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综合沟通法提高聋校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4-08-15陈小丹

教育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聋校手语物理

陈小丹

(陈小丹:广州市聋人学校 广东广州 510623 责任编辑:林再峰)

听力缺陷的限制、综合认知能力的缺失,导致聋校的听障学生学习物理遇到不懂就轻易放弃、不懂装懂甚至理解偏差、知识结构错乱等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影响到听障学生物理知识系统的正确构建,甚至会导致听障学生将来无法融入正常社会。教师流于一般的教学方法,不能针对听障学生特殊的学习机制施教,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的。鉴于此,如何形成并有效使用综合的沟通方法,提高聋校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提升听障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关键因素。

一、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物理教学

相比其它学科,物理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逻辑性,听障学生觉得物理学科较之其它学科难学。由于听障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笼统、粗略,对感知对象分化水平较差,在学习上容易表现出机械性强、思考问题简单、不善于发现问题、学习方法不灵活、记忆慢、忘得快等特点;而且,长期以来他们对语、数、英之外的物理学科或其它专科的学习存在偏见,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这样,思想上的轻视和物理学习的难度形成一对反差,更加重了听障学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

听力的缺陷,造成听障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主,靠视觉去感知事物,形成表象,进而利用表象进行思维。另外,听障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与健全人不一样的自卑心理,导致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沟通障碍。无论是单纯的口语教学模式或是手语教学模式,抑或是口语为主手语为辅的教学模式,听障学生都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沟通活动,教师一味地追求进度唱“独角戏”,听障学生就会很快地产生视觉疲劳。这样,学生趴课桌、昏昏欲睡、窃窃私语、搞小动作等现象就经常出现了;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也不会做,为避免老师责罚,不管有没有完成也不管对错,先交上去再说。

针对听障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借助教师的力量,运用综合沟通办法,搭建互动理解沟通的学习平台,激发听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综合沟通法在聋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使用严谨规范的学科语言,为听障学生构建正确而系统的知识学习架构

因为受听力缺陷的影响,听障学生普通存在着对词句的理解程度有限的现象,不能完整、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受常用手语沟通方式的影响,在表述物理现象或规律的时候常出现词语倒置、句子错乱的现象;在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不能迅速地构建起清晰而生动的物理情景,而构建物理情景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必经之路。因此,规范听障学生的物理学科语言,构建正确、清晰的物理情景,给听障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搭建正确的、系统的学习架构显得非常必要。

1.坚持学科语言的口语对答,挖掘物理抽象的本质,提升听障学生使用规范物理语言的能力

手语是听障学生的主要交往手段和思维的材料,但它是一种时空形式,次序前后颠倒,没有固定的语法规则。按手语习惯落实到书面语上的句子,往往次序颠倒、语句不通、错别字相当多,严重影响了听障学生学习知识和记忆知识,打击了听障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听障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碰到很多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些他们是熟悉的,但有些却是不解的。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联系,与听障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听障学生是非常渴望能通过学习解开心中的不解,通过学习了解生活的世界,掌握自已生活中一些息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聋校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听障学生求知解惑的心理,利用言简意赅、精确贴切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地分析物理现象,揭示物质本质。当然,教学语言要与内容相适应,分析要透彻,揭示要深刻,表达要幽默,口型不夸张,语速和节奏坚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的原则,使听障学生在学会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得到语言艺术的享受,自主自觉地与教师对话,描述物理学的真与美。另外,新概念、新规律要多次重现,加深记忆。

