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特色学校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4-08-15韩绮芸
赵 敏 韩绮芸
经过三十多年的洗礼,民办学校逐渐从粗放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所谓内涵式发展,是民办学校遵循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采取的一系列建设措施,〔1〕如教育观念的深化、师资水平的提升,而特色发展更是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民办学校通过特色发展,能够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和优质化教育的需求,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面对转型期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发现民办学校特色发展存在两大困难:一方面,有部分民办学校已经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但学术界对特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民办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民办学校对特色学校创建的概念认识、本质把握、方法探索存在误解性和模糊性。因此,厘清民办特色学校的真正内涵,挖掘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问题,探索特色学校的发展道路,有助于弥补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推动民办学校特色创建的进程,为民办学校的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民办特色学校与民办学校特色的概念辨析
何谓特色学校?其本质内涵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特色学校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它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手段。〔2〕又有人认为:特色学校的 “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3〕尽管 “特色学校”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不同学者对特色学校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对民办特色学校的内涵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综合各方观点,笔者认为,民办特色学校是指在稳定的核心价值引领下,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性或全局性上形成的,具有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的,培养出特色人才的民办学校。
对于学校特色,著名教育学者孙孔懿先生认为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4〕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一所学校在全面育人工作中所选择的重点,或是把已出现的某种经验特色通过深化积累,逐步形成某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5〕虽然学界对学校特色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观点的内涵基本上是统一的。因此,笔者认为民办学校特色是指民办学校发展的个别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指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或后勤服务领域的某一个方面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比如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或者在体育和音乐教育的某个方面有突出的成绩等等。
民办学校特色与民办特色学校是两个不同质的概念,分属不同的概念序列。〔6〕“民办特色学校”属于学校层面的概念,与 “名牌学校”、 “一般学校”同一个层面; “民办学校特色”属于项目层面的概念,与 “教学特色”、 “科研特色”、 “管理特色”同一个层面。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校特色有多种表现形式,民办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都能体现学校特色,但只有这些方方面面的特色都能融会贯通,这所学校才能称为特色学校。厘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民办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二、民办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古人认为: “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或事物与众不同而又特别优异之处才叫特色。因此,一所真正的民办特色学校,既要体现出与其他学校截然不同的气质,又要在办学效果上高于同类学校。然而,民办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学校特色发展缺乏系统思考
民办学校特色发展的系统思考体现在学校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上。所谓学校发展战略,是指管理者对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及其行动路线所作的预见和能动性的安排。〔7〕民办学校特色发展战略既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趋势,又要立足于本校办学实际。对外,要满足学生和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广泛吸收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办学特色得以传承和推广;对内,要根据办学根基和现实环境提炼可物化的办学主旨,并以此为中心点,调动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将这种特色融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将特色沉淀成学校文化。民办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的设计,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因此,单靠急功近利和零打碎敲式的办学活动难以创建真正的特色学校,民办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整体性的科学规划和设计。
(二)对特色课程的开发缺乏重视与坚持
我国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内容。无论在课程的内容还是在课程的形式上,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的课程领域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一个方面。〔8〕在现实中,民办学校对特色课程的开发往往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特色课程的开发得不到高层的重视。相对于公办学校来说,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而对此负责的必然是董事会和校长,与此同时,他们对课堂的关注度就会降低,有时甚至忽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呼声。另一方面,特色课程的开发难以持之以恒。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然而,特色课程在民办学校中,也许在没有得到完善时就无疾而终,或者只在某个科目、某个项目中应用后就被丢弃。这样的特色课程,固然不能称为特色课程,更难以成为民办学校建设特色学校的有力支柱。
(三)对特色的师资队伍的打造缺乏力度
民办特色学校的建设要有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愿景、教育信念贯穿始终,让教职工感到有归属感,乐于融入学校环境,相互之间团结协作,为了实现学校目标积极进取。这些氛围的形成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但主体的主观努力可以加快特色建设的进程,因此需要有一个能够积极思考、统筹全局的倡导者,但在现实中,民办学校的董事会、校长往往难以起到带头作用,他们忙于搜集生源、忙于筹措资金、忙于协调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却忽视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主力军的打造,既不能在物质上给予教师稳定的保障,又不能在精神上整合教师的智能资源,必然会阻碍民办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
(四)对高质量的特色学生培养缺乏设计与耐心
特色学校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民办学校工作所涉及的一切领域都可以办出特色来,既可以有学科特色,又可以有项目特色,既可以有教学特色,又可以有管理特色,但必须有一条主线将这些松散的特色汇集在一起,这条主线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把各个领域的特色融入到这条主线里面,使其慢慢积淀成民办学校独特的文化。具体来说,民办学校可以通过塑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但是,民办学校由于缺乏政府和社会的特色办学引导,大多数处于同质化、低水平的办学层次,在国家教育规划的背景下,为了避免脱离教育大纲的轨道,倾向于寻求简单生硬的教育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有学校片面地将学习成绩当成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把升学率当成办学成败的唯一指标,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民办学校要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必须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培养方案,以鼓励性的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对特色发展的相对性缺乏认真审视
