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思考

2014-08-15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培英残联残疾人

赵 婧 郑 健

(1.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663;2.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是经省教育厅和省编委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唯一一所以招收盲、聋、肢残人为主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隶属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残疾人竞技体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认可。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随着残疾人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和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开设与之相关的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任重而道远。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多年的办学经验全面分析全国特殊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把握国家明确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方向的机遇,于2011年5月申报了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并得到批准,同年7月开始招生,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第一个开办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学校,拓宽了办学专业,符合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一、特殊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专门供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学习与训练的学校较少,仅有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几所高等体育院校招生特殊教育专业(体育方向)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尝试[1]。这造成了残疾人体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潜在危机。存在着招生数量不足,存在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平衡、开设课程设置不合理且理念滞后、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等问题,这无疑阻碍了特殊体育专业的发展[2]。作为特殊教育重要内容的特殊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目前社会上对残疾人体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理解、关注和支持,从参与条件、活动氛围、普及程度等方面相对比较落后[3]。因此,开辟新的专业,——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即是特殊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二、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特殊体育专业的机遇

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自己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有效途经,体育让残疾人展示了自己的价值[4]。人们关注残疾人健儿的奋力拼搏,但更应该关注他们背后的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许多残疾人运动员由于长时间参加体育训练而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教练员在训练内容的安排具有明显的“突击性”色彩,就成绩论成败,过于重视“体力”而忽视了“心育”,导致了退役之后就业状况的不理想。再加上由于不了解、不熟悉残疾人的工作情况和能力,一些单位往往存在“自我设限”,原本可以供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也没能发挥作用。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不但可以保证学生达到就业要求而且能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为学生和单位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这些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各级各地区的运动会是省队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各地方对在选拔运动员上面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考虑到就业的原因,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再练体育。但是也有很多具有一定运动天赋且愿意参加体育训练的选手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进入运动队得到专业的训练发挥他们的优势。发现优秀特殊体育人才,建立培育后备残疾人体育人才长效机制,逐渐形成合理的后备人才梯次结构,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为各级运动会运动员的选拔储存后备力量。基于此,该校开设了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三、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从事特殊体育运动训练的工作者,既要具备体育训练方面的技能,又要有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同时,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尽可能的掌握一些运动医学、体育康复等相关康复保健知识,这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老师或教练员。当前,我国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大部分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而这些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长期系统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这使得能够较全面的具备运动训练、特殊教育学和康复医学等相关知识体系的特殊体育教师少之又少。因此,鉴于目前现状,要做好特殊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专兼结合,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如:选派教师进修研究生课程或者从体育院校、运动队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练人员。或从有关高校聘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威望的专家教授担任客座教授,指导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学术建设和科研活动。从运动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练员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训练中的新知识,新技术能及时反映在专业教学中。

(二)招生途径及解决方案

2007年颁布了《残疾人体育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有条件的学校要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入学,并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竞赛训练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要切实解决残疾人运动员就学、就业、奖励和社会保障问题,保障进入中高等学校学习的贫困残疾人运动员助学金所需经费。我校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对象是针对广东省各地市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这些残疾人运动员由于平时主要把时间花费在比赛训练上,从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再加上他们平时比赛训练只是被动的接受教练员的指导,没有全方面系统的接触学习运动训练以及体育保健康复等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本专业的具体招生不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倡导,大力宣传特殊体育教育的优势以及在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意义,而且省残联、省体育局、省民政局等单位应该积极配合,共同推进。

(三)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及解决方案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现有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器材也比较陈旧落后,这与其提出的专业建设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其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没有适于该专业进行教学与训练的体育设备、场地与器材,就难以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加大对该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的资金投入,为其体育设施发展提供便利,增加对我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配分比重。同时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整合,加强维护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政府予以支持的情况下,力争解决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住宿、学习、训练的无障碍通道和专门供残疾人竞技体育项目的专业场地和器材。

