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等教育人才成长评价机制——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视角

2014-08-15张万军王亚萍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竞争力机制核心

张万军,王亚萍

(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到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深水区,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并且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更是大幅提升。如何更加有效的培养未来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才成长评价机制是高等教育的导向性指标体系,对于大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因而,高校要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制定出更富前瞻性、开放性、科学性的人才成长评价机制。

1 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制定依据与机制失衡的分析

1.1 人才成长评价机制设置的三个维度

人才成长评价机制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体现,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规格定位性的高层设计。其设计制定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对此,应从三个维度来解读:

从国家、民族的层面上来说,中央一直是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是: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评价层面来说,应当本着科学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数据量化分析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的成效。这可以参考“麦克思”等专业人才评价公司的较为科学准确的量化分析的相关成果,以根据社会上对大学生的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在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反过来对高校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的改进提供参考。

另外,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因此,高等教育也要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对其发展的意愿诉求。如家庭希望子女从事某种行业、大学生个人的志趣方向等。

以上的三个维度对于教育的诉求各有侧重,国家强调人才的道德培养和高端、杰出人才的培养,社会是侧重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造力和实用性,家庭和其个人主要侧重于兴趣、就业、专业的“含金量”等。三者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在制定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时候,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尽可能做到统筹兼顾、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1.2 对目前人才成长评价机制失衡的分析

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对于大学生之前较为流行的评价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术导向,无为而治,以及最新的以强调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等等,并且各高校会相应地在人才成长评价机制体现其培养侧重点。

对于以上主要几种做法,过于强调一点或者不作为,这样均有失偏颇:以就业为导向,涉及的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的生存,以至于许多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就业,一切以就业为中心,忽视其他;突出学术,就是鼓励学生考研、考博,以至于高分低能;无为而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事实上学生对于社会了解较少、加之自身的惰性和对于自身的规划能力不足,也非良策;以强调创业能力培养是全民创业大潮下的产物,但一无资金,二无经验,大学生创业谈何容易?

而一旦在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设置上失衡,其结果就造成了大学生对于上大学的唯分数论、唯毕业证论、唯创业能力论等等错误的理解。以至于在在校大学生群体和毕业后的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舍友投毒、跳楼自杀、婚恋观扭曲、不尊重父母、酒驾、爱心缺乏、责任心淡漠、心理障碍、体质下降、不愿从事艰苦工作和一线工作,扎堆报考公务员、谋求“铁饭碗”,拼爹等诸多社会性现象和问题。

可见,失衡的人才成长评价机制往小了说是害了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往大里说,可能就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社会责任感下降、艰苦朴素等优良品德的丢失,甚致导致整个民族和社会世风日下、寡廉鲜耻、无道德底线、穷奢极欲、麻木堕落。

2 用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意义

2.1 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核心竞争力原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或是能使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2]。此处提出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概括来说就是能够使他们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全面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主要包括:道德竞争力、学习竞争力、主观能动性竞争力、团队协作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竞争力。要义是要培养出自尊自爱、奋斗自强、合作利人、健全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2 突出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意义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其中主要是: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雄等诉求。

而以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为重点创新了的人才成长评价机制,正是实现上述诉求的体现。在人才成长评价机制中涵盖了道德竞争力、学习竞争力、主观能动性竞争力、团队协作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竞争力五个方面,这五个主要指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全面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同时,核心竞争力培养体现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对于高等教育的诉求。可以包含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既注重教学成果,又注重人才成长;既重视理论培养,又突出实践精神;既重视道德教育,又突出个人能力;既突出竞争意识,又突出健全人格。

于个人来说,大学生实现了: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雄;同时,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于国家而言,只有使大学生群体具有了核心竞争力,将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

3 用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实现途径

3.1 指导思想的保证

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坚持不懈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学生,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在:“进头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这一时代旗帜号召和吸引广大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