民办特色学校的特色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的积淀和发展具有相对性。从空间范围来看,民办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符合其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有些校长出外考察学习后,既不考虑学校的传统,又不考虑社会需求,就照搬照套别人的特色,殊不知特色也会 “水土不服”。从时间范围来看,一方面民办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符合自身的发展趋势。每一所民办学校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特色建设时必须考虑自身的适应能力,同时又要根据自身现状进行统筹规划,系统把握未来的特色发展走向。另一方面,民办学校的特色不是一劳永逸的。民办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特色可以被模仿,原来的特色就变得普通。所以,民办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时必须不断进取创新,不断为自己的特色加入新的元素,这样的特色才会历久常新、绽放光彩。
三、民办特色学校创建的建议对策
随着政府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办学校的强势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学校要求生存、求发展,就更加迫切地需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定位,通过 “五进行”来办出特色,以特色谋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9〕
(一)注重顶层设计
民办特色学校顶层设计,是一种从民办学校的特色理念以及由特色理念衍生的顶层目标出发,以全局的视角、运用系统的方法,自上而下,对影响民办学校特色理念与顶层目标实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制定正确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的设计。〔10〕
1.挖掘特色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全体学校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11〕这个办学理念,不能光靠自上而下的传达,更主要地是将其转化为组织内部大多数人的个人愿景,变成大家的共同追求,因此它必须贴合实际,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符合社会道义。民办学校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挖掘特色办学理念:①发扬自身传统和优势。从办学以来的教育教学传统和长期积累的文化要素中提取符合本校发展特点的办学理念。②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积极关注教育理论前沿,从前人的理论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理论,如主体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多元智力理论等;通过外出考察和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例如可以从 “成功教育”、 “愉快教育”等办学经验中获得启示。③关注当下社会现状。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全局,明晰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把自己的学校当作寻求解决方案的试验田,并从中提炼出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2.理顺学校各层级目标
办学理念集中体现的是民办学校的办学理想,它可以指引学校定下调子,找到顶层目标,统筹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是校长进行管理、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宗旨。顶层目标犹如我们的人生目标一样,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制定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有助于我们在实现终极目标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为顶层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民办学校来说,二级系统,乃至三级系统,都应当根据主体目标的本质,调动系统内各种力量,设定符合自己特点的目标,这样既不脱离主线,又能展示不同层次的特点。
3.制定特色的顶层制度规范
制度规范既包括促进民办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有效衔接的规章制度,又包括保障民办学校内部系统环环相扣的规章制度。民办学校的特色发展依赖于资金的有效运作,这需要董事会在资金筹措和管理上制定规范的运作机制,同时积极沟通所在社区或学区,结合当地特色规划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校长作为民办学校教学管理的领导者,除了协调好董事会意见和学校运作实际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对学校各层次、各领域的工作进行规范统筹。校长应当根据学校发展规律、教师队伍特点、生源素质等因素,制定既符合国家教育规划,又能突出学校发展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制度体系,为各层次部门制度的具体化提供参考主线。
(二)进行特色化改革
创建特色学校的进程中,民办学校有着自身的优势。因为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有灵活的办学机制、较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学校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容易进行特色化的改革。
1.学校管理模式改革
民办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和校长两者应当各司其职,为了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董事会要为学校的特色创建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良好的后勤服务,同时协助学校的特色试验做好社会协调工作。校长在学校具体事务的规划管理上起着关键的领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因此,校长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要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发现学校的优势、认识学校的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开拓和创新,使学校前进有方向,师生努力有动力,逐渐形成学校的独立风格。〔12〕
目前除了少数优质民办学校外,生源参差不齐是困扰大多数民办学校的一大发展难题。要将这一难题转变成学校特色的一个亮点,必须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鼓励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从公办学校一贯以来的学生评价机制中 “跳出来”,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从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不求 “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13〕充分彰显素质教育的内涵。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尤其是教学形式改革方面,在不同学科或不同领域采取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既可以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又有助于为传统教学形式改革找到新思路。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师、学生、课程三个要素的互动,民办学校在塑造特色教学模式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特性、教师自身特点、教学的物质条件,选择或综合运用陶冶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双语教学、暗示教学、情境教学、社会实验探索、非指导性教学等教学形式;〔14〕〔15〕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探索小班化教学、低幼亲子活动课、双语教学、“产学研”结合的教学、 “小学期计划”、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形式。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生来源的差异性,造就了学生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正所谓 “条条大道通罗马”,民办学校在为学生发展进行规划时,不应局限于提高升学率或提高就业率这种简单的数据统计,而应在这些方面根据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进行细分。