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4-08-15林保花谢圣婷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广东党员

林保花 谢圣婷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习近平曾指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和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等,是高校党建的一个重大问题。的确,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及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处于改革开放前沿以及独特历史地理位置的广东来说,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具有自身一些特殊性和规律性。为此,我们深入剖析广东特殊地理及文化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转轨转型及其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在这一系列重大变化前提下,认真分析当前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倾向,能有效地提出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广东特殊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影响

广东地处我国南疆,北枕五岭,南濒大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造成它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区位,极利于孕育和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近代史上许多新思想是从广东兴起的,许多革命是从广东出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心、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的源头都在广东,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在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史上,广东省是开思想风气之先的主要省份之一,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时,广州的共产党组织早在1920年底就已经成立,尽管当时广州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不及上海和北京,但也属于较早传播之地。广州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杨匏安、陈独秀及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的根据地主要是在广州,孙中山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功绩巨大。正是以孙中山代表的民主人士对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赞同,使共产党人积极参与并协助国民党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因此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大显身手,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广州及整个华南地区的传播,为共产党人在国民党背叛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后继续坚持共产主义运动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临海位置,毗邻港、澳,更成为它接受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所带来的文化观念辐射的优势,由此诱发了文化观念更新,新文化意识勃兴的热潮,并产生许多新文化景观[2]。广东是对外开放时间最长、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经济实力雄厚、绅商力量强盛、文化最开放的省份。身处此地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更为活跃,且更容易受到欧风美雨的洗礼,更自由开放。因此,广东高校的青年教师思想特征既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广东特色。据研究调查当前广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功利主义倾向、轻视人文精神和育人意识弱化等等的问题[3]。因此,如何加强广东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理由认为应利用广东特殊的地缘和历史优势,以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为切入口,更进一步强化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引导、专业上培养、生活上关心,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广东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无论是过去还是当前,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无论是青年教师党员的数量还是青年教师的政治修养和文化素质,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尽管如此,但整体上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仍有很大的上升及改进空间。如高校在对青年教师培养中:职称评定注重论文水平和数量,忽视政治表现;制定优秀教师培养计划时,业务上培养计划条理清晰,政治上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安排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时,注重外语水平,忽视政治思想水平。这些是误区也是现实的表现,或多或少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了青年教师入党的积极性。习近平曾一针见血指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所以,我们要以党建工作统领高校各项工作。但现实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共产主义信仰吸引力有所削弱,尽管这是短暂的影响,根本不可能影响党建工作向前发展的趋势,尽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出现了一些偏差,追名逐利等现象较突出,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追求,从而倾向于高学位、高职称和高收入的追求;甚至有少数青年教师认为党员义务多,会议多,但权力少,社会工作多,影响专业学习和教研工作;高校党组织发展战略及其发展重心多半侧重于高校学生,而对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工作重视不够也是主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申请者少,难于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影响并制约了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工作。关键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党员的数量与质量取舍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侧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或者过于偏重强质量而影响数量。以上情况客观上都影响了青年教师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决心。近若干年来,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包括腐败、不正之风以及官僚主义等诸多现象,败坏了党的形象。因此,一些青年教师对于上述现象难以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对能否彻底全面地根治上述现象信心不足,从而对党的信任度下降;甚至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片面认识,如党员也不一定就比群众强,不入党照样可以为国家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使得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思索、在观望。为此,我们应该看到青年教师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以我校为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有博士89人,其中党员36;硕士364人,其中党员201,比例分别为40.4%和55%。其中硕士党员中大部分为专职辅导员,一线专业教师较少。博士党员人数的比例比硕士党员人数的比例低了15%,未达到一半人数。此外,青年教师党员大部分是在入职前发展的,青年教师入职后发展成为党员的人数较少,加上学校中不少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成员,二级学院领导干部都是无党派人士,或是其他党派人士,因此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原因造成青年教师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总结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青年教师党员的数量在全体教师党员数量中所占比重偏小;二是参加工作后发展的青年教师党员人数偏少;三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申请入党的人数少,这种状况与目前青年教师占总教师群体50%左右的比重不相符,更与高校所肩负的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不相适应。习近平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积极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对于保持教师党员队伍的活力和朝气,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组织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综上所述,具体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1)外部原因主要是近年来高校党建与支部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表现为组织纪律不严,党的理论学习与思想建设工作弱化。基层党、团支部队伍管理相对松散,缺少制度保障,自律意识缺乏等,客观上使党组织外部建设受到了不良影响;一些党的组织未能充分认识到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组织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缺乏关心,缺少主动谈心、培养教育;对要求入党的青年教师过分强调存在的缺点和弱点等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拒绝已经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同志,影响了发展的数量;在发展党员上强调论资排队;还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培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上只看工作成绩,不考虑入党动机、政治态度、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近几年来党重视和加强了统战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成员工作,加上有些青年教师认为加人民主党派更有发展空间。另外一个重要外部原因是,在我们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但伴随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拜金主义、官本位思潮,特别是少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不当价值观宣传模糊了人民大众的追求与信仰,动摇了部分青年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党内部分个体的不正当行为,严重伤害了党的纯性,部分丑化了党的光辉形象,使人们对我们的思想政治现状产生了曲解甚至误解。(2)内部原因主要是青年教师自身政治觉悟不足,主要表现在目前高校一线专业教师、科研人员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为了让科研上层次、教学上水平,注重了对业务能力的考核,而忽略了思想素质的建设,往往过分追求科研课题中标率、论文发表篇数、发表级别等外在的考核指标。另外就是部分西方的民主生活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形成了巨大影响。改革开放至今,走出去与引进来的不仅仅是思想和资金还有重要载体——人,现在我们高校里外籍教师与海归留学人员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更加丰富,有时甚至同一个体在价值观、人生观上都具有多面性。回国人员对共产党的认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甚至停留在小学、中学阶段。这客观上冲击了我们高校目前的党员发展及基层党建工作。

