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把关教师”并非长久之计
2014-08-15庄华涛
庄华涛
时下,素质教育虽然已施行多年,统考、升学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于是,有一个称呼就应运而生——“把关教师”。
所谓“把关教师”,是指将相对优秀的教师放在相对重要的年级、相对重要的科目上。这里的两个“相对重要”,其实指的就是毕业班、主科。确实,有了这些“把关教师”的执教,相对来说,一个班级的成绩也好、面貌也罢,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样的设置,却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大。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把关”的同时,忍受着别人难以忍受的压力:考好了,有人认为他捡了个便宜;考差了,则难以面对学校领导的嘱托。同时,无奈地交出班级的教师心理也会失衡。因为交出自己已经带了几年的班级,即使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也会感受到自己被贴上了“无能”的标签。
其次,学校气氛相应紧张。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学校领导与部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就不需要多说了,连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也紧张起来。不得不交出班级的教师对“把关教师”有意见:看把你能的;“把关教师”对交出班级的教师有意见:一天到晚不努力,事情到头还要我来解决。甚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十分紧张,“把关教师”来的目的是整顿纪律,强化教学。而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学生,与学生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加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再其次,学生学习受到影响。虽然把关教师的业务能力可能比被替换的教师强,但毕竟才接手这个班级,对于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熟悉,也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教师抽上来加强毕业班后,被替换的教师仍然继续着教育教学工作,也在教着一个班。如果说这位教师教不好毕业班,那么其他年级就一定能教好吗?因而,“把关教师”的设置,难免给人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
由此我想,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不要设置“把关教师”,而应该从加强教师的业务素养上着手,让每个教师都能够胜任所在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是教育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