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2014-08-19高庆丽
高庆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应用米非司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口服米非司酮,每次12.5mg。每a日1次,连用6个月。对照组未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复发率仅6.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恢复排卵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t=2.364、8.358,P<0.05)。 结论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米非司酮;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0-0132-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病年龄以25~45岁多见[1]。腹腔镜手术为诊治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单纯腹腔镜手术术后复发率较高[2]。近年来文献报道,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更有a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减少复发[3]。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及性交痛,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近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病史。肝肾功能正常。。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按照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AFS)制订的临床分期标准分为Ⅰ期20例,Ⅱ期21例,Ⅲ期 11例,Ⅳ 期8例。60例EMS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应用米非司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下全麻,取脐窝为穿刺孔,麦氏点及左侧相同位置各取一操作孔,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12~14 mm Hg,置入观察镜头及操作器械,观察盆腔内异位病灶的位置,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病灶电灼术、卵巢打孔术、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存在不孕的患者同时行宫腔镜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不通者同时行导丝通畅介入治疗。其中观察组于术后第2天口服米非司酮,每次12.5 mg。每日1次,连用6个月。对照组未予以米非司酮治疗。
1.3 疗效标准[4]
完全缓解:无症状,未发现盆腔肿块,妇检无阳性体征;部分缓解:仍有原症状,但程度减轻,妇检盆腔结节减小、变软,触痛减轻,超声未发现盆腔肿块;复发: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或B超再次发现盆腔内异位症囊肿征象,持续存在2个月以上。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复发率仅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48,P<0.05)。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3。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恢复排卵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4、8.358,P<0.05)。
表3 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恢复排卵时间比较(x±s)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无异常阴道出血,无一例出现恶心、呕吐、盗汗等。观察组1例患者体重增加,1例出现痤疮。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合并有盆腔组织的广泛粘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的广泛应用[5,6],腹腔镜已成为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段。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避免盆腔长时间暴露,将病灶有效切除,剥离囊肿,全面检查盆腔,控制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7]。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肠粘连机会小。但是纯腹腔镜手术不能清除全部病灶,也不能防止新病灶的发生,故术后复发率较高[8]。因此,术后可选择有效的药物抑制垂体和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水肿和异位病灶发生坏死吸收,有效控制腹腔镜术后残存病灶的生长。
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诱发黄体溶解、抑制排卵、干扰子宫内膜的完整性,抑制其分化及增生,促进凋亡,减少生长潜能通过使异位内膜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受体降调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9,10]。此外,米非司酮通过抑制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细胞IL-6的自主分泌,减轻腹腔和子宫内膜局部免疫与炎症反应,阻止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与生长,使手术易彻底清除病灶,异位病灶发生坏死吸收,从而减少复发及利于妊娠[11]。另外,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及价格低廉,使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陈英报道[12]的观点是相符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恢复排卵时间,表3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恢复排卵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t=2.364、8.358,P<0.05),提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健,黄立,陈淑学,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56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0, 38(2):229-230.
[2] 徐岚,张永凤,张晓红. 腹腔镜术后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评估[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7):824-827.
[3] 花怀珍.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4): 380-381.
[4] 周林菊.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2:73-74.
[5] 焦娇,逄杰,夏德民,等. 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J]. 中国性科学,2013,(10):24-26.
[6] 吴芸.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GnRH联合反添加治疗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13,(10): 82-84,87.
[7] 张永风,杨雪娇,杨美如,等.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07,15(10):1712-1713.
[8] 任新宇,魏月利. 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15):79-80.
[9] 蒋格林.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0,25(2):43-44.
[10] 丁伟平.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2):59-60.
[11] 廖金兰,陆桂玲.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7例临床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1-1442.
[12] 陈英. 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5):406-407.
(收稿日期: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