏较快的教学,因为它能培养学生快节奏的思维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来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一节好的物理课,教学过程应有高潮起伏,有张有弛。教师围绕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环扣一环,环环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使学生注意力能够持续不断地集中。由于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会有一个短暂的疲劳波谷期,教师还可以想办法设计一个教学高潮,像物理课常用的制造悬念、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轻松幽默等方法,可以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帮助他们渡过波谷期。只有控制好各内容或各环节的节奏,才会使信息更快、更有效地为学生所接受、所内化。

三、忽视学法指导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物理课的开放性较强,造成一些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只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不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还有的学生由于课前没有预习,造成听课无重点、一遇到问题就无法跨越,就产生畏难情趣,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向课堂要效益是所有教师的共识,良好的听课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保证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听课方法。比如做好课前预习,就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预习了,才能知道在将要学习的知识中,自己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从而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发问,然后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而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教师就少讲或不讲,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学法指导。在物理课上,除了听课,还有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分析等活动,每项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无论参与什么活动,都要集中注意力。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本实验的目的,要观察什么现象,明确观察的要点和关键,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更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学生分工合作,避免一些学生只做旁观者,不动手去做或者操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一些短语、口诀来概括概念、规律等,帮助学生记忆。如学习“光的反射”时,将光的反射规律概括成“三线一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讲“凸透镜成像”时,把成像原理概括成“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学习“电流表、电压表”时,把读数规则概括成“先看量程后看盘,大格小格算一算”等。总之,我们要努力追求一种活而不乱、活中有实的课堂氛围,做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最佳结合。

四、练习指向性差

在期末复习或中考复习时,教师布置的课外习题面广难度大,但重点并不突出,知识点重复多,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让学生重复操练,做完题后,教师又没能总结解题方法或加以点拨指导,解题的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

在中考指挥棒下,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布置的练习题教师要精心选择,所选习题应联系实际,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可起到促进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练习应有所区别。同时要注意练习内容的典型性和覆盖面。教师应讲解一些能揭示物理规律的例题,讲解时切忌面面俱到,要把解题的思路交给学生。解完一道题要让学生反思:应用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方法?有无其他解法?为什么这样做?等等,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能,努力做到“解一题会多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除了以上所述的方法外,还要遵循特定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电阻物理课堂教学
只因是物理
电阻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ultisim13.0负电阻在电源中作用的仿真
我不是教物理的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