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研究

2014-11-08高庆彦

教育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物元省区预警

高庆彦

(高庆彦: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责任编辑:洪淑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目标。对此,翟博〔1〕对教育均衡理论进行解读,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建构和教育发展指数进行定量化研究。薛海平〔2〕等借助MIS系统预警机制的概念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薛海平〔3〕还采用生产教育函数理论模型研究了城乡之间、省区之间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于发友〔4〕从义务教育普及、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经费方面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综合均衡度,并对山东利津县义务教育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朱灵娥〔5〕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研究。卢晓旭〔6〕采用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我国1996-2007年义务教育经费区域差异及教育公平演化进行研究。上述研究均从教育学视角进行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解读与定量测度,主要是从影响义务教育的指标入手进行城乡差距研究、部分省区差距研究。由于义务教育发展深受社会要素、经济要素、人文要素等多要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模糊关系。因此,笔者采用模糊物元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区义务教育均衡均发展进行预警研究。

一、模糊物元模型

(一)模糊物元及复合模糊物元

模糊物元是由事物名称M,C为事物特征,事物M的特征C有量值V,它们三者共同构成有序三元组R=(M,C,V)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称为物元。如果其中量值M具有模糊性,则称之为模糊物元,记作:

式中:R表示模糊物元;M表示事物;C为事物的特征;u(x)表示与事物特征C相应的模糊量值。对于义务教育发展而言,M为31个省市区,C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指数、经费指数、资料指数、教具指数、师资指数5个指数,则是各省市区对于5个评价指数相应指标值的隶属度。

若待评样本M有n项评价指标C1,C2,…,Cn,与其相应的模糊量值分别为u(x1),u(x2),…,u(xn),则称R为n维模糊物元。因此,全国31个省区的5项指标及其指数共同构建了我国义务教育复合模糊物元:

式中:Rmn表示m个评价样本n维复合模糊物元,Mm为评价单元,Cn为评价指标,u(xmn)为样本的评价指标的模糊量值。其中,m=1,2,…,31;n=1,2,…,5。

(二)从优隶属度计算与差平方模糊物元

各单项评价指标相应的模糊量值,从属于标准样本各对应评价指标相应的模糊量值隶属程度,称之为从优隶属度。据此而建立的原则,称为从优隶属原则〔7〕。优属度计算公式:

式中:为第j个评价样本第i项评价指标对应的量值;为各评价样本中各项指标中的最大值。

式中:R△为差平方模糊物元,△mn=〔u(x0i)-u(xji)〕2,u(x0i)为各评价样本从优隶属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i=1,2, …,n;j=1,2, …,m。

(三)权重确定及欧式贴进度的计算

权重确定方法较多,有特尔斐法 (Delphi)、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通常认为,信息熵值越高,系统结构越均衡,差异越小,或者变化越慢;反之,信息熵越低,系统结构越是不均衡,差异越大,或者变化越快。所以,可以根据熵值大小,也即各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 计算出权重。〔8〕〔9〕

贴近度是指被评价样本与标准样本两者接近的程度,其值越大表示两者越接近,反之则越远。因此,可以根据贴近度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优劣排序,也可以根据标准值的贴近度进行类别划分。〔10〕本文采用欧氏贴近度作为评价标准,计算和构建贴近度复合模糊物元矩阵。根据计算出的各省区义务教育发展指标的欧式贴近度进行全国省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警态值计算: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

(一)评价指标及标准建立

根据数据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比性、易得性及层次性,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11〕将影响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分为基础设施指标 (包括初中和小学的校舍建筑面、学校占地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面积)、经费指标 (包括初中和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事业性经费支出共用部分、事业经费支出、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资料指标 (包括初中和小学的图书藏量、电子图书藏量)、教具指标 (包括初中和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和师资指标 (包括初中和小学的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学历情况、专任教师职称评定情况)5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指数是由各个底层指标指数采用等权重计算而得。数据来源于2010年的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自2011至2020年的数据来源于应用SPSS19.0对已有16年数据的进行自回归预测。各个底层指标采用总和标准化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12〕

式中:x'ij为标准化数值,n为省区数,m为指标数。

各个底层指标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I为各个指标指数;x'ij为标准化数据;n为省区数,n=31。

(二)义务教育发展程度警级确定

参考国际通用的景气指数分析法,结合义务教育发展程度指数,本研究的警级划分如下:

表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等级划分表

三、我国31个省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分析

根据算式(1)-(9)计算得出我国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间截面得出我国31省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警态值(如表2)。其中,警态值越大,表示义务教育发展态势越好,越趋于均衡;警态值越小,表示义务教育发展态势越差,越趋于非均衡。

(一)2000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分析

表2 2000至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警态及警级表

由表2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义务教育的平均警态值为0.30,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全国31个省区内部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警态值最高的广东,其警态值为0.88,处于Ⅰ类警级,属于安全区。山东的警态值为0.60,处于Ⅱ类警级,属于轻警区。河南、江苏、河北、湖南、浙江、湖北6省区警态值在0.59-0.40之间,处于Ⅲ类警级,属于中警区。四川、福建、辽宁、安徽、上海、北京、山西、广西、陕西、黑龙江、云南、吉林12省区0.28-0.21之间,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江西、天津、新疆、内蒙古、贵州、甘肃、西藏、海南、青海、宁夏、重庆11省区警态值在0.19-0.02之间,处于Ⅴ类警级,巨警区。

