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4-08-16贾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齐鲁儒家文化山东

贾静

摘 要:齐鲁文化是山东的地域文化,山东更因齐鲁文化而名扬四海。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遗产,成为今天旅游开发的源头活水。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广泛。对此,主要从古建筑、宗教、民俗三方入手,分析其主要文化资源。

关键词:齐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地位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69-02

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孔孟出生的地方,素称孔孟之乡、齐鲁之邦,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就诞生于此。它是由齐文化和鲁文化这两个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经历流变,产生整合与不整合的交替而融合形成的。齐鲁文化实际上包含了内容完整化、体系化的儒家文化,儒学则是齐鲁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系。因此,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不仅影响中国二千年的历史,陶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对当今来说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齐鲁文化的建构

齐鲁文化顾名思义就是齐文化和鲁文化合称。早在西周初建之时,齐、鲁两国都是其分封的一个邦国。周公长子伯禽封于泰山以南,建国为鲁;异姓功臣姜子牙封于泰山以北,建国为齐。就这样,在齐国和鲁国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

齐鲁文化的形成,是宗周的礼乐文化与山东土著居民的文化相融合的结果。然而其建构并不仅仅是齐、鲁两国文化的简单叠加。由于两国的国情和采取的政策不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文化。首先,地理环境的差异。齐国地处泰山以北,多处临海,地处偏远,被战国时期的苏秦称为“四塞之国”,可充分利用大海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渔业等副产品加工业,不利于发展农耕业;鲁国因其地理环境的优越,宜五谷桑麻六畜,农业相对发达。再者,政治文化方面,齐国在诸子百家中重视法家,运用严苛的法令治理国家,与礼仪并重,注重改革,唯才是举,现实主义色彩浓重;鲁国则倡王道,反对霸道,推行“尊尊而亲亲”的政策。再有,思想民风方面。齐人务实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孙武、孙膑等军事家和晏婴、管仲等政治家;鲁人崇尚礼乐,俗好儒学,产生了孔孟等讲求伦理道德、仁义礼信的学者。

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而儒学则是其核心和代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灵魂人物孔子以礼乐之学传授弟子,开启私家讲学之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儒家学派。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千年来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其影响可谓深远。儒学是学术之源,墨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由此衍生,百家争鸣以此为基础。儒学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特别是在西汉时期进一步吸纳百家精华与汉家政治密切结合,中古主流文化由此发展,齐鲁文化所孕育的儒家思想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2 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以独特的资源景观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风采

2.1 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遗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齐鲁文化的载体

(1)深沉凝重的历史建筑、遗迹。常言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遗迹是历史的缩影。”流连在风格迥异、雕梁画栋的殿宇庙堂,徜徉于古城旧址、街坊民居,在高耸八方的楼阁上引吭高歌,将会浮想联翩,思绪悠悠。足以傲视天下的世界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名录的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意义的世界遗产。苍松翠柏、如云似雾,笼罩着奇峰幽谷、红墙绿瓦、秦碑汉文、唐铭宋崖镶珠嵌玉般遍布登山沿途和峰峦山麓。曲阜以丰富的历史文物和众多名胜古迹而蜚声中外。最出名的当数“三孔”,即素称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号称天下第一家的贵族府第孔府;有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家族陵园孔林。

(2)涵义隽永的名人故居及纪念地。亚圣孟子的故地:孟庙、孟府、孟林以及孟母林,合称“四孟”,虽已年代久远。但从旧地点滴之处仍然能感受到当年孟子“仁政”的政治抱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故居,带有一层诡异的神秘色彩;书圣王羲之故居,“行如流云”的书法作品是进行中国书法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名相诸葛孔明故居等,都是十分有教育意义的旅游去处。

2.2 璀璨夺目的宗教文化,体现为灿烂的宗教艺术、包含着多样的宗教建筑,是齐鲁文化的点睛之笔

宗教文化自古以来具有迷人的魅力。不管是寺庵宫观、殿宇石窟,所具有的庄严、肃穆,还是雕塑、壁画、神话传说,所体现的飘逸、高雅,无不凝结着人类的智慧。

(1)造型各异的宗教建筑。像大多宗教庙观一样,山东的建筑选址也多在环境幽雅静谧的高岳深山,曲径通幽、深山古刹、松风水月,具有一种神秘感,是修仙拜佛、逃避都市喧嚣的绝佳去处。佛道并存的东岳泰山,有释家的“佛光普照"普照寺、金刚经,供奉东岳大帝的岱庙,祭祀碧霞元君的碧霞元君祠、王母池、斗母宫等道家的宫观祠宇;道教圣地崂山,钟灵毓秀,太清宫名扬天下;胶东半岛的昆嵛山、圣经山,因道教全真派在此创教立派、传经布道而留下传世美誉。

