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2014-08-21韦兰
韦兰
当代素质教育思想的张扬,旨在强调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进而促成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结论,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为自己的素质发展和价值体现奠定基础.就中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把数学的美丽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数学的学习中得到理性的张扬、逻辑的严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提高,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是如此.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农村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师生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又是因为农村学生素质和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数学更显得困难.因此,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农村中学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里,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尝试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些策略,请大家指教.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例如,教学“正数和负数”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语:“东坡佳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阴与晴、圆与缺,悲与欢,离与合,都描绘了自然世界、人类生活截然相反的真实状态,这些矛盾的东西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氛围.在数学世界里,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相处,为数学世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教师以古诗句作为开堂白,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转移到了数学课堂上来,很自然地进入问题情境.
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先组织学生观察天安门城楼、大红的“囍”字、美丽的蝴蝶等图案,让学生初步接触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先问: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的画图技能?
教师:(拿出原先一张夹有双面复写纸的白纸上画好的图案:“⊙”,用作提示)你们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人人睁大眼睛,全力观察,教师这时打开白纸,抽去复写纸,白纸上呈现出一个“⊙”.
学生惊叹:“一颗心.”
教师先肯定学生的判断,然后继续提出问题:对,一颗我们大家都有的爱心!这颗“心”是怎么画出来的?它的特征是什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们能为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定义吗?看看书上是怎么定义的?其中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你能不看书,准确叙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吗?你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是“轴对称图形”的画面?
然后,发给学生一张白纸,内夹双面复写纸,这时候学生十分兴奋,都在动脑筋思考,画图创作.接下,来我又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在投影仪上当场展示学生许多张很有创意和画图技巧的画面,通过一系列画图、辨析、变式练习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及其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联系、判定方法及灵活运用等;最后,我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建筑、艺术、雕塑诸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对称之美、和谐之美.这样前前后后,十来分钟,学生不但在观察、总结、阅读、作画中深深理解、牢固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效果很好.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符合学生实际及教材实际,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拓宽活动渠道,让学生互动探究,合作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互动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渗透于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之中.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合作与活动两个方面,合作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和谐协作和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实际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是由教师所预设的,而是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动笔演算、动脑思考,互相提问和启发.从本质上看,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
例如,在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课堂的最后出了一道开放型探究题:将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改造成为花坛,要求花坛所占的面积恰好为空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这题是外省市的一道中考题,是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我们把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学生踊跃参与,或到学校校园花圃实地参观测算,或到空地现场模拟,乡下学生老实,活动也特别投入,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有的因设计陈旧而被同学淘汰,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构想新颖独特、富于创新精神.这个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受学生欢迎.事实证明,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就要创造条件,转变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合作探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我们在每堂课之前,用3~5分钟引入,借助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使得接下来的教学都比较顺利,学生学得投入,教学效益明显提高.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讲述这样的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迷恋下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高手并许诺:谁胜了国王,国王就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后来,一个僧人胜了国王,他就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国王笑他:“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麦粒.”僧人说:“恐怕你的国库中没有这么多的麦粒!”你们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麦粒吗?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将会知道64格棋盘,如果按10克/千粒计算,那么所放麦子约1800亿吨.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大开眼界.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有理数的乘方打下基础.类似故事引入或把教学内容故事化,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借鉴引用.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宜从“小事”抓起,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被动的听讲——作业,这样僵化的学习模式,而改为强化积极性,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实践探究.这些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