四、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打造特殊体育优势项目,拓展残疾人体育发展渠道和空间

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个叫“珍珍”的聋哑女孩,成为亚残运会开幕式的主线。她就是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聋哑班的学生,为该校在亚残运会上争得了荣誉。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校开办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也是招收一定比例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入学,注重对优秀运动员的选拨培养,在国内外赛事上可以为其作宣传,这对该校开设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具有战略意义。因为优秀运动员不仅可以为我校赢得荣誉,还对我们其他残疾人起到榜样的作用。以此为载体,给残疾人更多的关爱,在社会上扩大残疾人运动的宣传和影响,争取人人被他们的精神所触动,所感动。

(二)依托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开展养生保健、体育医疗等运动康复课程

由于残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在选择课程时应突出“以人文本、因人而异”的特点。强调课程的人性化、个性化和合理性、科学性。这就要求教练员对“度”要有精确的把握,“过”则会损害残障学生的健康,造成身体再损伤,“不及”则达不到训练效果。科学手段在训练中的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根据个体的差异和运动项目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运动处方和康复保健训练方法。以达到竞赛训练和康复健身的双重效果。在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理念和定位上尽可能的对残疾人日常锻炼和身体康复有促进作用的课程。编写传统体育养生与残疾人适应性康复体育相结合的教材。以达到身体功能恢复的目的,从而获得科学的体育锻炼。特殊体育康复就是残疾人通过体育锻炼使其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克服自身障碍,适应生活,回归社会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7]。因此,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开设将以残疾人竞技体育为依托,重点发展有关养生保健、身体形态恢复、体育医疗等特殊体育运动康复课程。

(三)加强合作办学,拓展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空间

1.合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省残联体育与艺术中心合作成立特殊体育训练基地

省残联体育与艺术中心的办公地点就在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这为合作教学带来了便利。由于省残联体育与艺术中心与各地市残联联络沟通较为密切,有助于从各地市残联宣传招生优秀运动员。

此外,还可以在省残联的协助下采取运动员还是在省队或国家队训练,他们定期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或学校派老师给他们上课,这种培养模式,学校不用花训练经费,主要付出的是教学成本。既能扩张学校的影响力,增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又能通过他们来影响在校的普通学生,带动他们参加锻炼和康复训练,同时也提高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以及他们的训练的自主性,巩固训练效果。

2.训练与康复相结合——与省残联康复中心筹建特殊体育训练康复中心

残疾人事业是需要大家共同关心的事业,针对残疾人竞技体育需要适合不同类别、不同项目的康复需求。为促进广大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与康复,应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由于我校现在基础条件薄弱,没有像样的场馆,也需要建设相应的供残疾人使用的体育场馆,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建设改进无障碍设施,和广东省残联康复中心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互利互助。并争取得到省民政厅、省残联大力支持,加快我校特殊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使之成为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高校体育院系合作,实现教学互动发展

加强与省内高校体育院系的合作与交流,密切关注和分析省及国家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重视对先进训练经验的总结、整理和借鉴,加强残疾人竞技体育训练理论建设。如:可以为广州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筹建特殊体育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保健专业筹建特殊体育运动与康复实习基地。等等,通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这种集人文、科研、资源、实践为一体的教学实习基地,不仅有利于提高合作院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特殊体育专业人才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条件,同时有利于把最新的特殊体育教育理念引入实践。

[1]戴昕,王蒲,杨铁黎.发展残疾人体育——全面健身运动中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J].安徽体育科技,2010(4):53.

[2]郑健.高等中医院校开设特殊体育专业(康复方向)的优势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100.

[3]侯金涛,徐佶,侯泽月.从广州亚残会看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12(4):13-14.

[4]赵志伟.对残疾人竞技体育审美的再认识[J].唐都学刊,2010(4):123.

[5]韩景军,王悦.特教学校需要优质体育教育[N].光明日报,2010-09-15.

[6]周坤,潘明.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5.

[7]郭卫,贾勇,谭涌.残疾人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55-97.

猜你喜欢

培英残联残疾人
动漫人物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难逃法网的首都机场原董事长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霍培英HUO PEI YING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国门“巨蠹”的人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