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构建“低碳”校园的有效性策略

2014-08-15李肖玲杜丽芳

教育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低碳保质期科学课

李肖玲 杜丽芳

(李肖玲,杜丽芳: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 广东广州510370 责任编辑:李士飞)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致力于低碳校园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有助于向学生传播低碳生活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建设美好社会作出贡献的小公民。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积极进行建设低碳校园的探索,并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环保教育,树立低碳理念

让师生在思想上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是建设低碳校园的思想保障。我们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在师生中开展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师生学习节能方法、掌握节能技术,从而为低碳校园的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师生们感受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并启发他们对如何建设低碳校园、如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进行思考。

二、立足科学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我们要求教师利用科学课的优势,积极进行环保教育渗透,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一)围绕课堂,落实环保教育

要求科学课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环保教育价值,揭示学科“知识点”和“环保教育点”的内在联系,并能抓住教学契机,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课例〕“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 《科学》四年级下 《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这是学生在分析整理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的过程中引发的一个话题。这个活动由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等三部分组成。教材设计的意图旨在引领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其落脚点是讨论对于同一种食品,我们是选择保质期长的,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课中是这样渗透环保教育的 (片段回顾):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生: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

师:那么如果同一种食品,我们是选择保质期长的,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呢?

生:保质期长的,吃起来更保险。

生: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保质期在六个月以内的,以免食用过多的食品添加剂。

……

师:如果让你去超市,同一种品牌的产品,有的没多少时间就要过期了,有的还是刚刚出厂的,你会选择哪种?

生:刚出厂的(很多同学)。

这时,教师正想按预设往下教学,角落里突然有个同学举手,问道:“老师,我想提个问题,有些食品如果过了保质期还是没人买,将会怎么处理呀?”

听完提问,教师立即抓住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结果反响热烈——

“过期商品商家会报损销毁的呀!”

“是不是就把这些东西烧掉或者毁了呀?”

“对呀!”

“这不是资源浪费吗?如果我们在保质期之前买下食用不好吗?这可以减少很多的资源浪费呀!”

……

就这样,学生的一个提问,引发了大家关于节约资源的热烈讨论,对环保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二)结合实验,巧妙实施环保教育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时不仅要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选择材料,而且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要体现环保,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

例如,三年级 《动物》单元中要用动物进行观察实验,观察前要先作一些相关教育,教师首先提出“爱护小动物”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评价他们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寻找小动物时你是否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你的观察方法是否伤害了小动物,观察后是否放它们“回家”等等。又如,科学课上教师经常布置学生自带实验材料,这当中就可进行环保教育:首先,从带来的材料的量上来说,经济一点,不要太多或太大,如米饭和淀粉单元中,米饭的数量可以少一点,只要学生能看到现象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其次,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带身边或家里有的材料,不提倡经常买材料来做实验;第三,从节省资源的角度选择材料,如在“让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中,一般不提倡用“味精、果珍”等价格昂贵的材料,宜采用价格低廉的食盐较合适;第四,提倡资源的重复利用,如溶解单元中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结束后,每个组一杯的盐水不应倒掉,在下一课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再用。

三、课内课外结合,开展主题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环保主题活动,既可以很好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直观地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自觉地去保护环境,提高践行低碳生活的自觉性。

(一)收集信息进行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收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论证的学习过程和方式,而把收集来的信息以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展示,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写出文稿,在小组或全体学生面前进行交流。

例如,针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抗污染植物研究,可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确定其研究的可行性,制定方案,着手进行实验研究;针对饭馆里的一次性筷子,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利害关系,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9%,13亿人一年用的筷子,相当于吃掉了两万棵5年树龄的大树,数目相当惊人。

网络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学生乐意在资源丰富的网上冲浪,迅速而准确地搜索到关于环境问题的资料、鲜活的图片和动画。正是学生在网络上获得大量有关环境的资料才使得他们的讨论有章可循、有话可说。同时借助网络,指导学生们把环境考察后撰写的报告公开发表,以便结交更多的环境保护爱好者,更大范围地宣传环境保护教育,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

(二)在情境模拟中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

为了使学生对环境产生直接体验,人为地创设某种情境,由学生亲身经历一种活动,并且活动后进行讨论和辩论,讨论和辩论时注意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如 《地球——共同的家园》主题活动,可以先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动物、植物的图片,以及这些动物、植物的现状,为学生营造一个生物被恶意破坏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不仅是人类的,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为什么这样说?怎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呢?又如,6月5日世界环境日,让学生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需要对身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学生既学到新的知识,环保意识也得到提高。

(三)通过成果展览,让学生接受环保教育

通过展示学生的环保作品,可以很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热情。作为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包括剪报、手抄报、摄影绘画的图片、小论文、小制作等。

例如,在 《制作小乐器》探究活动中,在了解不同乐器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自己能用哪些身边的材料制作模拟的乐器,再通过展览会评比的形式,看看谁能变废为宝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又如,在学生进行一系列环保小课题的研究之后,开展环保征文活动。对学生撰写的优秀的科学小论文如 《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现状调查与研究》、《“限塑令”追踪调查报告》、《垃圾分类的调查报告》等进行展示,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深化了他们的认识。

猜你喜欢

低碳保质期科学课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跟保质期赛跑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车市复苏保质期能有多久?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