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国初期中共接办外国在华文化事业

2014-08-1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会外国文化

彭 学 宝

(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为了控制中国人民的精神思想,近代列强在华创办了大量的文化事业,掌握着这些文化实体的行政和财务大权,排挤和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文化政策,顺利肃清了外国在华文化势力,维护了新中国文化教育安全和主权独立,对当代中国应对西方文化霸权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关于外国在华文化事业的研究成果,取材近代中国的比较多,对建国初期外国在华文化事业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少量论文谈及建国初期的宗教和教会学校,如陈金龙的《试论建国初期的宗教革新运动》、杨奎松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清除美国文化影响的经过》和叶张瑜的《建国初期教会大学的历史考察》等。本文将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拟从整体上对建国初期外国在华文化事业进行概括式梳理。

一、近代外国在华创办大量文化事业机构

伴随着列强对华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迅速地在中华大地广泛设立。其中宗教机构主要有差会、修会、教区和教堂。基督教新教差会如内地会,在中国多地设有教会学校和医院;天主教修会如仁爱会,主要由女修士负责传教;东正教会大多为俄国人所设。教区如上海天主教总铎区,创办有学校、医院和育婴堂;地方教会如宁波圣母会,附设各类学校、工厂、文娱机构、医院、诊所;教堂如西什库教堂,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设办中小学校和养老院等;神社寺院如建国神庙,是日本人宣扬军国主义的场所。为了控制中国民众的思想,传教士在华还广设各类学校。教会大学如金陵大学,采用西方教学模式;教会中学如长沙雅礼中学,随教会所属国的学制;教会小学如哈尔滨波兰小学校,课程主要是宗教、英文和汉文;教会神学院如两广浸会神学院,主修圣经[1]762。教会医学专门学校如南华医学堂,附设有医院;教会师范学校如怀德幼稚师范学校,重点培养中小学教员;教会职业学校如山丹培黎学校,主要为学生提供工艺教育;教会特殊教育学校如启喑学馆,传教士用特殊方法和设备对有生理缺陷的盲聋哑儿童进行教育。

外国在华文化事业还包括报刊、电台、通讯社、图书馆、博物馆、出版机构、教会医院、慈善机构、娱乐和科研机构等。为了进行文化渗透,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了大量报刊。中文报刊如《万国公报》、英文报刊如《字林西报》,主要代表外国在华侨民的利益;日文报刊如《汉口日日新闻》,着重宣传日本在华政策;其他文种报刊如《中法新汇报》《上海俄文早报》《北京德文报》,其内容多为侵略政策辩护。近代外国在华广播电台如空中传音,主播新闻消息和娱乐节目;通讯社如路透社远东区分社,多是外国大通讯社在华设立的分社;图书馆如约翰大学图书馆,收藏外文和宗教书籍较多;博物馆如广智院,主要收藏动植物、地质矿产等标本和历史文物;出版机构如广学会,所印书籍多是宗教读物;教会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附设护士学校。近代外国在华慈善机构是教会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发展教徒而设立。外国在华娱乐机构主要服务于本国侨民,其中电影院集中在上海——“每日百万人消纳之所!”[2]532公园如天津维多利亚公园,一般由租界当局所设;赛马场所如汉口西商赛马体育会,在某些地段禁止中国人入内。此外还有教育宣传机构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学务处,基金会如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卫生医疗研究机构如湘雅医学会,调研机构如世界情势调查研究会,学术研究机构如哈佛燕京学社等。

二、建国之际中共允准大多数外国在华文化事业继续办理

随着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列强在华军事、政治、经济势力大大削弱。但它们在华庞大的文化事业仍对新中国民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建国前后,中共领导人要求对外国在华宣传机关进行接管。毛泽东宣称对被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所操纵的许多报纸、通讯社、刊物和广播电台等专门说谎和威胁人民的宣传机关,共产党确是“都不肯宽容的”,“于是乎帝国主义的新闻处被我们封闭了,帝国主义的通讯社对中国报纸的发稿被我们禁止了”[3]1501-1502。但是对宗教和教会学校等文化机构,毛泽东主张保护,“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4]209。平津战役期间,他曾致电林彪,“攻天津时除应注意工厂区外,还应注意学校”[5]429-430。周恩来也主张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要求教育机关“公私兼顾”,“教会学校在与外国断绝关系后,经费上有很大困难,政府也应该照顾”[6]275。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对外国原来的报纸杂志与通讯社及新闻记者,中共中央已决定停止他们的活动和出版……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办的学校和医院等,暂时让其在遵守我们法令条件下继续办理。”对待外国在华宗教机关,中共允许它们在遵守政府法令的条件下继续活动[7]12-13。