(二)2005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义务教育的平均警态值为0.26,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同时全国31个省区内部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广东省的警态值为2005年的31省的最大值为0.96,处于Ⅰ类警级,属于安全区。江苏、河北、山东、河南4省区警态值在0.49-0.45之间,处于Ⅲ类警级,属于中警区。浙江、湖南、四川、湖北、辽宁、山西、安徽、黑龙江、福建、陕西、吉林、上海、江西、广西14省区警态值在0.38-0.21之间,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北京、贵州、内蒙古、重庆、新疆、天津、云南、甘肃、海南、西藏、青海、宁夏12省区警态值在0.18-0.06之间,处于Ⅴ类警级,属于巨警区。

(三)2010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义务教育的平均警态值为0.32,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同时全国31个省区内部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警态值最大的为广东省,警态值0.88,处于Ⅰ类警级,属于安全区。江苏、河南2省区警态值分别为0.67、0.66,处于Ⅱ类警级,属于轻警区。山东、河北、浙江、安徽、湖南5省区警态值在0.56-0.40之间,处于Ⅲ类警级,属于中警区。四川、湖北、辽宁、陕西、福建、广西、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西、贵州、新疆、重庆、吉林、北京、内蒙古、云南17省区在0.39-0.20之间,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甘肃、青海、天津、海南、宁夏、西藏6省区警态值在0.19-0.09之间,处于Ⅴ类警级,属于巨警区。与2005年相比,处于巨警区的省份个数由12个减少为2010年的6个。

(四)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的平均警态值为0.33,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同时全国31个省区内部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广东警态值最大为0.86,处于Ⅰ类警级,属于安全区。山东、江苏2省区的警态值分别为0.69、0.66,处于Ⅱ类警级,属于轻警区。河南、浙江、河北、四川、湖南5省区警态值在0.57-0.42之间,处于Ⅲ类警级,属于中警区。安徽、辽宁、陕西、湖北、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山西、上海、福建、北京、新疆、黑龙江、重庆、甘肃、内蒙古17省区警态值在0.37-0.20之间,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吉林、天津、海南、青海、宁夏、西藏6省区警态值在0.19-0.07之间,处于Ⅴ类警级,属于巨警区。

(五)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的平均警态值为0.33,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同时全国31个省区内部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广东的警态值为0.80,是全国2020年最大的一省,处于Ⅰ类警级,属于安全区。山东、江苏2省区警态值分别为0.68、0.65,处于Ⅱ类警级,属于轻警区。浙江、河南、四川、河北4省区警态值在0.56-0.46之间,处于Ⅲ类警级,属于中警区。湖南、辽宁、安徽、陕西、贵州、上海、云南、江西、广西、北京、山西、湖北、福建、新疆、重庆、甘肃、黑龙江17省区警态值在0.38-0.21之间,处于Ⅳ类警级,属于重警区。内蒙古、吉林、天津、青海、宁夏、海南、西藏7省区警态值在0.18-0.07之间,处于Ⅴ类警级,属于巨警区。

四、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存着着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总体朝向均衡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处于轻警区和中警区的省区数量在增加,处于重警区和巨警区的省区数量在减少。同时,处于安全区的省区在逐渐增加,只是增加速度相对较慢。第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具有不稳定性。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程度的预警研究发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着年度不稳定性。即义务教育省区波动性较大,这将会影响我国整体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在关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需要关注三大区内部的差异,尤其是民族区和边疆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第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无论是通过对比我国2000年 (0.30)、2005年 (0.26)、2010年 (0.32)、 2015年 (0.33)、 2020年 (0.33) 义务教育警态值,还是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警态值看均可发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处于低水平阶段。第四,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发展最好的省区为广东省。未来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可以以广东省为例,借鉴和参考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以促进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注释:

〔1〕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J〕.教育研究, 2006 (3): 16-28.

〔2〕薛海平,李岩.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2-137.

〔3〕薛海平,王蓉.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J〕.教育研究, 2010 (1): 9-17.

〔4〕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125.

〔5〕朱灵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46.

〔6〕卢晓旭,陆玉麒,周永博.我国教育经费区域差异及教育公平演进研究 〔J〕.江苏教育研究,2011(1):19-24.

〔7〕李如忠.模糊物元模型在区域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21-223.

〔8〕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9〕 CHEN Mingxing, LU Daodao, ZHA Liangsong.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effects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 20(1): 17-30.

〔10〕姚玉鑫,张英,鲁斌礼,等.模糊物元模型在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中的应用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7(2):82-87.

〔1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0.

猜你喜欢

物元省区预警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故障诊断研究与应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基于改进物元的大坝基岩安全评价
基于物元分析的桥梁加固效果评价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的高速公路投资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