(2)超凡脱俗的宗教艺术。内容丰富的山东宗教文化以其独特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开拓了旅游者的眼界,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们的情趣。其摩崖石刻、石窟造型,以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精湛的技艺给人以美的享受。价值较高的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大字石刻,岱庙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灵岩寺40尊宋塑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被梁启超赞为“海内第一名塑”。

2.3 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县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类魅力四射的人文旅游资源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之所以被称为“齐鲁文化之邦”,就在于民俗的地域差异,表现为以下两点:

(1)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节庆是有鲜明的公众庆典活动,且常与会议展览等形式相结合,是具有规模大、人数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等特点,对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提升人气具有重要意义。风筝之都潍坊,自1984年第一届国际风筝会至今,风筝优美的造型、逼真的形象、精巧的扎工以及富有民间乡土气息的独特风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年都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独具孔孟之乡地方特色的纪念活动,比如大型仿古祭孔乐舞表演、孔子诞辰故里游、组织品尝孔府家宴、喜宴等孔子家乡美食旅游活动。 .

(2)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高密三绝”(剪纸、扑灰年画泥塑),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作坊,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集风筝游、探古游、婚俗游、年画之乡游、风景名胜游于一体,形成了一个“汇今古奇观,现当时风情”的立体艺术画廊。游客们可以放风筝、荡秋千、乘马车、坐花轿、随农家习俗、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学农家活。

3 齐鲁文化在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齐鲁文化是山东开展旅游活动的活的灵魂,是长流不竭的源头。从雄浑厚重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的宗教艺术到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都是齐鲁文化的体现,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审美价值。古代建筑遗迹作为齐鲁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山、河、湖、泉等自然旅游资源,因其附着文化而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全国民俗文化中具有突出特色和重要地位,是齐鲁文化最鲜活的体现。

齐鲁文化是山东地域特色形成的基础,在中国的地域文化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鲜明的特色,也造就了山东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不仅主导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而且对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已经贯穿融合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儒家文化对西方也有着极大的魅力,因此齐鲁文化具有国际吸引性。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山东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特别是“三孔”、泰山等儒家文化景观,都是在世界上具有垄断性的历史资源,在海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应该说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淳朴而敦厚的传统社会风尚。正是因为齐鲁文化的极品地位,使之无可厚非的成为山东省旅游开发的文脉所在。

山东地理是山东的历史得以展开的空间舞台,是展示山东人文化的横向坐标。齐鲁文化的诞生正是“造化钟神秀”的结果。山东地处黄河流域的下游地区,东临大海、西靠平原,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齐全的地貌类型。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北通京畿政治要冲,南接江浙经济腹地,是沟通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咽喉要地。

山东的历史是山东人历史活动的时间舞台,是山东人的生命和文化得以展开的纵向坐标。古代的山东,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有辉煌的科技成就,其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齐鲁文化最原始的文化渊源一沂源猿人到齐鲁文化的内核与代表一儒家文化,确立了齐鲁文化的品牌地位。

正是山东省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自然资源以及千年的社会发展史孕育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独特的文脉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就塑造了齐鲁文化与众不同的文化性格和中华文明的崇高地位,几千年奔腾不息,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山东位于中国的东方。正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来自这里。登上“五岳独尊”的泰山,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徜徉圣人先贤的旧地,去感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漫步烟波浩渺的海滨,去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我们不会遗忘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地耕作、孜孜不倦地奋斗,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才有了今天我们得以炫耀的资本一齐鲁文化。感于上天与祖先恩赐的同时,如何才能善用这些资源,发挥其潜力,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金川.地缘中国(上)[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何佳梅,王德刚.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1).

[3]辛向阳.“说道”山东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9).

[4]宣兆琦、李金海.齐文化通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8).

[5]杨明.现代儒学重构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6]杨朝明.鲁文化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1,(8).

[7]中华孔子学会.儒学与现代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2).

猜你喜欢

齐鲁儒家文化山东
图说山东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齐鲁声音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