目前,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探索出了多种升学、成才的路径,如经国际文凭组织(IBO)授权招收IB班、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11”人才培养模式、 “前店后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国内各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等等。〔16〕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但有利于民办学校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更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三)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求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体系。〔17〕例如,广州华美英语试验学校的校本英语课程中,既有广州市编教材,又有香港朗文英语教材,还有美国GIA教材;同时,在五、六年级开设由教师根据兴趣自编教材的 “看世界”课程,充分发挥中西兼容的优势。〔18〕民办学校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必须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实现:特色课程设计——特色课程试验——特色课程评价——特色课程管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民办学校的校长、管理者和教师在各自所了解的领域内出谋划策。特色课程能否在学校生根发芽,与校长的主导能力、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四)打造特色的教师队伍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民办学校的根本发展思路,无论是追求质量,还是打造品牌,都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19〕民办学校可以通过转变观念、提供校本培训、创造科研条件等途径来打造特色教师队伍。
1.转变教师的观念
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例如,浙江乐清市外国语学校确定选聘教师的三条标准:做主的品德、当家的本领、管家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政策引导、心理引导和目标引导,充分彰显教师的主人翁地位。〔20〕其次,要突出教师的主体性,鼓励和支持教师寻求多样化方式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再次,要改变以学生成绩高低定教师优劣的观念,创造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方法。例如,浙江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在内部管理机制上形成了目标分解、层级考核、一月 “三考”,实施 “三不”、体现 “三多”,以及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的 “目标-考核-奖惩”为一体的层级考核制度。〔21〕
对于教师来说,则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知识是随着个体知识积累和社会环境变迁而不断更新的,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从书本中学、从同事中学、从学生中学、从自身经验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2.提供校本的培训
传统的校外培训存在以下弊端:知识难以内化为教师的心智模式,培训内容与学校实际脱节、培训内容过于保守或盲目超前等,容易导致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消极被动应付,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校本培训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校外培训所带来的弊端。首先,除了学校自身举办的教研活动、专业研修班、短期培训班以外,民办学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进修,以促进民办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民办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交流和讲学,对学校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便吸取前沿性的学科知识;最后,通过教师互助的方式,以优带次、以老带新,既强化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责任感,又能避免教师流失所带来的教学断层。
3.创造科研的条件
科学研究在民办学校特色创建工作中起着统领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一线工作者和实际观察者,课堂和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师开展科研的直接素材。因此,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应当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民办学校应当合理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兴趣开展科研活动,学校为其提供资金、场地和设施等便利;定期举办科研竞赛等活动,唤起教师对知识的渴求与合作的兴趣,调动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让教师认识到科研成果对学校发展和对自我发展的价值。
(五)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环境和设施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等;另一种是服饰和艺术文化,包括校服、校徽、校歌、校训等。物质文化固然重要,但民办学校在塑造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气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同时考虑学校的发展规划,避免过热的文化装修和过度的文化摆设。除了直接感知的物质,特色校园文化还应当体现在学校成员的价值取向上。这种价值取向可以是办学愿景、发展目标、办学宗旨,但无论口号如何纷繁复杂,都必须有一条主线将这些价值取向串在一起,或者内化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或者物化成某一物质寄托。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人感受到学校是因为有了这种文化,才会显得与众不同;让人每当接触到这种文化,就会想起你的学校。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 “促进广州民办教育发展政策研究” (编号:2013C061)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徐绪卿.内涵发展——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11-14.
〔2〕赵福庆.特色学校建设刍议 〔J〕.教育研究,1998(4):60-62.
〔3〕张建明.浅谈特色学校的内涵与要素 〔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8): 42-43.
〔4〕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 〔J〕.教育科学研究, 2006 (8): 15-17, 21.
〔5〕吴秀娟.关于学校 “各自办出特色”的哲学思考 〔J〕.教育导刊,1997(z2):21-23.
〔6〕郭继东.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辨析——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 〔J〕.中小学管理,2000(11):6-9.
〔7〕高洪源.如何创办特色学校? (上) 〔J〕.中小学管理,2000 (4): 24-25.
〔8〕 〔14〕刘复兴.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策略与选择 〔J〕.当代教育科学,2003(7):26-28.
〔9〕李三福.特色:民办学校的立校之本——品刘玉娥主编的“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成果丛书” 〔J〕.当代教育论坛,2010(3): 18-20.
〔10〕江新华,张昌英.特色学校顶层设计策略初探 〔J〕.教学与管理.2014 (7): 23-26.
〔11〕陈如平.学校办学理念的 “二元结构”现象剖析 〔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60-63.
〔12〕 顾明远.也谈特色学校 〔J〕.人民教育,2003 (9):15-16.
〔13〕 〔15〕余广寿.适合民办学校学生的特色教育初探 〔J〕.教育发展研究,2005(14):85-90.
〔14〕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51-55.
〔16〕吕贵珍.对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J〕.教育探索,2008 (6): 81-83.
〔17〕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 〔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8): 11-18.
〔18〕 〔20〕 〔21〕 陈峰.民办教育创新: 区域和学校的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14,134,135.
〔19〕吕贵珍.对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J〕.教育探索,2008 (6):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