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英语中的名词化及其使用特点

2014-08-15花金侠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客观性词组预设

花金侠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

由于篇幅限制和适读性需要,新闻报道要在篇幅精练的前提下,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凸显重要部分。这一特点促使名词化的语汇在新闻语篇中大量使用,成为新闻英语语篇的显著特点。Biber,etal通过统计小说、会话、新闻和学术文体中四个名词化后缀形式“-tion,-ity,-ism,-ness”的使用情况,发现会话用得最少,其次是小说,然后是新闻,仅次于学术文体。[1]

一、英语名词化

传统语法从语义角度将名词化看作抽象名词,表示人、地点或物体,与表示动作或事件的动词和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相区别,但未能进一步描述或解释其结构意义,进而形成完整的语义理论;结构语法根据表层结构现象分析确定词类范畴,但并未提出名词化的概念,无法展示名词化的意义;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名词化的过程是由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过程,将名词化过程视为句法结构变化的结果,但没有考虑到语境、语篇因素的影响作用;功能语言学派把语言看作是具有交际功能的符号系统,从语境和交际功能的角度出发,把名词化与隐喻结合,认为名词化通过把小句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使表过程的动词和表属性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性。这一切,直接影响了对名词化定义的差异性:一是词性转换说,“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2],这主要是指动词、形容词的派生性名词(含零派生)[3];二是意义转换说,“名词化将过程和活动转化为状态和物体,将具体事物变为抽象事物”。[4]韩礼德称赞它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5]

笔者认为,上述差异不是绝对的,英语名词化表面上是一种词性转换,而实质是意义的转换,即从过程或特性转换为“物”。名词化意义的二重性恰好满足了新闻英语的要求,既能使新闻报道显得客观、直接,保持信息量大的特点,又能通过预设性隐性地表达意识形态,这也正是新闻语篇中存在大量名词化现象的原因。

二、新闻英语语篇中的名词化使用特点

(一)信息密度大

韩礼德认为,名词化“将过程和特性经过隐喻化,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是语法中产生词汇高密度的主要来源[5]。名词化通过增加词组的复杂程度,使语篇的句数减少,将原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所表达的概念意义通过一个小句完整地表达出来。名词化的使用可以使语篇避免许多拖泥带水的表达特点,因为名词化表达的内容在许多情况下是从句表达的意思。“将小句通过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的方式,使表过程的动词或表性质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征,从而减少及物性小句,使自然语义句的信息密度增大”[6]。

新闻英语报道需要使用精练的篇幅传递尽量多的信息,名词化信息量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实际需要,符合新闻语篇的经济原则。例如:

Fears of a new financial crisis and worries about the h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sent share prices tumbling in Europe on Monday and also led to declines in Asia.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closed for the Labor Day holiday, but sharp declines in the overseas trading of stock index futures indicated the sell-off was likely to continue on Tuesday.(International Herld Trbu,September5,2011

由于名词化的使用(fears,worries,tumbling,trading,sell-off),句中名词词组结构复杂,修饰关系复杂,实现了信息密度大。

(二)客观性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提供信息来发挥宣传教育、引领舆论走向的作用。新闻语言关注事情的发生和存在本身,注重陈述的客观性效应,而名词化隐喻正是用来创造客观性效果的重要手段。名词化是将其他词类,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变为名词的过程,将动作过程或性状等进行“事物化”、“固化”或“静态化”处理,省略动作的执行者或参与者,凸显表述的客观性效应。例如:

There is little to play for,exceptpr of essionalism,playoff spoilingand an attempt to avoid theW.N.B.A.marks for ineffectiveness setby the 3-27Washington Mystics in 1998 and the 4-30 Dream in 2008.(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September4,2011)

名词化的出现(professionalism,playoff spoiling and anattempt)增强了语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效应,同时使表达更为精确。

(三)直接性

为适应读者快速获取资讯的需要,新闻语篇的意义表达必须简洁、直接了当。“名物化把一个小句转换为一个名词词组,再由关系过程来表达两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可使语篇增加词汇密度,简化语法结构,提高正式性,降低动态性,使事物之间没有了运动而只有关系。”[7]

In addition to growing expectations thatman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need to raise capital—as the head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Christine Lagarde,suggested lastmonth—banks have alsobeen hit by a lawsuit filed by United States against 17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September5,2011)

名词化的使用(斜体部分)将过程和特性隐喻化,以名词形式体现参与者,实现了简洁与直接性,往往能满足人们一些特殊的交际需求,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

(四)意识形态性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都沉淀了人类的经验。”[8]发话人受制于一定交际目的、意识形态倾向,有意向性的取舍原始材料,采用各种形式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感情隐藏起来,使表达的事实表达看起来越客观越好,以提高可信度。“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可用来指意义在特定情况下为权力服务。”[9]新闻报道力图影响读者的思想和感情,由深层意识形态驱动,因而,带有意识形态性。名词化是英语新闻典型地语言机制,通过把动作或过程“物化”,创造模糊语义、掩盖参加者与模糊时间概念的效果。新闻英语中的名词化能够把事物短暂的历史状态表述为永久性的自然状态,无形中介入或干预了语言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达到获得、维护或颠覆某种权力的目的。例如:“Thekillings,which the activists and opposition groups said had taken placenear the city of Idlib in the Turkish border region,were reported a day before observers from the Arab League are to visit Syria for the first time to monitor pledges by Mr.Assad’s government to withdraw its troops from besieged area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December21,2011)名词化 killings通过去除动作参与者和限定成分,既模糊了动作的执行者和时间,又摆脱了情态的束缚,起到增加陈述事实客观性的效果,实际上掩盖了新闻语篇中的各种意识形态。

(五)预设性

在日常语言使用中,预设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预设实际上是说话人或作者认为听者或读者已经知道或者能够推理出来因而省略的内容。在新闻英语语篇中,名词化作为语用预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使“过程”变为“物”,同时改变语篇结构中的主位结构和信息分布,使非已知、非共有的信息在形式上变成已知或共有的信息,从而隐蔽地传递给读者或听者[10]。例如:The steady declinehas caught day traders unprepared,somesay,and they have incurred considerable personal losses.

The steady decline是由小句 They declined steadily经过名词化过程变化而来。从及物性的角度来说,原来的过程Theydeclined steadily变成了物steadydecline。无论句子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这个物都是存在的。所以,这句话有一个语用预设,即“他们持续下降”。再如:MassMarchby CairoWomen in ProtestOverAbusebySoldiers。Mass March让读者知道“大规模示威游行”是已经存在的“物”,是事实,从而实现了语用预设。

[1]Biber,et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 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

[2]克里斯特尔·戴维.现代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刘国辉,余渭深.英语名词化的“功过”论辩及其在语篇运用中的量化考察[J].外语教学,2007(1).

[4]Fairclough,N.Discourseand SocialChange[M].Cambridge:PolityPress,1992.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6]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2002(1).

[9]Thompson,J.B.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M].Cambridge:PolityPress,1990.

[10]程晓堂.名词化与语用预设[J].外语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客观性词组预设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客观性与解释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副词和副词词组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