2.用好板书和屏幕语言,确保听障学生视觉吸收知识有效到位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患病后的主要表现为血压上升。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是较多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如脑出血、心力衰竭、眼底黄斑病变等。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存在较大关联。该疾病会导致血管内膜损伤、释放炎性介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最终可能会造成靶器官损害,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7]。进而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板书在聋校课堂教学中的沟通作用是任何沟通因素都无可替代的,它是师生课堂上进行视觉沟通交流信息最直接的渠道,能很大程度地补偿听障学生听力缺陷带来的学习局限。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听障学生“记得慢、忘得快”的学习实际等情况来精心设计板书,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清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思路,将内容多层次多形式的复杂关系简明扼要直观化;利用图文并茂的板书突出并强调知识内容的重难点,便于听障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呈现知识要点,启发思维,分析、消化和掌握知识,提高听障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更好地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从而发展听障学生的学科语言。例如:学习“电生磁”时,教师演示或学生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结论: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由于用的是3V的直流电,产生的磁场很弱,小磁针的偏转不太明显,教师在黑板板书出实验结论时,再附加示意图,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更理想。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的运用,能大大地优化聋校课堂教学的效果。常用的Flash、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实物投影仪等,配合板书,将学习内容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生动有趣地把知识呈现在听障学生面前,使静态的知识动起来,给听障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及潜能。例如,在“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知识点教学中,配合Flash动画来说明电荷在“不定向”、“定向”的状态下运动的情况,把不能用实验说明的现象直观地、有趣地、形象地呈现在听障学生面前,帮助听障学生快速地理解电荷是如何“定向移动”的,使他们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要提升师生的沟通力,培养听障学生的物理语言,板书和屏幕语言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配合师生的口语对答,教师要注意板书的布局协调、书写规范、条理清晰,可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与语言内容相互对应,体现和谐美,这样既加强了口语训练,增强了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3.使用规范统一的学科手语,搭好沟通交流的桥梁

手语是聋校师生之间主要的沟通工具。它是用手指比量动作,根据手指的变化,形象地构成一定的意思或词语来表达思想和进行思维。对聋人来说,它是一种视觉语言。故教师使用手语要做到“达”——准确、直观、明了,有助于听障学生形成规范语言;“迅”——简明、快捷有节奏感,便于听障学生识别;“雅”——身体语言及手语动作到位不夸张,表情自然具有美感。

听障学生受生活背景、文化知识、地域流行打法 (如同各地方言的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手语中对同一个词语有几种甚至几十种的打法,这十分不利于听障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学科语言、进行人际交往,不利于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融。所以,学科教学上的用语必须运用准确规范统一的手语。例如,物理学科“静止”的打法。有的听障学生打成“停止”,有的听障学生打成“安静、停止”。物理意义上的“静止”是相对“运动”而言,没有绝对的“静止”,所以正确的打法应该是:①双手平伸,掌心向下缓缓按一下 (表示动);②左手横伸,掌心向下;右手直立,掌心向左,指尖抵于左手掌心 (表示停止)。统一了手语的规范打法,等于搭好了师生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为顺畅的沟通交往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二)采用直观教学法强化听障学生视觉冲击,以保证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信息化电教设备的运用,能带给听障学生形象、生动、直观、鲜明的感观,帮助他们理解在生活中一般难于见到、接触到的事物的形象。但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电教设备展示出的学习内容对听障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电教设备使用初期也带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但一阵新潮过后,听障学生普遍觉得不真实、产生视觉疲劳感。对于身边的事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听障学生更热衷于通过实验验证、实物演示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来感受揭示事物本质的美妙,亲身的体会更能带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学生看到鸡蛋快速地滑进瓶内时,都发出“啊——”的惊讶声,同时响起牚声来,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在学习“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系”时,学生试图用手压破气球和用笔尖戳破气球所制造出的紧张气氛深深地影响着观看的同学们。

另外,听力的缺陷,造成听障学生在认知过程上以形象思维为主,靠视觉去感知事物,形成表象,利用表象进行思维。而物理学有很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抽象性。如何让听障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消除他们学习的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善用手势语,把抽象的物理语言形象化,把物理规律直观化、简单化,听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随之增加,课堂效果明显。例如,听障学生很难理解“看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这段话,如果配以手势语,将“参照物”形象化(参照——双手平伸,掌心向上,左手不动,右手移向左手,并在一起),这样,抽象语言直观形象化了,学生就较容易地理解了这段文字的意思,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就降低了,并促进了听障学生学科语言的掌握。

(三)运用形象的体态语言刺激听障视觉补偿,调动听障学生内在情感以达到提升理解能力的效果

听障学生丧失了听觉机能,听觉的障碍对视觉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视觉的消极影响,听障学生的视觉感受性和视觉反应速度不及正常儿童;二是对视觉的积极影响,由于对视觉的依赖及经常使用,促进了视觉的迅速发展,视觉感受性和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愈来愈小,甚至超过正常儿童,这是听障学生视觉优势。但由于听觉缺失,假如不在这个过程使用一些帮助对视觉吸收知识加以理解的手段,这个优势也会带来他们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上的不足:他们只能感知视觉范围内的事物,这种感知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另外,他们认识事物,常常注重其表面性,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对事物的本质往往产生错觉和误解。因此,在聋校物理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听障学生的视觉功能,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扬长避短,来弥补感知觉的缺陷。

