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与初中学生非言语交流的技巧
2014-08-18魏保强
魏保强
摘 要: 沟通是心灵的开放。再精巧的教学预设、再独到的教育策略,如果遇上心灵无法向你敞开的学生,一切都会成为泡影。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人际沟通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非言语,可见非言语沟通方式比言语沟通更有效。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怎样与初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尤其是非言语沟通,更是一门艺术。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努力发掘自身资源,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与学生交流,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沟通 交流 微笑 倾听
沟通是心灵的开放。再精巧的教学预设、再独到的教育策略,如果遇上心灵无法向你敞开的学生,一切都会成为泡影。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人际沟通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其方式有二:一是使用语言或文字符号进行的沟通,叫做言语沟通;二是借助手势、动作、表情等非言语因素构成的符号系统实现的沟通,叫做非言语沟通。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通过实验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非言语,可见非言语沟通方式比言语沟通更有效。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他们的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容易引发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怎样与初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尤其是非言语沟通,更是一门艺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做一名“微笑教育”工作者
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若时常面带微笑,则不仅反映教师的乐观和自信,对教育事业的自觉和忠诚,更展现对学生的热爱和宽容。面露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这样的教师才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用心爱学生,用微笑感化学生,课堂之上师生就不会有隔阂,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走向良性互动。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为学生授业解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集中体现在爱心上。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学生必定回报一个温暖的春天;教师给学生一片爱心,学生必定回报一片宽广的海洋。微笑教育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职业姿态,更有独特内涵。正如大诗人杜甫所说的“润物细无声”,教师通过自己的微笑感染、带动学生微笑,在微笑中领悟生活真谛,学会面对挫折,增强自信,以“笑”对人生。从教多年,不敢夸言自己业务有多娴熟,但我的课堂上从不缺少微笑,学生也是在欢笑声中积极乐观地学习。
二、学会倾听
听是人们用以沟通、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倾听是人们在沟通、交往时表示对讲者尊敬或重视的一种行为方式。学会倾听,意指要掌握,会运用听这种沟通交往方式了解对方,让对方在你的倾听中感受到被尊敬或被重视,并在你的倾听鼓舞下尽情倾诉。在教育引导学生,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你会不会听,能不能够听;你会不会倾听,能不能够倾听,直接决定你对学生是否了解,直接决定学生对你是否亲近,直接决定教育引导的效果的优劣。记得,十多年前,一名成绩很差的学生在期中考试后兴冲冲地对我说:“老师,这次考试我思品得了85分,您不失望了吧?”作为班主任兼思想品德老师的我一脸不屑地打断道:“其他同学都90分以上,你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这名同学一脸愕然,不知所措。后来,他考试再也没有及格过,后来竟然走上了辍学的不归路。时至今日,我懊悔不已,正是由于我的不会倾听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在倾听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轻视对方的问题或做负性评价。面对上述场景,其实并不需要言语的表达,只需要认真用心地听完,最多点点头,就是对学生的最大肯定。
三、以身示范做榜样
初中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极强。他们模仿的对象往往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好的示范者。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正是教师示范、榜样作用的最好写照。几年前一节晚自习,外面大雨滂沱,正在家准备去学校的我有些举棋不定。其实晚自习有专门的值班教师,可以不去。但想到和学生约定好那晚一定去时,我勇敢地冒雨前往。当到达10余里外的学校时,我已经浑身湿透。全班学生把我围在中央,惊讶地问我是怎么来的。已经冻得瑟瑟发抖的我并没有回答,只是顺手指了指墙上“诚信做人”的标语。同学们若有所思,经此以后,班风为之一振,原先最懒散的那几名同学不再迟到、早退,都能做到言出必行。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目光注视
目光注视在促进师生沟通及交谈后维持其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堂上,如果教师常向某同学投去温情的一瞥,等于是告诉他(她):“我的交往大门对你是敞开的,我对你是信任的。”有一名上课始终在睡觉的学生,开始时我严厉批评,引起他的激烈反抗,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变本加厉。有一次趁着他还没睡着,我试着问他:“赵成尧(化名),其他班一些成绩比你差的学生都在努力学习,而你为什么不能呢?”赵成尧非常惊讶,他反问道:“还有不如我的学生?你找一个来我看看!”我说:“等期中考试后,我会给你答复的。但我相信,只要稍微努力,在你后面的人不止一个。”看到我信任而坚毅的目光,赵成尧若有所思,之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期中考试居然考及格了。我给他看全年级的成绩单,当发现200多个人成绩比他差时,赵成尧高兴极了。如果没有这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甚至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学生,某些所谓的“差生”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变得更差。
五、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灵沟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情感教育既可以单独进行,又可以融入课堂,后者效果更好。课堂上的情感教育甚至无需言语,创设一种情境即能达到目的。当讲到教材中有关孝敬父母的章节时,我特意搜集了几个典故和格言,诸如:卧冰求鲤、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当同学们看幻灯片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格言时,一名坐在最后排的男生竟然哇哇大哭。他因为经常违纪,没有人愿意与其同桌,他只得自己坐在最后一排“形影相吊”。该同学父亲出车祸去世,母亲根本管不住他。我几次找他谈话,他总认为上天对自己不公,基本抱定破罐破摔的态度。经过这节穿插着情感教育的课堂,该学生发生了质变,他开始学着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把来不及对父亲表达的爱转嫁到母亲身上。之后,他不仅成绩突飞猛进,而且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融洽很多。两年后,他考上了重点高中。其实,我煞费苦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他的。对于这位上课大哭的学生,教师无需安慰、无需劝解,默默站在他身边静静等待其将情感宣泄出来就是最好的做法。
据科学统计,人的一生70%的精力用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只有30%的精力用于从事专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由此观之,沟通与交流是多么重要。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努力发掘自身资源,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与学生交流,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2]尚致胜著.沟通的魔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
[3]张燕婴译注.论语.中华书局,200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