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主导“图书漂流”活动的意义、困难与解决途径

2014-08-1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活动

陈 洁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不再阅读的图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地供他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便是最早的图书漂流。它让这些图书通过“漂流”运动起来,使书中的智慧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再现了“沉睡”图书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有“大学的心脏”之美誉,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直接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是培养高校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对创建和谐校园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图书馆在大学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拥有不凡的地位,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主导“图书漂流”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高校图书馆主导“图书漂流”活动的积极意义

无论是对学生的帮助,还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乃至对图书馆事业的拓展,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促进文献与图书资源的共享

高校里聚集着许多文化素质与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他们手中有不少图书和资料,这些资源通常在读者本人充分利用之后,就被尘封于书架上;大学生在毕业之际为减轻包裹的重量大多会把不用的书籍当作废纸卖掉,其中包括教材、课程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这都是无形的浪费。有意识地将这些资源聚集起来,以“漂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去分享,从而使图书文献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培养诚信意识,推动建设高校道德风尚

小小一本漂流图书,传递着尊重,交换着信任。“图书漂流”不仅仅是在分享知识,更是在考验人们的诚信公德。它的活动形式打破了图书馆阅读中的诸多限制,让大学生体验到真正自由的阅读,在对知识分享的同时,也是对诚信的挑战,要求阅读者要有正确的道德观、清晰的诚信意识和和坚定的自律性。绝大多数学生将通过活动的开展认识到“图书漂流”的深刻意义,越来越关心、支持活动,并自觉遵守活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推动了高校的道德风尚建设。

3、营造阅读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大学校园开展新颖、时尚且具有神秘感和趣味性的“图书漂流”活动,提供给广大师生更多元的阅读方式。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地接近图书,提高了阅读兴趣;在学习中注重相互交流,改善了阅读习惯,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谓“阅读改变人生,人生成就阅读”。另外,漂流过程中特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分享知识的快乐以及人人贡献书籍,感受到集体力量的伟大,这些都在学校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帮助高校学生远离网络游戏、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4、拓展高校图书馆事业

开展“图书漂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足,与传统图书馆服务互为补充,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和支持。与此同时,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馆员们在新的服务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这势必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拓展。

二、“图书漂流”具体操作的困难

近几年,在高校图书馆日趋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图书漂流”活动,从开展的情况来看,参与人数不多,号召力不强,活动持续性差,效果不佳。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主导“图书漂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1、藏书情结与资源共享的矛盾

在中国文化层面,人的学问和修养可以用藏书来衡量,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的藏书情结难以使其与他人共享藏书,所以“图书漂流”这种外来的文化产物还难以让大多数人接受。多数人希望以寻漂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却并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藏书来与人分享。由此导致的后果是,高校图书馆在筹备“图书漂流”时,能够筹集到的投漂图书数量十分有限,用户的需求不能被很好地满足。无法保障漂流书的数量,这项活动将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2、“漂流书”来源单一,质量不理想

“漂流书”具有随意性、流动性、不可抗拒流失性,与“馆藏文献”的利用目的有很大的差异。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主要是由学校财政拨款购买,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也是教学科研的重要保证。为避免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这些资源不适合进行漂流。偶有知名人士或校友捐赠图书,为纪念这种捐赠行为,多数亦将此类图书归入馆藏。因而,高校图书馆能用于漂流的图书一般来源于毕业生的捐赠,图书的种类局限、时效性差、质量不理想。无法保障图书的质量,这项活动将失去意义,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3、回漂率低、流通率低、图书污损率较高

“图书漂流”是没有制度约束和专业监督的一种“无政府”状态,依赖于读者的个人素质,建立在人与人信任的基础之上。一旦有读者“爱不释手”,图书就会在漂流中流失。图书回漂率低一直是“漂流”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也有的读者并非想把漂流书占为己有,只是因为没有还书期限的压力,就长期把持着漂流书,使得“图书漂流”的流通率低下,这也同样是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目前,读者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未达到理想化,漂流活动开展下来,图书污损现象也时有发生,“缺胳膊断腿”和四处涂鸦的图书资料,让读者颇为不满,如何及时维护和防止恶意损毁图书资源是活动开展者面临的实际问题。

4、空间局限性较大

为了方便组织和管理,高校图书馆一般只对本校师生进行服务,它所主导的“图书漂流”同样也只能在本校园内,一般不对外传漂。这种缺乏校际和城际合作的“图书漂流”,图书投放量太小,参与人数有限,形不成一定规模,覆盖面不大,影响了“图书漂流”公益性的发挥。

5、自由与制度的博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回漂率低、流通率低、图书污损率高等等问题都在为下一个开展“图书漂流”的高校图书馆敲响警钟——科学的管理是“图书漂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图书漂流”所追求的真谛是一种自由的效果,施行制度违背了其原则。“图书漂流”更看重流动的过程和传漂中知识与情感的传递和积累。

三、高校图书馆主导“图书漂流”的建议途径

1、明确身为“主导”的责任和权利

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图书漂流”活动的主导者,就有相应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应为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开支和管理人员,组织做好前期宣传推广等。同时高校图书馆也有权利随时收回漂流书,中断漂流过程。