1.良好的教师形象传递着尊重的信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迈入课室第一步起,就开始了与听障学生的接触与交流,从课室门口走到讲台的短短几秒内,教师的衣着打扮已经尽收听障学生眼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就曾有教师出现随意穿着及带有个人风格的打扮,课后立即收到学生的反馈:“老师,今天怎么穿得这么随意啊,我们喜欢漂亮的老师。”可见,如果教师衣着典雅、美观大方、色彩明亮、搭配和谐时尚,听障学生会觉得教师尊重他们,对教师就会产生羡慕、敬重、崇拜的心情,心底里愿意接近教师,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听障学生自然意气风发、全神贯注,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教师也心情大好,发挥自如,良好的师生互动为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传情”的眼睛拉近师生距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与人之间的传情达意,除了有声语言外,眼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中教师通过眼睛的“传情”,用不同的眼神“说出”不同的话,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拉近与听障学生的距离。课堂中,教师要面向听障学生,不吝啬注视每一位听障学生的眼光,对听障学生“挤眉弄眼”,用眼睛“倾听”听障学生的心声,向每位听障学生平均分布自己的目光,表达教师内心丰富的感情,不能让听障学生感觉到教师偏爱某一听障学生。同时,教会听障学生用眼神来交流思想,使师生的沟通更顺心达意。提问问题时,双方“脉脉含情”:老师向回答正确的听障学生眯眼微笑,投以赞许的眼神,以示肯定及表扬,听障学生报以开心的目光;对不能确定答案的听障学生扬眉翘嘴,投以鼓励的眼神,给予其自信心,平稳他紧张的情绪,听障学生报以老师感激的目光;对开小差、搞小动作的听障学生皱眉扁嘴,投以责备的眼神,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对屡屡不改的听障学生,瞪眼“横眉冷对”,直至听障学生报以歉意的目光。

3.艺术化的手势语,引发师生的共鸣

摇手点头、扬眉眯眼、耸肩摊手、倾身侧腰、坐立势态等等正确、到位、优美的面部表情、体态变化、视觉空间位置是手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运用,令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相得益彰,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例如手语——翘起大拇指,传递给听障学生是“好、夸赞、你真了不起、你好棒”的积极信息,有利提升听障学生的自信心;甩出小拇指,传递“差、不好、不能、不行,贬低、瞧不起”的消极信息,容易使听障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所以,课堂中教师应多用“好”,少用“不好”的手语,培养听障学生积极的听障学生因素。

同一手语的不同使用,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也存在差异,听障学生产生的情绪也会因此不同。最常用的“点头”动作,当力度及频率不同时所表达的信息也不同。例如,回答问题时,如果问题比较简单或是优秀的听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轻轻地点一下头,表示对听障学生的认可,反映的程度不强烈;如果问题比较难或是自信心较差的听障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加大点头的力度和频率再立即展开一个灿烂的笑容,表示满意,表示鼓励,表示惊喜,表示开心,让这位回答问题的听障学生感应到教师的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自信心绝对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另外,将手语适当夸张化,有时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求听障学生面对其他同学,说出某一概念或规律。为表示教师也非常认真地听,鼓励他开口说、大声说,教师把“听”的手语打法:一手掌心向外,贴于耳部 (可根据实际模仿听的动作)变化为一只食指轻点着耳部,并侧脸让耳朵对着听障学生,用耳朵“看”听障学生,表达的信息是“你大胆地表现自己吧,老师认真地聆听着呢。老师相信你是行的”。这样,听障学生就会放下心理负担,愉快地完成任务。

参考资料:

①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编.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发行,2003.

②顾明远.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家 〔J〕.广州师训,2009(5) .

③钮文英.拥抱个别差异的新典范——融合教育〔M〕.北京:心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聋校手语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奇怪的手语图
我不是教物理的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