建国之际,人民政府允许大多数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继续办理。但是,外国在华宣传机关时常造谣和诬蔑中国革命,在新政权还未与各国建立外交及领事关系的情况下,军管会将当地的外国报刊、通讯社和电台进行接管。1949年6月18日,上海英美报纸和新闻单位散布了国民党退出上海时在长江口布设水雷的谣言,恐吓群众,市军管会责令《字林西报》等英美报纸公开承认错误,并给予严重警告[5]520。因此,各地文化管制委员会对绝大多数外国在华报刊进行细致慎重地接管,当然也有极少数比较友好的外国报刊同情革命,如“《密勒氏评论报》的主持人鲍威尔和我们地下党有联系,因此也照常出版”[8]407。外国在华新闻处是西方国家外交机构的一部分,上海接管初期,军管会命令外国通讯社的电稿一律不用,因为美国新闻处天天造谣,说上海屠杀了大批留用人员,上海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饿死,等等[8]429。7月26日,天津、武汉、南京军管会也分别命令当地美国新闻处停止活动[9]。外国电台在建国前夕或被撤走,或被转卖,“直到1949年,外国在华广播电台才在中国最后绝迹”[10]48。除宣传机关外,中共对其他在华文化机构暂时维持原状。1949年1月24日,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要求教会学校遵守政府法令,迅速复课[11]。5月16日,中共中央强调没有上级命令不准入住外侨的房屋、教堂和学校[5]501。据1950年1月初统计,全国已解放地区私立专科以上学校约49 所,其中教会主办的共21 所[12]10。教育部长马叙伦宣布对私立学校“除办理成绩太坏者外,一律采取积极维持和逐步改造的方针”[12]26。至于外国在华文娱机构,各地文管会暂时不予禁止。上海市长陈毅强调上海直接间接依戏院、书场和游艺场所为生的人大约30 多万,要是硬干,这些人即会发生吃饭问题。

三、抗美援朝前夕中共鼓励外国在华文化机构革新

从建国前夕到《三自宣言》发表期间,中共对外国在华文化事业采取暂维原状措施(宣传机关除外)。随着中苏结盟,美英等国更加重视利用在华文化机构破坏新政权,中共开始推动和鼓励外国文化机构开展革新,以清除外国在华文化影响。

尽管人民政府容忍大多数外国在华文化事业继续办理,但许多文化机构仇视社会主义革命和红色政权,暗地里抵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介入。1950年初,对新政权威胁最大的宗教组织是“圣母军”,它以天主教作掩护进行国际反苏、反共活动,阻挠爱国青年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出版和散布反动书刊如《恐怖的共产主义》,污蔑共产党、人民政府和领袖,谋害爱国教徒等[13]。一些教会学校通过开办圣经班、唱诗班等,加强学生的宗教信仰,以对抗新民主主义政治课教育[14]。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驻上海代表方威廉要求各教会大学不要与共产党合作,津沽大学、西开中学等教会学校规定学生“凡接受共产主义道理的,当然要给予革除教籍的法定处罚”[15]752。教会医院也严禁职工阅读进步书籍,如1950年7月,南昌圣类思医院(法国教会控制)护士班进步学生刘仁化因阅读《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书被教会开除。在外国救济机关中,修女们继续对中国儿童进行虐杀和奴化教育,竭力阻挠进步儿童加入青年团。北京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曾问迦南孤儿院的一个孤儿,“假如美国和中国打仗,你帮谁?”孤儿竟答“帮美国”[16]。

