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整体护理探讨
2014-08-19孙慧文
孙慧文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整体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高压氧治疗,重视整体护理干预,总结干预成效。结果 本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护理,可保障预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颅脑损伤;高压氧;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0-0081-02
颅脑损伤生理及病理改变均较复杂,脑组织因自由基产生增加、能量及微循环代谢障碍,发生程度不等的坏死、变性,形成恶性循环,脑组织缺氧为此过程的核心环节,缺氧与预防经研究显示有密切相关性[1]。高压氧(HBOT)治疗利于患者神经细胞功能改善,使血中氧的扩散增加,机体对氧的利用和摄取增强,减少自由基产生,减轻脑损伤,阻断组织缺氧引发的脑水肿,利于昏迷患者生命活动维持和苏醒[2]。高压氧治疗前、后的整体护理干预,对预后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选取采用高压氧治疗的相关病例,加强整体护理a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颅脑损伤高血压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男29例,女21例,年龄17~70岁,平均(37.3±2.2)岁。致伤原因:打击伤10例,交通意外伤28例,摔伤3例,坠落伤9例。临床诊断和CT扫描证实脑震荡4例,脑内血肿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7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
1.2 方法
选取病例在抗感染、脱水、改善脑细胞代谢、应用激素、吸氧、冬眠降温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并完善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入舱前护理干预 ①访视 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就预见性护理方案进行制订,加强病情观察,以预防并发症,保障获得理想预后。首次治疗者,需对病历进行查阅,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沟通,评估健康状况、心理需求、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属支持力度。掌握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外伤性癫痫等并发症,有无腰椎骨折、肋骨骨折、上肢骨折等合并伤,并特别观察是否存在颅内高压,制订应对方案。②心理干预: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多有孤独、恐惧、怀疑、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应用易懂的语言同患者和家属沟通,讲解高压氧治疗优势、安全性、预期目标、可能出现的不适,如耳鸣等,使患者掌握预防气压伤知识,依据需要做调压动作,如咀嚼法等。病情允许者,可安排参观高压氧室,就照明、通讯、环境等设备加以介绍,观察操作舱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方法,以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境。③安全防护:妥善处理各种导管,保持引流通畅,以防减压引起空气膨胀诱导膀胱急性扩张或胃肠道扩张,减少舱内压力变化引发的患者不适;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气压伤,防火,预防躁动损伤及意外,全面确保患者安全。
1.2.2 舱内干预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吸氧情况及病情密切观察,利用对讲系统就患者舱内感受进行询问,及时解答患者问题,增加其安全感。①加压干预:匀速加压,不宜过快,压力升至0.03 MPa前应放缓加压速度,加压过程中,中耳气压伤为常见并发症,需加强防范。达0.02 MPa鼓膜外内压差时,患者会有耳痛产生,达0.06 MPa压力差时,可致鼓膜破裂。故需按规定速度升压,患者感觉随压力不断升高而渐趋明显,需做好解释工作;舱内患者可相互交谈,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若有耳痛,加压需立即停止,指导患者做调压动作,至耳痛消失再行升压操作;仍有耳痛者,需减压,安排出舱。同时舱内温度需适宜,并防止交叉感染,以保障预后。②稳压干预:升至0.1 MPa时,患者可带面罩吸氧,并密切观察,及时处置不适。如有手、脚、嘴角发麻,需改吸舱内空气,将吸氧面罩取下,缓解后复吸。气管切开或呼吸力量较弱者,可用微阻力供氧。针对昏迷者,呼吸需保持通畅,及时吸痰。③减压干预:向患者告知停止吸氧,行减压操作,患者耳部易有不适感,需讲明原因,勿屏气,做好咽鼓管调节动作。为防止出舱受凉,需穿戴好衣服。因气体在减压过程中膨胀,易对空腔脏器造成损伤,引发减压病,若患者有引流 ,需打开,降低脏器损伤风险。脑血管在减压时相对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故减压需缓慢,避免脑水肿反跳。可再次为吸痰患者吸痰,避免压力过低吸引效果不佳,增加窒息风险。输液者取长的排气针插入,保证排气通畅,避免气栓形成,详细记录各种治疗期间的反应。
1.2.3 出舱后干预 对患者病情变化和反应仔细观察,询问并记录感受,评估治疗效果,观察关节有无疼痛、皮肤有无瘙痒,若有异常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因患者身体在高压氧治疗期间消耗量较大,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宜选择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快康复进程。耐心回答问题,做好各种管道和氧舱的消毒清洁,保证设备完好备用。
1.3观察指标
①效果评定 治疗后肌力恢复至Ⅴ级,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生活基本自理,主要症状或体征消失;有效:治疗后部分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功能独立水平无明显变化。②心理状况: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D)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分值越低,效果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与干预前比较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t=6.392,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HAMD评分情况比较(x±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 <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脑细胞缺氧情况直接影响预后,为高压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已证实高压氧可使颅脑损伤恶性循环得以纠正,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开展价值。护理干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
本次研究中,在入舱前着重开展访视、心理护理工作,以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制定个体心理疏导方案,提高患者医护依从。高压氧为新学科,患者并未全面接受和理解,护理人员需加强宣传和讲解,以取得主动配合,使患者和家属知晓高压氧可治疗各个临床学科疾病,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可纠正病灶区缺氧,对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使病灶区供血增加。在高压氧条件下,可增多基底动脉血流,加快患者意识恢复。重型颅脑损伤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显著增加氧供,并增多基底动脉血供,利于神经意识恢复。通过全面讲解,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热情,防范不良事件发生[5-7]。
此外,在入舱后依据加压、稳压、减压各阶段特点,行对症指导,减轻患者不适,可确保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出舱后重视病情观察,完善生活指导,以增强患者体质,防范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次结果表明,临床有效率居较高水平,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8,9]。
综上,加强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护理,可保障预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保障护理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树英.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3, 11(18): 1680.
[2] 王利均,严凤慧,龙鸿川,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 21(5): 573-574.
[3] 孙慧娟,杨伟江,姚含英,等. 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 河北医学,2011, 17(9): 1247-1249.
[4] 邱华,阳雁. 43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3, 11(13): 1179-1180.
[5] 刘玉玲,汪文蓓,丁峰.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 (8): 69-70.
[6] 覃燕群.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4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8): 70-71.
[7] 伍秀珍. 高压氧治疗护理早期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 3(35): 320-321.
[8] 闫立杰.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进展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125-127.
[9] 卢虹.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5(22): 115-116.
(收稿日期: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