2、扩大宣传力度,强化诚信意识

“图书漂流”在于给广大读者树立一种图书共享的理念,宣传文明的读书方式,需要大家的广泛支持与参与。通过校和图书馆网站、校报、广播和宿舍楼的宣传栏等宣传推介,结合新生入校或“世界读书日”契机开展活动,还可以针对现在读者阅读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及读者阅读兴趣的偏好,借助现代的通讯工具,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其参与到“图书漂流”中来,让更多的人将可读性较强、富有知识内涵的图书进行投漂。

此外,高校图书馆主导“图书漂流”活动不能因为图书回漂率、流通率或是污损率给活动带来了困难,便消极对待甚至阻碍“图书漂流”的推行。相反,应该面对实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图书漂流”规则与诚信的宣传,加强舆论监督,帮助大学生诚实、守信。

3、丰富漂流书的资源

(1)鼓励师生捐赠

大学图书馆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捐赠图书活动,鼓励师生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图书漂流。倡导毕业生捐书,尤其很有意义,毕业生拥有的藏书和资料往往更贴近在校大学生的使用需求,与其当做废纸贱卖,不如捐出来对学弟学妹们有很大的帮助。

(2)向社会募捐

结合“世界读书日”、读书文化节、图书服务宣传周等活动,与出版社、书店、校友及社会有识之士建立联系,适时举办募捐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使图书捐赠长期化、制度化。

4、“漂流书”的选择与处理

(1)扩充漂流对象

漂流对象不应局限于图书,期刊、光盘、磁带、学习笔记、课件等均可纳入漂流对象。

(2)挑选与分类处理

一般来说,搜集来的捐赠书籍都要加盖“捐赠”字样专用章,此后还要经过一定的挑选和处理。其中小部分较高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并且本高校图书馆无此馆藏的图书会被典藏加工后入库;其余的由于比较零散不能成为体系的那部分图书,用于“图书漂流”。

在实践过程中,某学院图书馆让各系学生代表参与漂流书的挑选。这种方式更加针对学生的专业阅读需要,也更加迎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值得关注与推广。

(3)登记造册,制作标签

用作漂流的图书,应由图书馆统一进行登记造册,每本漂流书都有对应的漂流号码,以便登记漂流信息。读者们在图书回漂前应在图书馆制作的标签上撰写读书评论(可繁可简),便于书友之间进行交流。

5、搭建“图书漂流”平台

根据各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搭建实体平台,可以是“图书漂流角”或“图书漂流站”为求漂、放漂、回票等提供场所。构建“图书漂流站”网站,以相应的虚拟平台来完善“图书漂流”的各项信息。再为“图书漂流”搭建一个访问便捷的信息平台,如开通“微信”等。通过这些平台对漂流图书进行“监护”,确保“图书漂流”的常态化。

6、密切合作,完善组织

“图书漂流”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和执行,这个机构有分工,又密切配合,只有完善的组织才能保障高校图书漂流活动正常进行。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主导的“图书漂流”活动中,还需要校内各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团委、学生会、各院系资料室都要动员起来,参与管理。

7、采用渐进式的管理模式

这么一个具有理想色彩的“图书漂流”活动,要到达理想也必须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活动时也应注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管理。随着活动的开展,读者公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活动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管理上也可做先紧后松的调整。由有规章制度来严格约束的“图书漂流”到减免一定规章制度的半自由的“图书漂流”,最终实现没有任何规章制度的完全自由的“图书漂流”。

8、持续创新,丰富内容与内涵

图书漂流活动,不能搞形式主义,热闹一阵就销声匿迹,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可以根据漂流图书的内容,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读书沙龙、邀请学者作报告、定期评选优秀读书评论展览等;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形式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9、定期总结与评估,提高活动质量

高校图书馆主导“图书漂流”活动,还很年轻,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对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可行性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十分重要。

(1)回漂率和流转率的统计与公布

回漂率=回漂的书籍数量/借出书籍总量(诚信的表现)

流转率=借出书籍的总量/捐赠书籍总量(利用率的表现)[3]

(2)定期评选,以资鼓励

定期评选捐书量多者为“爱心读者”;漂流线最长(即经手次数最多)的书籍为“最受欢迎漂流书”;有些读者们在“漂流书”的标签上留下了自己的感悟,他们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图书漂流”活动中当之无愧的“读者之星”。还可评选部分优秀寄语登在校行刊物上。这种鼓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大大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质量。

四、前景与展望

高校学生年轻,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较快,充满热情。“图书漂流”活动由高校图书馆主导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读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漂流管理的逐步科学化,漂流活动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乃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1]马志杰.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9).

[2]李颖.高校图书馆漂流之我见[J].图书馆学刊,2013,(5).

[3]王静,贠琳红.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举措——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漂流”为例[J].甘肃科技,2013,(10).

[4]吕梅.“图书漂流”背后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7,(4).

[5]孙会清.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意义和途径[J].图书馆学研究,2007,(10).

[6]郭芹,罗燕.我国图书漂流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1,(9).

[7]杨燕君.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活动实践探索[J].图书馆学刊,2012,(8).

[8]陈玲.共享资源创新服务[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1,(9).

[9]段梅,赵辉,许欢.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活动的重心与操作[J].图书馆杂志,2010,(11).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