针对那些无视政府法令的外国文化团体,中共着力推动其中的爱国分子开展革新,与帝国主义割断一切联系。1950年7月28日,吴耀宗、刘良模等40 名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号召“凡仍仰赖外国人才与经济之协助者,应拟定具体计划,在最短期内,实现自力更生的目标”[17]2-3。各地基督徒纷纷支持建立自治、自养、自传的教会。周恩来要求《人民日报》为文赞助、以广影响[18]79。8月19日,中央发布关于传教、教会学校和救济机关等问题的指示,要求教会刊物内容不得违反《共同纲领》;教会学校应设政治课为必修课、宗教课为选修课等[6]410-412。教育部还明确要求私立高校的行政权、财政权、财产权应由中国人掌握;私立高校不得将宗教课目列为必修科或者强迫学生参加宗教仪式及活动等。但是,一些外籍教士对政府的革新措施置若罔闻,如天主教会驻辅仁大学代表芮歌尼要求解聘5 位教授作为补助本年经费的条件并限期答复[12]62-63。这种侵犯中国教育主权的行为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后,9月30日天主教会停止补助费,中国政府随即支付了辅大所需的各项经费,并对辅仁大学进行接办。各地电影机构也响应政府号召,相继减少英美影片,加大国产和苏联影片的放映。北京电影院公会在1950年2月自动拒映美国影片,上海解放前美国影片观众占全部观众的75%左右,1950年9月份,美片观众仅占14%[19]。

四、中共顺利接办外国在华文化事业

抗美援朝前夕,中共只是要求外国在华文化机构遵守政府法令,割断与帝国主义的联系,并未大规模地进行接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管制中国在美财产,政务院针锋相对地发布了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机构的方针,快速接办外国在华文化事业。

中共接管外国文化机构,顺应了人民群众要求肃清外国文化影响的强烈愿望。1950年11月30日,川北广元县神父王良佐领导500 余天主教徒发表宣言,主张同帝国主义者割断关系,绥远、重庆等处天主教人士纷纷响应。各地群众还呼吁政府取缔收听“美国之音”。清华大学外语系工会基层组认为,“原子弹的危害性充其量也不过是五公里的方圆,而‘美国之音’的‘放射性’却是无孔不钻无远不达;原子弹所装的是一副吓人面孔,而‘美国之音’的那一套却是诱人的甜言蜜语”[20]。1950年11月18日,燕大新闻学系师生呼吁政府根据《共同纲领》第49 条的规定,宣布收听“美国之音”广播为非法。电影方面,1950年11月13日,广州市各电影院决定今后拒放美国电影;上海《解放日报》、《大公报》等9 家报馆约定,从即日起停止刊登美片广告和类似宣传品;沪市40 家电影院也从14日起一律拒映美国影片。

周恩来说,中共过去曾设想,要把美国残余势力从中国完全肃清需要三四年时间,但美国宣布冻结我国在其境内财产,给我们一个有利时机,我们可以提早把美国在华残余势力肃清出去[18]109-110。1950年12月16日,美国在侵朝战争频繁受挫之际宣称“将美国辖区内的一切共产党中国财产置于管制之下,并颁发条例,禁止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往共产党中国港口”[21]。此举严重影响了中国境内依赖美国款项来维持的文教事业及其内部工作人员的生活。28日政务院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境内之美国一切财产由当地政府加以管制;中国境内所有银行的一切美国公私存款即行冻结[22]118。29日政务院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机构的方针,强调一切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由人民政府接办或由中国人自办[23]443。1951年1月14日,政务院限定外国文化机构于3月底之前办理登记。在接办过程中,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接收阻力,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召开控诉大会。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12月这三年中,仅基督教团体中的规模较大的控诉会,在134 个城市中就有169 次,规模较小的控诉会则难以计数[24]。在广大群众的控诉、揭发和检举下,各地政府对外国在华文化机构中的反革命分子进行逮捕或驱逐。如1951年7月18日武汉市公安局接受群众诉求,逮捕虐杀武昌花园山育婴堂婴儿的武昌教区主教郭时济和副主教徐麦德。

