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举措*
2014-08-15王玉琨辛春艳王海波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西安710032
王玉琨,辛春艳,何 炜,兰 婷,王海波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 西安 710032)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对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需要的药学人才要求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优秀的实验技能,活跃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传统的单一类型或窄口径专业方向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已很难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更新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改革,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重组,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宽药学专业面,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具有综合素质复合、知识复合和能力复合的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目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药学学科发展和多元化岗位工作的需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2]。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药学院尝试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教育纳入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推进教材改革,从多渠道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学生实验、毕业设计、教研室科研工作,校外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基地等多个实践环节,形成多维的学生实践平台,重视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
1 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的前提
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直接影响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依照我国对高等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厚、知识广、技能高、素质优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从优化课程设置入手,创新教与学模式,构建综合型课程体系。
1.1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综合型课程体系 我院将课程体系的设置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医药渗透,打破单科型课程体系,将内容雷同、专业知识相近学科融合,构建综合型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药学人才。以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天然药物三大模块设置课程,形成以药物分子结构为核心的药物化学课程群(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以药品质量控制为核心的药物分析课程群(分析化学-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现代药物分析方法),以新剂型为核心的药物制剂课程群(物理化学-药物制剂学-药用高分子辅料),以生药有效成分为核心的天然药物课程群(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群,使课程之间层次分明,互动联系。每门课程体系中,突出重点内容,精简陈旧与重复的内容,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同时,加强与临床药学实际的联系,现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教育转变。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做到综合应用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2 创新教与学模式 按照从基础到专业的课程教学设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科一年级以知识理解为主,从第二年开始,以开放式、引导式、自主学习为主。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学概论、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理论课程为基础,使学生能将药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相互联系,了解最新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增强对药学领域的认知。强化信息化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如基于课堂讲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和发现模式、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及双语教学模式,使多元化的学与教方式能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在实践环节中以大量设计性实验项目取代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用学生自我发现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推进教材改革,夯实药学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材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教材改革时,既注重理论水平、知识的深度以及对学科前沿方向的反映,同时也要结合化学、生物学和药学专业的特点,充实和优化教材的相关内容。例如有机化学课程,我们有意突出立体化学、杂环化学、甾体化学和糖化学等章节,扩充其生物活性内容,加大有机分析和反应的内容;根据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现状,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校老师和药品生产企业讲授与药学相关的课程或讲座。
目前,我院的药学专业教材形成了由主教材、辅助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CAI课件、“电子书包”、素材库及教学支撑环境等多部分构成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完善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形象化教学资源,建成了系列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近年来,我们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了药学专业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学科网站,加强了药事管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网络课程建设,使得药学专业图书资料和数据库电子图书资料进一步丰富。
3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的综合能力
在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和育人”并重理念的引导下,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贯穿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效果,提升育人水平[3]。
3.1 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工作 授课是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要从单向知识传授向双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转变。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由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式的授课形式。授课中除采用常用的比较式、学导式教学法外,还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多渠道的自主学习模式。
同时,我们将双语教学融入授课过程,讲授时灵活掌握具体的中英文比重,根据学员专业、年级和外语水平的差异进行调节,因材施教,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通过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语言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还邀请国外知名大学学者与药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座谈,交流本科教学的中西方差异,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形式以及学科的国际惯例,为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药学专业的课程涉及医学、理学和工学等门类,包含的课程数量多、知识量大,很多知识的学习依赖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综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主观学习能力,帮助其学习和领会课程的重要知识内容。通过典型药物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激发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4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药学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科研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4.1 改革实验课程内容,强化综合性实验 针对药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整合实验内容,确定相应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等内容,减少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删除繁复、落后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突出实践教学的基础性、验证性、设计性、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通过实验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不同层次实验内容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的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调整实践课程中基础训练、综合设计、探索研究实验内容的比例,并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突破点[2]。
另一方面,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从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出发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探索研究实验。例如在药学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生药学实验内容中基础训练内容占全部实验项目的82%,而综合设计实验内容占全部实验内容的10%,其余为演示性实验。这一内容设置既满足了低年级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能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巩固专业知识。
4.2 丰富和补充本科实习教学 以药学实习为纽带,继续完善目前实施的“早实践”和“本科生导师制”制度,把有机合成、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制药技术、生药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特色、科研内容融于教学实习,使学生在研究中了解学科特点,更近距离的感受研究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
4.3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的各种科研平台和药学综合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学生到科研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形成主要由药用植物园、药厂、第四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药剂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外药学见习基地等组成的教学实训平台,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体系用于实践,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能力。
4.4 重视产、学、研相结合 药学教育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相结合,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教育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全面素质、重继承轻创新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打破高年级学生才能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惯例,鼓励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使用,学会将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应用并服务于社会和生产实际中,对制药行业和药物研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其将来进一步的学业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吴丽颖.当前就业形势下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5):740 -741.
[2] 张群,贾志敏,游文玮,等.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成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6):597-600.
[3] 刘毅,安琳,张玲,等.复合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西北医学教育,2008,(6):1086-1087,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