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应用超声误诊为乳腺癌1例报告
2014-08-15王丽霞孙瑞涛严凤敏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生殖保健医院吉林白山134700
王丽霞,孙瑞涛,谭 娜,刘 丹,严凤敏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生殖保健医院,吉林 白山 134700)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0岁,于2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右乳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乳头溢血、溢液,偶有疼痛,无随月经周期变化疼痛,近1个月来肿物无明显增长。乳腺专科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肿物,约2×2 cm大小,质韧,边界欠清晰,边缘欠光滑,可略微推动,皮肤无明显橘皮样改变。超声所见:右乳11点钟距乳头2.5 cm处腺体层内可见一椭圆形实质不均质低回声肿物,大小为1.9 cm×2.1 cm×1.3 cm,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物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左乳未见占位性病变。右腋下可见一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大小为0.9×0.6 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可见门样血流信号。左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1.右乳腺实质不均质低回声肿物,考虑占位可能性大。2.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术后随访结果:术后肉眼所见:取出右乳肿物,大小为2.5 cm×2.6 cm×3.0 cm,边界不清晰,肿物中心有柔弱的肉芽肿样坏死物质。病理镜下所见:乳腺小叶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小叶中心可见肉芽肿伴化脓,可见langhans巨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灶小脓肿形成。病理诊断:慢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2 讨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属于乳腺的一种非细菌性炎性反应,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疼痛,可触及肿块,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可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病突然或肿块突然增大。多发生于已婚、经产、哺乳期的妇女,除乳晕外,其他象限均可发病。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本文病例中该患者乳腺皮肤无发红,尽管有脓肿形成,可能因为是慢性,亦可不表现急性炎症改变。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但该患者乳腺肿物内血流非常丰富,容易使人联想是否为乳腺占位,这是超声医师的常规思路。
年轻人常见乳晕区的炎性包块,本病例从病史上看无明显的增长,所以亦不往炎性反应改变考虑,且不同类型的肿物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如乳腺髓样癌,可以生长20年,且肿瘤内血流也很丰富。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清,其发病率不高,其误诊癌的比率却很高,因多半是疼痛不明显的肿块,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表现不多,超声未发现诊断率较高的特征。
现有超声学者研究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表现根据疾病发展或转归的不同时期的表现,可分三种类型,各类型间相互可转化。①结节/肿块型;②片状低回声型;③弥散型。本病例为结节/肿块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酷似乳腺癌,易造成误诊、误治,虽然二者之间极为相似,通过高频超声及其血流显像仍可发现二者的区别[2]:
形态上:二者形态均不规则,但乳腺癌肿块边缘的角状突起常常细而尖,而结节/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角状突起边缘多较粗顿;
内部回声: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内散在分布的小囊状,管状无回声,而乳腺癌内部则很少出现无回声;
内部钙化斑形态不同:典型的乳腺癌肿块内部多有微小的点状钙化斑,而肉芽肿性乳腺炎仅在伴有脓肿的病灶内可见细小的点状回声,但亮度不如乳腺癌肿块内部的钙化斑点,结节/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超声下钙化点呈阴性表现的乳腺癌肿块鉴别难度较大;
CDFI检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血流信号检出率均较高[3],但肉芽肿性乳腺炎内血管走形自然,其动脉RI<0.7;乳腺癌肿块内血管排列不规则,迂曲且粗细不一,动脉RI>0.7。
本病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二维超声图像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等恶性征象,加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因此,极易考虑为乳腺癌,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因内部有坏死及脓肿形成,超声图像表现要比乳腺癌更为复杂,通常内部回声及其紊乱,边缘也不清晰,探头加压时会有波动感,并可见肿物内有腔隙及光点流动,因此,超声鉴别诊断结节/肿块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仍有相当难度,最终仍需依靠穿刺活检、病理为最终诊断依据。
[1] 傅西林.乳腺肿瘤病理诊断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87.
[2]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33.
[3] 刘秉彦,付少清,李龙浩.彩超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5例分析[J]. 中国超声杂志,2006,22(1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