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真教育”的路上

2014-08-15许艳丽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思索标语教育者

许艳丽

“教育事关人的灵魂,立足人的精神成长,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未来,‘反教育’大行其道,正说明当下教育的迷失,而让教育回归常态,回归理性,回归真实,追求理想的‘真教育’也几近成了每一位有血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呼唤。”在梁好老师的新著《回归真教育》中我读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感动与温暖。

是呀!当前,教育饱受社会诟病,教育负面新闻不绝于耳,公众对教育怨声载道。教育,这个神圣而严肃的字眼,愈发显得弱势与混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如若对这些教育的本原性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深刻的思考,那么,教育终究会不尽如人意。

梁好老师不愧为教育的智者,更不愧为理性的教育学者,他对教育的思考直达教育者的心底,让人感到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而他的“回归真教育”的命题与思索,更值得每一个教师反思与实践。

在《“个个争第一”让教育走向何处》一文中,梁好老师讲述了他在一所全国知名的课改名校参观时,看到一条这样的标语“个个能优秀,人人争满分”。对于这条大家习以为常,甚至某些学校管理者争相学习的标语,梁好老师感叹道:“真正的教育应追求‘学生第一’,而非让学生追求‘第一’。在教育者的眼中,‘第一’的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所谓的分数。如不然,教育必将误入歧途。”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单一的分数,不是纯粹地指向考试。如若教育仅仅只剩下考试与分数,仅仅只是为了传授学生文化知识,那么,这样的教育注定是苍白无力的,也注定是虚假与浮华的。正如怀特海所言:“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是个宏大而宽广的概念,而真正的教育就应当指向学生的长远人生,就是教学生达求最本真的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化发展,而非紧盯分数,死抠成绩。对此,我们的诸多教育者是否真正能体会到呢?而每每想到“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似的“反教育”标语,这种“真教育”的诉求与思考愈发显得弥足珍贵。现实呼唤真教育,真教育不仅是教育的理性回归,更是理想教育的现实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渴望。

在《回归真教育》一书中,梁好老师没有生涩坚硬的理论,没有枯燥乏味的论述,有的是生动的故事、敏锐的发现。书中梁好老师用“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每一棵小树都有存在的价值”等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自己发展的意义,而教育者所实施的“真教育”就是顺应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实现“最好的自己”。故事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余音绕梁。

更值得一提的是,细读著作的每个篇目,我们会深深地感叹思考的力量,梁好老师用以身边之事明教育之理,用思考通达人生,反思生活,反思课堂,反思教育。这种教育的反思力,让我们看到了梁好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更让我们看到了梁好老师对“真教育”的不懈追求与思索,而如若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以这种态度审视对待我们教育的每一处细节的话,相信我们的教育生活同样会变得丰富多彩。

“真教育”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懈追求与思索,让我们跟随着梁好老师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行走在“真教育”的大道之上。

猜你喜欢

思索标语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标语变变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战“疫”专题的思索与展望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深沉的思索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课前一分钟演讲教学实践思索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