3.2 实施机制的保障

任何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得到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想使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诉求的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得以有效实施,首先就必须要得到教育部门领导和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此前提下,成立学校层面上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发展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处、室负责人任成员,共同研究本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各学院相应整合资源成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分组,具体贯彻落实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编成学生一本通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发展规划方案,包括学生应知、应会,当知、当会和可知、可会的综合信息,通过样板、模板使其做到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全面发展。这样才真正能够做到更好的与党中央教育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实现教育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1、由于目前各高校主要是实行的学分制、综合测评制和社会评价制等,分别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招生就业处或相应部门分别主管,还有团委和思政部负责学生的引导和思政类课程的教学,各部门由于工作重点和职能权限限制,难以将学生的教学、监督、评价等相互衔接;整合之后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学生修养、平时表现、就业导向、能力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现学生的进口、过程、出口的全过程、全渠道、立体式无缝对接,确保学校的学生培养工作成效的量化、可控化。2、学生除专业课之外,还有选修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各种培养方式,另外还有语言测试、考研准备和各种考级、考证。但是往往是分项较多,没有实现较好的整合,而且往往出现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各方案之间相互争时间的情况,这就难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而成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发展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资源整合之后,将对于大学生的分类选择指导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3、方案制定后,各部门可以按照计划行事,各学院可以按照计划培养,不再是因人而变、制度不断调整、朝令夕改,确实需要再进行微调,从而实现学生教育成效的稳定性保证[3]。

3.3 标准体系的建立

在着眼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的前提下,真正按照“三个面向”[4]的培养目标,在学校整体教学目标的框架下,大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可以由必选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各学院设立10-20个左右不同类型的典型性成功案例,并且设有国外相同、相关专业的新鲜的比较材料。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在道德竞争力建设方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以思政类课程为主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扬感恩教育等等。再加上学工处和团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典型风采人物,确保其得以很好地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学习竞争力建设方面,应以学分银行制度为导向,以本专业知识为主,设立督导,健全资讯,成立团体,走进实践。要多创造机会和条件给学生接触一线科研,接触社会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在兴趣爱好方面进行发展,成为较为全面的人才。实现“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5]。

主观能动性竞争力建设方面,要在学院、招就处和学工处的共同配合下,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设立成功学类的课程与团体,使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心和意愿。在具体实施中,学院应加强指导,树立典型学生案例,分阶段督导学生完成既定计划,促使其逐步培养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顺利成才。

团队协作竞争力建设方面,除班级外,各学院分团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团,吸引学生加入到团体中来,设立各种任务,通过团体协作达成目标,甚至于可以尝试开展生存拓展训练、团体创业竞赛和其他各项比赛等。

综合竞争力建设方面,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商、心商、健商、财商,情商方面可以教育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等;心商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健商是学会基本的健康常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财商是学会理财投资的有关知识;生活、医疗、法律、礼仪等基本技能有利于其自身综合发展[3]。除此之外,还可以传授关于生活、医疗、法律、礼仪等基本技能,是学生不只是了解本专业,而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以帮助其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

4 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目前之所以出现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对母校感情淡漠就是因为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是一种买卖关系。反而很多关心学生的宿管阿姨却得到学生的认可、尊敬、将其视作亲人。

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了的人才成长评价机制将不再是教学是教学、学生工作是学生工作、后勤工作是后勤工作。当下,一方面是中国高校数目众多,而学生生源数量和录取分数却在下降;另一方社会竞争中提出重视顾客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把学生体验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宿感的高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校”。

真正的教育不是入耳、入脑,而是入心。为此,高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到与时俱进,提高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成才的能力、帮助学生就业的能力。使老师不仅仅是授业老师,而真正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30)[2012-09-25].http://www.china_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19492625 -3.htm.

[2]张万军.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式构建与实践体系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3-75.

[3]张万军.整合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06:63-6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董存田.“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12(2):41-46.

猜你喜欢

竞争力机制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