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
2014-08-18黄雨洋周凤英
黄雨洋 周凤英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粮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三大转变,固然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但70%以上需要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所谓“高端”意味着“高”于常人,所负责的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某个领域中有自己独特的长处,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善于独立解决一些专业上的“硬骨头”,并且在所负责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即处于行业地位的高端,有较高的专业操作技术和较高的收入。“高端”还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高”,对所发生的事有一种好奇心,善于钻研一些不为常人留心的课题,有一种不断探索求知的欲望,做事不拘一格,不因循守旧,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执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等等。
1.“高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含义
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以持续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虽然核心能力是针对经济规律提出的观点,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及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可以将它的概念应用到个人核心能力上来。事实上,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个体的核心能力,如果一个人能以自己所独有的专长,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品格为社会及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他也就赢得了个人核心能力的优势,而企业也将由于拥有了像他一样具有核心能力的成员而蓬勃发展。[1]
“高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含义包括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两个方面。
1.1 专业核心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得而高端技能人才,应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在专业技术上有其独特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一技多能,对于一个专业而言,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即掌握该专业的核心技能。弄清专业核心技能的概念,明确每一个专业的核心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与其他技能的关系,并确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途径、手段,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
专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技能是掌握和应用某种技术的能力,更强调技术操作层面而非设计方面的能力。一个高职毕业生具有所学专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本专业的关键技能,这是其他专业不能替代或不具备的、必须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训练后获得的技能。
1.2 职业核心能力
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在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合称为“关键能力”)的培养;80年代初开始,英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的开发,现已形成十分完善的培训认证体系;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行的能力本位教育体系中,关键能力培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政府、行业组织和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2.“高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高端技能型人才可以通过下述途径加以培养[2]。
2.1 学校培养
院校途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优点有:一是可以批量化培养,节约培养成本;二是可以发挥教育以空间换时间的作用,缩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时间;三是院校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基础比较扎实,动手能力比较强,发展后劲比较大,成才机会比较多,它比较适应工业化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院校途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必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老、少、难”问题,并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职业院校也将在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中,步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
就高职院校而言,应努力把学院建成“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要给学生提供技能的基本训练条件,使之在“应知”(即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技师的要求,在“应会”(即技能水平)方面达到中级工或准高级工的标准,部分优秀学生可以通过高级工等技能认定。即便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完全达到高级技工或技师的水平,也要为其就业后能迅速达到这种能力和水平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此,高职院校要以“双证书”制度为切入点,努力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应特别强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2 企业培养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培养技能人才。
2.2.1 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培养
我国多数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有的还有自己的技工学校。应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制订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并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依托车间班组,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方式,促进职工在岗实践中成才。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2.2 在企业内举办短期培训班
这种方式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训中最常见的形式。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端技能型人才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岗位技能标准,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技能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端技能型人才生力军。
2.2.3 技能竞赛
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组织技能月等活动,为高端技能型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企业可以大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和动员广大技工积极参加由国家、省、市,以及各行业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而且有助于企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更可以带动和影响一大批技工刻苦学习、勇于成才。另外,还可以通过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技能人才队伍通过自学不断成长壮大。
2.2.4 以师带徒
实行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通过师徒“结对子”或“拜师学艺”等形式,在工作中安排中级技术工人与高技能人员、技术专家或技术带头人组成工作组,形成技术上的指导。企业通过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发挥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可以真正实现绝招绝技的代际传承。
2.2.5 课题攻关
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生产和科技攻关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其中的某些难点问题确定为课题,并形成若干攻关研究组,通过攻关研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2.6 外送研修
企业可以建立技师研修制度,其形式一是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有关培训项目;二是参加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举办的培训项目;三是到院校进行专题研修。
2.3 校企联合培养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新企业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成才的重要基地,技能人才培养的许多关键环节必须在实际生产岗位、及在接近或等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因而校企合作应该作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选择方式。高职院校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产学结合、校企联姻、工学交替,校企共建(合作)办学[6]。真正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实行“订单教育”,真正实行“近距离”办学。
3.“高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双证”实践、“双核”融通。“双证”指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提出,就业核心能力分专业硬能力和含沟通、人际、分析、解决问题等在内的软能力,其中软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以缩小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就业能力认知差异和能力缺口,大幅度提高在校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应对新职场工作需求,未来高职生除具备专业领域的技能知识能力外,尤其应该培养适应科技与社会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如团队合作、沟通与表达能力。可见,专业硬能力培养必不可少,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则是提高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学院应加强专业学历证书和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融通,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高职学校通过“双证”实践——推行学历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 “双核”融通——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其核心能力。
总之,学生的核心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如果说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十倍努力的话,那么核心能力的形成就需要百倍的努力。学生只要把握住个人核心能力的特点,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培育与提高核心能力,才能塑造成为被社会真正认可和接受优秀人才[4]。
[1]杨居义.强化七个对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1:247-248.
[2]李忠东.试论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学研究,2013,10:74-75.
[3]苏志刚.校企对接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2.1.13.
[4]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