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法国文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15曲昀
曲 昀
(安徽农业大学法语系,安徽 合肥 230036)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有的学生学习的并不是第一志愿专业,对专业的兴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面对学生的差异,分层进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因此,笔者根据安徽农业大学法语专业的实际情况,在法国文学课程上应用分层教学法,对09和10级学生分别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分层教学尝试。
一、采用分层教学的原因
1.课程特点。在我国法语专业本科的课程设计中,一般把法国文学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法语专业学生都是零基础入学,相比较来说,基础法语、视听说、翻译等课程是必需要学的,不然无法使用语言,而法国文学相对来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因此,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达到同一教学目标;其二,法国文学难度较高,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语句需要一定基础和语言水平才能读懂,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也需要较高的鉴赏水平,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做到的,因此,也无法要求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水平。
2.教学对象特点。法国文学课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法语基础的中高年级本科生,一般是大三、大四才开设文学课程。这个时期的学生语法已经基本学完,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并开始学习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对自己的兴趣方向也有了大致概念。学生经过两至三年的学习,法语水平的差距开始拉开,有部分同学有余力学习较难懂的文学知识,有部分学生则不能很好理解法语原文作品的内容,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要求就无法达到一致。再者,由于法国文学是考研的必考科目,对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文学课就和必修课一样重要,而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同学则不需要太深入学习,学生的需求也有差异。第三,学生的个人兴趣不同,有些同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打算把毕业论文的选题定在文学范畴,这些同学就希望多学习到一些东西。而有些同学则觉得文学没多大实用价值,术语难记文章又难懂,也不是必修课,只想学个皮毛。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不一致的,如果强求学生都进行深入学习,势必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分层教学。
二、教学对象的分层与分组方法
教学对象分层考虑两个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是学生的法语水平、词汇量、对法国文学的了解程度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毕业论文方向等。笔者是09级学生的班主任,10级学生的基础法语课老师,因此对这两届学生的学习态度、法语水平和词汇量比较了解,而其他几个因素,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解。
首先是设计问题,内容主要指向这几个方面:法国文学知识、阅读量、毕业去向、毕业论文方向、对法国文学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问卷回收之后,我们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和问卷得出的结论,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包括:法语基础好、学习态度端正、对文学了解较多且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强、预备以文学作为进一步研究方向的学生;B层的学生主要是:法语基础中等、学习态度端正、对文学有一定了解、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对文学较有兴趣的学生;C层的是法语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文学了解较少、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文学不感兴趣的学生,ABC三层学生的人数比例大约是1:3:1。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分层标准是个参考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法语基础好的学生如果不打算把文学作为进一步研究方向,可以归为B层,在教学目标上可以放松要求,而基础中等但兴趣十分浓厚,又对文学了解较多的可以归为A层等。
教学对象分层是进行分组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采取分组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做法。法语专业一般是小班教学,一个班级大概30人左右,小组人数太多影响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小组人数太少会造成组数过多造成教师教学的不便,“5-6人的规模是恰到好处的,一方面,它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其中,同时也‘增加了就技巧、个性、背景等方面而言的多样化’,而且‘减少了教师需要监管的组数’”。因此,根据班级人数,我们将小组人数定在5-6人,分成5-6个小组是较为恰当的。分组方法采用同质分组,即每个小组由层次相近的学生组成,AB、BB、BC这样来组合,便于教学任务的布置。由于是采用隐性分组,而分组标准又不完全按照成绩来,所以不会产生学生感到自己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消极影响。分组后学生按组就座,方便讨论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目标制约教学内容,制约教学设计方向,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根据学生差异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发展水平过渡。”教学对象分层同样也是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按照对象的三个层次,教学目标也分为三个层次。
对A层的学生要求是:掌握上课讲授的基本内容之外,进行适当的提高,尤其是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除了掌握文学基本知识之外,要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作家思想等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能够阅读中等以上难度的法语原文作品,并通过自主思考,使用所学的方法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掌握课本基本内容,注重知识的运用。具体来说,除了掌握文学基本知识,阅读中等难度的法语原文作品时,能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和作家思想相联系。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掌握课本基本内容,鼓励自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具体来说,掌握文学基本知识,阅读中等难度的法语原文作品时,能够基本理解作品讲述的内容,并能回答引导性问题,例如文中某句话的意思、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等。
2.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时首先对教材进行分层,我们选择了法语原文的《Lalittérature fran?aise--auteurs,oeuvres,genres etmouvements》作为主要教材,但这本教材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还给学生推荐了柳鸣九的《法国文学史教程》这本中文教材作为辅助,对法文教材也不要求全部学习,根据学生水平选择难度较为合适的段落作为上课内容。A层的学生可以直接阅读原文教材,B层同学先阅读原文教材,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阅读中文教材帮助理解,C层学生将中文教材与法文教材对照阅读,自己找出中法文的对应说法。此外,课程教学还增加了作品选读,根据选文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教学分为教师集中讲授和课堂提问。由于文学的难度较大,集中讲授时难理解的地方以中文为主,帮助学生理解上课内容,其余部分用法语授课。课堂提问采用分组讨论模式,而所提问题根据分层情况设计不同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问题可答,又能得到一定提高。A层学生主要回答带有发散思维性质、难度较大的问题,注重培养创新能力;B层学生主要回答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发挥余地的问题,着重培养自主思考能力;C层学生主要回答基础性、巩固所学知识的问题,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监管,并及时进行指导。
3.作业与评价分层。课后作业有主题陈述和讨论问题两种。主题陈述是布置主题给一个小组准备,下次课上抽出5分钟时间,由该小组用法语陈述给全班同学听,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分层体现在主题的选择上,给A层学生的主题难度较大,B层难度适中,C层较容易,由于课时有限,每组保证有一次主题陈述的机会。讨论问题仍然采用分组模式,给不同层次的小组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去讨论。A层学生回答没有提示的分析类问题,从什么角度分析由学生自己思考;B类学生回答有具体问题指向的分析类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提示的角度分析思考;C层学生的问题集中在文章、句子等的理解方面。课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
评价包括对课堂提问的评价、课后作业的评价、期末总评这三个方面。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价时,对A层学生的要求较高,通过引导让学生尽量回答全面;对B层学生在达到要求的同时,及时鼓励,即使回答不够全面也不能苛求;C层学生以鼓励为主,多发现进步之处加以表扬,重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由于考试需要采用统一试卷,期末考试评价分层体现在题目的难度和评分标准的掌握上,首先试题设计既要有客观题又要有主观题,客观题答案是固定的,但要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主观题设计灵活,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其次评分标准要灵活掌握,例如主观题不设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酌情给分,根据学生的层次,A层学生可以打分严一些,C层学生可以适当打分松一些,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拉开分数差距两方面来评分。总评除了期末卷面成绩外,还有30%的平时分,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给分,只要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了并取得了进步就可给高分。
[1]吕型伟总主编,天长小学实验组编:《直面差异:来自杭州天长小学的教育叙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2]倪华英:《英语课堂中的分组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1卷第2期,2005年6月,第59页
[3]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