三、改进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对策

早在2004年10月,贺国强同志在第12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高校党委在大力发展大学生入党的同时,“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及时入党”。根据以上对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一)学校党委应加强对基层支部建设的领导和重视,规范党员培训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干部教育考评机制。

要就青年教师党建工作进行专题研讨,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调研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客观科学地分析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根据专题研讨及其科学分析的结论,制定出长远发展规划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统一领导青年教师发展党员工作,制定规划和措施,加强监督和指导。把青年教师发展党员工作及教师党员的党建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中,定期研究解决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及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实际困难。首先要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重视把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培养成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树立起青年教师党员的先进模范典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重视把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为优秀党员,选取在青年教师群体中有影响的资深党员教授和领导干部一对一加强联系培养,及时把他们吸收入党;再次要重视解决青年教师所面临和关心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搭建青年教师发展成长的平台,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和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性化;最后要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也要及时规劝和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者更要依法严肃处理。各党支部要建立台帐,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主动联系、切实掌握每位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业务进展,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具体困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二)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印发的《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提出四个干部培训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坚持服务大局及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其次是坚持分类分级及其全员培训,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再次是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问题为中心;最后是坚持质量和注重实效,即数量与质量平衡统一。

高校党委应根据目前干部培训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要充分利用学校优秀的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培训领域,增加培训班次和提高培训能力。目前广东高校分别举办大型集中的“中层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队伍培训班”、“政治辅导员培训班”等等多种培训班,进行了分层次、分类别多维式的培训。学校党委在此基础上应该针对本校教师及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培训,解决培训不平衡,培训内容形式不适应等问题。要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着重提高教育效果。要经常深入到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启发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其价值观,把好“入口”关,确保先进性。要坚持政治培养与业务提高相结合。让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齐头并进,要重点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青年党员教师,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青年教师感受到党的先进性。

总之,广东高校应从政策上和制度上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行动中加强青年教师的党建发展工作,全面了解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青年教师思想现状,充分剖析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创新时期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1]胡为雄.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广州地区的传播[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2):109-110.

[2]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2-10.

[3]彭晓薇.广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现状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9):56-57.

[4]朱培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促进高校党校的科学发展——以广东高校党校教育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73-274.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广东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广东舆情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