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4-08-15李向阳
李向阳
新课标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其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着力点被广泛研究和使用。那么如何提高有效性,对于实现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作探究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过分重视形式,忽视实际效果。
在课堂中,让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确实立即四人围成一组,但是往往只是忙于在书中找出相关问题答案,交流几乎没有,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没有真正讨论与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该小组的水平,不能达到学生学习实际所要达到的效果。
2.缺乏时间保证,忽视“弱势”群体。
有的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立刻要求学生合作,而实际上学生还没有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即使在学习讨论阶段,教师也舍不得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两三句话就草草结束。而且即使小组内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发言中也总是扮演主角,而学困生成了观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直接从成绩优秀的学生那里获取信息,这在公开课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最终造成学困生不愿意思考,得不到大家的关注。究其原因是教师怕拖延时间或影响教学效果,致使在教学中学困生几乎被忽视,根本得不到锻炼。
3.编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合作学习形式通常表现为:教师提出一个小问题,让前后座的学生围成一个小组,开展讨论,而我们忽略了当前学校座位编号往往是按学生高矮顺序,男女生相互搭配而成,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成绩、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经济文化背景等各方面情况。在小组合作中经常表现为:有的组在为谁纪录、谁发言而争吵不休,有的组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组虽然讨论了,却是别的话题。究其原因是分工责任不明确,以及教师只是关注小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学习情况,最终出现“搭便车”的现象。
二、合作学习实施措施
1.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要在不改变教学班级的前提下,按照同一个班级中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三个层次按座次编成混合组,构建师生、生生之间主体互动架构,组内成员具体分工,组与组间大体分布相同,一定时间内角色互换,使每位成员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体验、锻炼与提高。这样整合整个小组成员的力量互教互学,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2)灵活安置,座位有序。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为了利于合作的小组开展活动,有时需要对教室课桌、座位进行特别布置。座位的排序有对称式、马蹄式、新月式、圆周式、对阵式等,一般而言2人合作学习小组同桌两对;4人合作小组两桌相对;6人合作小组可采用马蹄形排座;8人合作小组可采用马蹄形、丁字形或双排课桌前后相对的排列形式,等等。总之,座位安排要针对不同学习任务,考虑小组内部学习交流的方便性,小组之间的讨论的互不干扰和教室课桌整齐美观等因素进行灵活安置。
2.耐心培养合作技能。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还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训他们的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分享,学会互助交流。
首先,礼貌在先。合作技能的培训首先从讲究礼貌开始。教育学生要讲礼貌,有涵养,说话把握好分寸,友善地向别人提出不同的想法,学会赞扬、欣赏他人,同学发言时不随便打岔。在相互学习中要注意认真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争辩,不要针对个人进行攻击。训练学生当别人向自己提出意见的时候,注意倾听,如果他(她)说得对,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表示感谢;如果要反驳,就先笑一笑,肯定对方正确的地方,然后指出错误之处,并耐心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其次,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合作学习小组是个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小组成员根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组成,他们分别扮演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的角色。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活动,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过程和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小组内人数多于四人,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配其担任监督员、噪音控制员、第二报告员等相应角色。在进行具体的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时,组长要和小组成员协商进行任务的分配。任务一旦明确,组员就必须对小组及自己在组内的工作负责任,每个人不仅要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而且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共同实现小组目标。
再次,善于倾听和表达。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向他人学习。而做到这些,绝非易事,需要对学生进行“听与说”的反复练习,从而将其内化整合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倾听别人的发言,要专心,抓重点,并做适当的记录。说话要口齿清晰,按顺序,最好列出发言提纲;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对别人的正确发言给予肯定,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给予更正或补充,有疑问及时提出。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模式,如:“我觉得××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我还有补充……”,“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我的看法是……”,“请问××同学……”,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倾听和反应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3.恰当运用评价功能。
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目标和尺度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并将评价重心由传统的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竞争。因此,评价从内容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对象上应注重对小组的评价,适当将个人与小组的成绩挂钩。激励学生的责任感,促成合作的进行。教师还应根据具体合作学习的目标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可适当结合学生的自评、组内互评或组间互评和师评等方式,让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同时了解评价标准,有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实践表明,合作探究学习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虽然仍存在许多问题,但经过努力会日趋完善,各项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叶平.创新教育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3]马为民,李翠.教学中合作学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