由于中共文化政策正确,意志坚决,再加上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到1953年基本完成接办外国文化事业的艰难任务。正如周恩来在报告中指出的,新中国已彻底结束了美国对华文化侵略活动[18]189。第一,外国在华宗教机构由中国人自办,外国主教和神父不再参加教务会议[25]。1951年7月24日,政务院强调中国基督教团体应和美国差会或主要由美国经费支持的非美差会断绝关系;基督教团体中的美国人员不得担任宗教团体的行政职务。第二,外国在华教会学校实现完全自办。1951年底,人民政府对接受外国津贴的各级学校处理结果如下:高等学校方面,由政府接收改为公立的计有11 校,转由中国人办理但仍维持私立、政府酌予补助的计有9校。中等学校方面,共处理了268 校,其中由政府接收改为公立的共51 校,由中国人办理、维持私立并由政府酌予补助的共217 校。初等学校方面,共处理约465 校,其中由政府接收改为公立的占15%,维持私立的占85%[6]134。关于外国在华特殊教育学校,人民政府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区别对待:教养单位由当地民政部门接办为公办社会福利事业;独立设置且办学正规的特殊学校由当地文教部门接转为公立特殊学校等。第三,外国在华医疗机构改由政府接办或中国人自办。1951年2月16日,卫生部宣布三种处理方式:由政府接办,改为中国人民自办,改为与政府合办。第四,关于外国在华救济机关。到1952年9月底,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和各地分会处理接受美国津贴和少数办理不善的接受其他外国津贴的救济机关共246 个[26]。第五,外国在华图书馆、博物馆和出版机关主要附属于地方教会或学校,当宗教团体和教会学校自办后,所属机构也被接收和改组。外国在华娱乐机构在建国前后被遗弃或转卖,来不及处理的都被人民政府接办。

五、结语

建国初期中共收回外国在华文化特权,维护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安全和独立,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加速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创建。肃清外国文化影响为当代中国抵制西方文化霸权、应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诸多经验,如慎重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据客观形势的变幻及时调整文化政策,发挥精英分子的表率作用,不断开展文化创新等。由于接办外国文化事业是通过群众运动实现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弊端,如迫使一部分献身中国文教救济事业的外籍教士选择回国,不适当地打击了一些科技工作者,文化改造过程中出现强迫命令偏向,将苏联文教经验教条化,取消一些在当时居于优势并有一定话语权的人文社会学科如社会学、西方哲学等。以上不足之处虽然并不影响中共肃清外国文化影响的历史功绩,但确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

[1]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教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2]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资料续集[M].上海:上海书店,1992.

[3]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夏衍.懒寻旧梦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0.

[9]北平天津汉口南京停止美新闻处非法活动[N].人民日报,1949-07-27.

[10]雷跃捷,哈艳秋.新闻传播学前沿2004[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11]津市召开教育会议,阐明文教政策督促各校复课[N].人民日报,1949-02-07.

[1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3]天主教内的秘密反动组织——圣母军[N].人民日报,1951-07-05.

[14]教会学校工作简报(二)(1950年5月27日)[Z].上海档案馆,档案号B105-5-1345.

[15]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16]“圣婴婴院”等事件激起广大群众愤怒,各地人民要求政府严惩凶手[N].人民日报,1951-03-12.

[17]吴耀宗.基督教革新运动学习手册[M].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5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9]中国人民电影事业一年来的光辉成就[N].人民日报,1951-01-03.

[20]盛澄华.粉碎“美国之音”——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严密防范这个比原子弹更恶毒的武器[N].人民日报,1950-11-20.

[21]进一步证实对我国人民的敌视,美政府竟冻结我在美资金并无理禁止船只开至我国港口[N].人民日报,1950-12-22.

[2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国民经济恢复时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4]三年来全国基督教工作基本总结和今后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意见(1953年12月4日)[Z].陕西省档案馆,档案号123-3-305.

[25]重庆天主教徒积极开展革新运动[N].人民日报,1951-01-13.

[26]伍云甫.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两年半来的工作概况[N].人民日报,1952-09-29.

猜你喜欢

教会外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谁远谁近?
外国公益广告
初恋教会我们爱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