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求师生数学思维的共同发展——《可能性大小》磨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4-08-15浙江省龙游县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8期
关键词:白球水平思维

谢 华(浙江省龙游县实验小学)

数学思维是指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一定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差异.就后进生而言,其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与行为方式等直接造成了他们思维的迟钝与肤浅,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尚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水平;就中等生而言,虽能推理分析较简单的数学材料,解决一般性数学问题,但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独创性明显不够,其数学思维能力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就优等生而言,其推理、想象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强,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思维表现出较好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品质,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较高.因而,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应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有效性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下面,笔者以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可能性大小》为例,粗浅探讨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寻找学生的数学思维、将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有机结合,让师生的数学思维共同发展.

一、顺应学生的数学思维,确定学习起点

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背后,有其特有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确定教学起点.

1.课堂从0/2开始教学

在一次下乡送教时,课前谈话,我和学生聊了一阵家乡的旅游景点——龙游石窟:根据你的了解,说说龙游石窟最初用途的可能性,用学过的可能性的知识,完整地说句话.随后开始进入课堂,出示情景,在一纸盒里放入两颗红球.

师:在这个盒子里,你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学过的词说一下.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球.

师:假如用数学中的数来表示,你会用什么数表示?

生:0/2

师:(表情惊讶),你是怎么想的?随即马上进行了板书0/2

生:盒子里共有两颗球,我就把分母写成2,因为没有白球,所以分子就写成0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明白,趁机让其余学生复述一下.

在其他课堂教学《可能性》时,一般学生都是用原来学过的不可能这个词来表述,用数就是用0来表述 ,学生认为没有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自然是0,大多数学生对这个知识还是有的.但这个学生在掌握这个知识时,还把自己的数学思维展现给了大家,这恰恰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课堂就从0/2开始了,让多个学生的复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就表示球的总数,分子就表示白球的数量,老师也适时地进行了相应的板书,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2.从认知起点出发,改编例题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其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距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他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过大,学生学习会有困难;过小,不利于学生思维和发展.考虑以上的原因,教师将例题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将数学书上原有的多个盒子情景图进行了整合,去掉原来分散的、单一的教学情景图,设计成运动的盒子图,图中原有一个白球,一个红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情景中,白球的数量不变,红球的个数不断增加,让学生说说用什么分数表示,观察后引导学生思维: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如果在0和1之间的线段里,你想这分数会愈来愈趋向几;有没有可能就是0?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建构了数学模型.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曾说:儿童的心灵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通过这样改编后的动感的情景,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逐渐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二、同步学生的数学思维,完成教学新知

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又称为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它是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应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由学生确定解题策略并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以同步学生的数学思维.

1.合作分工,要求由学生制定,发展学生思维

按教学惯律,合作活动时学生的活动分工都是由教师提前制定的,学生只能按要求去执行,学生的数学活动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我尝试让学生来进行合作分工,并制定合作要求.开始,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器材和统计表格.然后,就把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你们觉得该怎么分工,怎么活动?看着学生们跃跃欲试的表情,教师心里清楚,现在全班学生开始合作学习,许多学生是无法快速有效完成合作活动的.教师让最踊跃的合作小组上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工的,小组里每位同学都做哪些事情,每位同学活动时又要注意些什么.并当场让他们进行了现场尝试.其余学生做了些小小的补充.学生得出了活动的要求:

①组长拿袋子并安排好摸球并记录,全组摸10次,记录时可用“正”字法;

②摸球前摇一摇袋子,摸球时不要看袋子里的球,摸完后把球放回袋子;

③记录员把你组里摸的总次数和摸到红球的次数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学生的合作活动就开始了.教师适时地参与了部分困难组的活动.教师发现,这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很高.从反馈情况看,学生的参与度高,每组的分工方式有些不同,有的是一个人摸球,有的是轮着摸球,摇袋、记录、监督也是如此.学生的记录统计方式也不同,有些组是用数记录的,铅笔在不断添写;有些组是用打横线记录的;有些组是打钩记录的;有些组是用“正”字法记录的.

这样的合作活动既能有效地让学生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知识得到有机衔接、融会贯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数据统计,方式选用学生的,同步师生数学思维

数学统计的教学是数学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抽象性,我们在理解和掌握时可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先一层一层地认识,理解每一层次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和综合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使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知识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许多课堂里,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都是不尽相同的.在统计全班活动数据时,许多教师会机械重复地做些简单的统计,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又难以计算.在发现学生多种统计的方法后,我引导学生比较:哪种统计方法简洁,快速,是你喜欢的方式?在学生汇报各组活动数据时,我也采用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用“正”字法进行统计.这时,师生的数学思维是同步的,学生在理解和统计时,会觉得容易、自然,缩短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也减少了学生统计的时间,学生很快就算出全班摸球的总次数以及摸到白球的次数,得出全班的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然后再想象,摸的次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震荡幅度会越来越小,越来越趋向于准确值.

三、互补师生数学思维,强化实际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思维功能僵化现象在学生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应启发学生在数学思维中善于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强化实际应用,共同发展师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的实际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的题目:

1.任意掷一下骰子,数字5朝上的可能性是( )

奇数朝上的可能性为( ),合数朝上的可能性为( )

这个练习,综合了数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大小用分数表示的方法.

2.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在一分钟内红灯亮30秒

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你抬头看信号灯时,看到的是红灯的可能性是( ),看到的是黄灯的可能性是( ).

遇到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

3.现有红、白、蓝、黄4种球各10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

学生在应用时,举例证明摆放的方法.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两到三种方法,但很少有学生比较系统地全部说出各种可能.在发现学生这种情况后,我及时提高了应用目标.提出新的问题:你觉得这种情况下,白球最多能放几个,非白球能放多少个?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他们在积极思考,探求各种途径,有的还在一一举例;有的从分数意义出发,考虑分数的特征;有的用份数在思考,白球占其中的几份;还有部分学生从最多10个白球出发,倒推回来.学生的思维各有其特点,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让自己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结束语: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数学思维的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潜在水平开始,通过教学把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在新的现有水平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思维潜在水平,并形成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于是教学又从新的思维潜在水平开始……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转化,推动数学思维向前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学的艺术,一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地带来的疑难,足以使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而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教学中我们不单要传授知识,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思维,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设计练习和解决应用时,也提高教师的数学思维.在课堂里,共同发展师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益.

[1]郅庭瑾《为思维而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徐晓兰《经历有效探究过程,提升数学思维水平》,《网络科技时代》,2008(6)

猜你喜欢

白球水平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张水平作品
思维跳跳糖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概率中的摸球问题
走迷宫
把握教学要求 凸显知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