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范进中举》中的人物百变看科举制度

2014-08-19于笑妍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举乡绅范进中

于笑妍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从“范进进学回家”伊始,直到“中举”结束,整个篇幅4000多字,先写“进学”,后集中写“中举”。因篇幅较长,若依照常规的教学设计: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归纳中心,总让人感觉对作品的认识过于肤浅;抓住一个问题提挈全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思路。因此,我们尝试从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变化,透过人物的态度行为的前后变化深入理解科举制度带给人们的毒害。

一、胡屠户由“骂”到“怕”

从选文一开始,作者着力刻画并能深深吸引我们视线的人物就是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作者通过对他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粗俗势利、倨傲蛮横的市侩形象: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动辄训骂,认为“尖嘴猴腮”的女婿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去城里乡试那也不过是“癞蛤蟆想吃天鹅屁”……可以说,极尽用污言秽语羞辱范进人格之能事。

可是,就是这么蛮横嚣张的胡屠户也有“怕”的时候。范进中举后,一下子从“现世宝”、“癞蛤蟆”升格为“天上的文曲星”;称呼上,从起初的一口一个你,变成了“贤婿老爷”、“贤婿”;行为上,看见女婿衣裳皱了,“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特别是那只因不得已打了女婿一巴掌的手还时常“隐隐作痛”;张乡绅来了不敢露面,直等人家“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杀猪的屠户,范进的老丈人,怎么会对范进前倨后恭呢?答案只有一个:这是由范进的钱财、身份地位决定的。起初,胡屠户清楚,范进只是一个连老娘和老婆都养不活的贫困潦倒的秀才,远不如自己这个杀猪的有钱。他知道范进凭借真实才学连秀才都考不上,更何况是举人呢?所以从骨子里是瞧不起这个女婿的。可是范进中举以后,情况就变了,有权有钱,他的“怕”,其实是市侩百姓对权钱的畏惧和自我生命状态的贬低。

二、众乡邻由“凉”到“媚”

人心凉薄,对于中举前的范进来说,从他的乡邻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中举前范进“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范进去街上卖鸡有一句话“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什么拿这话来混我?”这无疑在告诉我们他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们不禁要问:周围人真的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我想,肯定不是这样的。试想,范进从二十几岁就开始考,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文章中有几句话我想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一处:胡屠户骂范进的时候说“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第二处:“瞒着丈人,到乡里乡试,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我们从中能看出什么?他不管不顾家里的状况,一心放在科考上,这不是一时。我们可想而知,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几岁,年年如此,把考试当成了他全部的事业。没有人会一直施舍与他,这我们能够理解,可是贫寒清淡的日子,没有人来询问半句,但在听到范老爷“恭喜高中”的报捷声就又都迫不及待地去迎合:众乡邻,去飞奔到集上寻范进;在报录人把录取的喜报送到屋时,“邻居都来了,挤着看”,还纷纷争着把“蛋、酒、米、鸡”等食物送来了,又是请报录人吃酒,又是商议如何救“范老爷”;当范进昏倒在地时,“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锤背心,舞了半日”。这哪是一般的救人,分明是谄媚奉承,为什么会殷勤至此?单是为了捧场看热闹吗?我想,这里有对权利的畏惧,也有对富贵的极尽谄媚吧。

三、张乡绅由“疏”到“亲”

有句古话说得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范进一中举,张乡绅马上迫不及待地就过来祝贺。捷报刚刚到达,张乡绅立马就来拉扰,不仅主动拉近关系,还开口“亲切的世弟兄”,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第一次见面,就送上五十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的房子(相当于现在的九间),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同在桑梓这么多年,都不相往来,此时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表明心意,表现得这么亲密呢?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徒劳无功,他相信初入仕途的范进对自己是有利用价值的。他今日之不惜重金,只不过是在他的身上投资而已,为了他日可以从中牟利,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关系网。所以张乡绅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张互相利用、尔虞我诈的官场之网。

四、范进由“忍”到“疯”

文章一开始,有胡屠户对范进的评价“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事实上,范进真的是这样吗?从范进“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可以想见,对于自己科考这件事,他的挨饿的母亲和妻子是未必鼎力支持的。但范进自己是比较执着的,为了考试,饥饿,挨骂,他都可以“忍”,可是中举后又为什么会发疯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的文字,但以下细节值得我们注意: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的张乡绅见范进中举后第一时间登门拜访,送来了“五十两银子”、“三进三间的住宅”,还亲切地称范进为“世兄弟”,甚至于他的岳父在自己面前都要卑躬屈膝……这些细节都能暗示出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中了举人不仅可以升官发财,还可以有无数多人来巴结自己。这样,范进一下子从生活的底层突然就被抛到了“幸福”的巅峰,这是天上人间,难怪他会疯了。那么对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则是直指被扭曲的灵魂深处。

五、范母由“哭”到“死”

范进发疯后,课文中有关于范母的这样一段描写:“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命苦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这个拙病,这一疯,几时才得好?”其实这个时候,范母并不能理解儿子的“疯”,在这段选文中,后面没有再提及范母,但我想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补充一段文字,即《儒林外史》第三回最后被删节的一小段:中举后第四天,范进的母亲,这位过惯了苦日子的老太太,看到自己儿媳穿金戴银十分不解,结果侍奉她的家人、儿媳告诉她这里的一切,房子、家具、包括仆人“都是你老太太的”。这时的范老太太终于悟到了儿子中举和眼前这一切变化的内在联系。她似乎理解了为什么中了一个举人,范进就会疯。一旦理解了这层意思,“大笑一声,往后便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最后一命呜呼。作者正是通过这范氏母子一“疯”一“死”的人间悲剧,更加深入地含泪控诉了制造这一惨剧的罪魁祸首:封建科举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

所以说,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科举制度对读书人自身的毒害,是整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人被科举制度戕害后的自我迷失、自我毁灭,是科举制度下整个社会的病态反映。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

猜你喜欢

中举乡绅范进中
“范进中举”现实版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画痴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画痴
画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