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遂身退——读《道德经》有感之七

2014-08-15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韩红文种隐士

李良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九章

《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说:水碗已盛满,不如停止下来。捶打金属使它尖利,难保长久,必遭挫败。金玉满堂,没有守得住的。富贵而骄傲,自己招灾。功成业就,退位收敛,是合于自然规律的。

功遂身退,不是说功成之后叫你去做隐士,而是要注意收敛。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适可而止的忠告。一般人的心理是知进不知退,尤其是当名利正盛之时,更是趋之若骛。老子以一系列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道出了知进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他要求人在完成功业之后,不自恃,不据有,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他所说的“身退”,并非要人做隐士,而是要人不自我膨胀。

但很多人则喜欢功遂身“进”。君不见,一些运动员一旦奥运会成了冠军,立刻拍广告,赚大钱;君不见,一些所谓专家一旦做出点成绩,立刻到处作报告,立刻著书立说;君不见,有些人一但“偶因一着巧”出名了,立刻有赶不完的场子,拿不完的出场费……结果,到头来,奥运冠军昙花一现,再也不能得冠军了,成了仲永第二;有些名人不检点,酒驾了,吸毒了,大牌了,狂言了,搞得自己声名狼藉;有些政客沉醉在虚浮的政绩光环中,好大喜功,政绩工程,老百姓却并不买账。

做人要学会藏锋,要学会收敛,不可太张扬。人一旦出了名,千万别觉得自己就不是人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韩红自己说过一件事:在一次大型演出时,韩红作为演出明星,演出前去剧场边上厕所,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钱,看守大妈不让进,韩红说:“我是韩红。”大妈说:“韩红是谁?管你是韩红韩绿,进门一律五毛。”前段时间看《光明日报》,一位国内知名学者写了一篇文章,意思也是告诫人们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说了自己的一个例子,说自己小时候,在吃饭时,藏在柜子里,想让大家到处找他,结果大家各吃各的,压根就没发现饭桌上有人缺席,大家走后,自己只好灰溜溜地出来吃些剩饭。老子研究专家于天罡也讲过一个寓言似的小故事:苍蝇趴在骆驼身上过沙漠,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走过了沙漠,苍蝇向骆驼道谢,骆驼说:“不用谢,我压根就没意识到你的存在。”

一个人窘迫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很重要;一个人得意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很普通。潦倒时,看到自己的价值,不自卑,不自弃,给自己一份向上的力量和温暖;功遂之时,不自满,不骄傲,天天面对鲜花掌声,自己却要时刻留份清醒,时刻知道自己的斤两。水碗里的水满了,就别急着继续向里面倒水,不如停一停;刀锋天天磨得锋利,就不能长期保存。富贵之时,骄傲自满,炫富斗富,是自找麻烦,金玉满堂是大家期冀的愿景,但不可能长久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功遂身退,做的好的自然依旧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立刻身退。文种不听,结果被杀。范蠡身退后经商,富甲一方后,散尽金银,惠及一方。转身华丽,抽身及时。

汉初谋士张良,同样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但他不愿再对朝政指三划四,云游四方,颐养天年,不亦快哉!

那些不知道身退的,多少人下场悲惨啊: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最终被杀,谋士李斯、文种最终被杀,用两个桃子设局让三士自杀,火烧庆功楼,杯酒释兵权,历史的教训总是惊人相似重复上演。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有功不居功,懂得收敛,懂得取舍,才能有善始有善终。

猜你喜欢

韩红文种隐士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寻访竹林隐士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韩红三录《绒花》
一日轻装范蠡舟
隐士的文艺范儿
从错用文种谈规范公文写作
朋友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