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紧迫性和路径选择

2014-08-15翟同宪郎玉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经营农民

翟同宪,郎玉丽

(1.甘肃省张掖行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省肃南县委党校,甘肃 肃南 7344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特别强调“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将其作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首要任务。这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准确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发展。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含义和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可理解为: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由政府引导与农业经营者自主创新相结合而形成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经营组织体系。其特点是:

1.集约化。这是相对于粗放经营而言的。就是要以适度的规模、相对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集约农业主要包括以递增活劳动为主的劳动集约、以递增物化劳动为主的资金集约和以密集采用先进技术为主的技术集约三种类型。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必须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2.专业化。这是相对于兼业化而言的。就是要形成必要的农业生产分工体系,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村社会分工深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3.组织化。这是相对于分散经营而言的。就是要把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变分散的“小农”为有组织的“大农”,构建有规模、有组织、科学管理的合作形态,以解决与“市场”对接不足的问题,应对日渐激烈的农业市场竞争。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社会化。这是相对于个体生产而言的。就是要形成社会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以改造小农经济,形成新型社会化服务网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社会化,二是对农业服务的社会化。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上述“四化”,集约化生产是目标,专业化管理是手段,组织化经营是路径,社会化服务是保障。其中集约化和专业化属于分的层次,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组织化和社会化属于统的层次,着眼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它们共同服务于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二)基本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向,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产品保障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着力在“统”和“分”两个层次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

在“分”的层次上,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在“统”的层次上,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社会化程度。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主体,主要包括农业公益性服务组织和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两大类。既要建好用好“国家队”,也要培育打造“方面军”,形成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努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

二、深刻认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事关重大。

一是弥补农业“短板”,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相对超前,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制约整个现代化进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可以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的反哺带动作用,利用工业实力、信息畅通和城镇繁荣带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也有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基础,使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支撑更为坚实,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耕地和水资源这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在逐渐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谁来种地”问题十分突出。而农产品需求却呈刚性增长态势,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因而必须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生产,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小康不小康,难点在老乡。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收入。正因为这样,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可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可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为其从事生产效率更高的二、三产业创造条件,有力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可以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要素,利用市场化、资本化途径使其内在价值增值,形成财产收益,增加土地租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

四是发挥农业优势,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的战略举措。在河西走廊,张掖的农业具有绝对优势。既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等绿洲农业先天优势,又有“三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试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三基地”(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全国商品粮菜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等后天之利。尤其是近年来,张掖市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可以使珍贵的水、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扩大生态高值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这样,农业的绝对优势将更加凸显,张掖这颗镶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将更加闪亮。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主体是职业农民。张掖市现有农村劳动力63万人,其中大多数属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普遍缺乏实用技术,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把培养职业农民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任务。一是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从居住地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作为培育和扶持的依据。二是要拓宽培养途径,突出培养重点,优化培养方式,着重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养,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完善培养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等创业培训规模,完善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把绿色证书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重要依据,并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

(二)重点发展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作为规模化生产主体,在建设张掖绿洲现代农业中,既承担着农产品生产尤其是商品生产的功能,又担负着对小规模经营农户的示范功能。目前,张掖市有行政村834个,农户26.6万户,农村劳动力63.48万人,二轮承包面积250.05万亩,承包经营农户数24.83万户,户均承包经营规模10亩,规模经营潜力很大。发展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应抓紧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调查摸底,掌握其经营规模、经营方式、从业人员状况、经营效益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三是按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的规定,尽快出台扶持其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三)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六大以来,中央文件对规模经营的界定非常清楚:一是要“有条件”;二是要“多种形式”;三是要“适度”。我们要准确把握政策精神,不能一味强调土地流转的速度和数量。截至2013年上半年,张掖市土地流转面积达91.09万亩,占承包面积的36.43%,主要有出租、转包、代耕代种、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从土地流转比例看,已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如果在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过快推进土地流转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和纠纷,既不利于农业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今年上半年,张掖市仅各级农经管理部门调查处理的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就达695起,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规模经营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既要积极,更要稳妥,还要适度,家庭经营毕竟是中国特殊国情下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

(四)引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2年,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合作社达到1904家,入会成员4.6万人,覆盖全市17.4%的农户,带动农户19万户,占总农户的74.5%,拥有资产17亿元,年经营服务收入达15.7亿元,纯收益2.5亿元。但问题也非常突出:数量多功能弱、户数多能力差、有牌子无实体、有组织缺合作、有章程欠规范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合作社功能的发挥和自身的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要抓示范,建立示范体系,加快培育典型;二要抓规范,建立健全产权制度、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三要抓培训,多途径开展针对合作社带头人、专业技术及财务、营销人员的培训,尽快建立一支懂政策、会经营、有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队伍;四要抓扶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三个允许”的要求,扶优做强一批专业合作社。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与合作社联姻,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五)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张掖而言,当前的重点:一是引导市县公共服务机构转变职能,逐步从经营性领域退出,主要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土壤环境监测、农作物统防统治、区域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监管等的领域开展服务。二是重点培育基层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其成为未来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三是及时总结推广临泽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建好村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形成“链条延伸、服务全面、职能提升、机制灵活”的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服务领域上,要着力补齐产后服务这一短板,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宣传、农业综合信息提供、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在服务模式上,要重点发展“公共服务机构+农资农技服务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等服务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化服务。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11-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12-31.

[3]陈晓华.现代农业发展与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

[4]冯华,曲昌荣,钱伟.对话20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怎么建[N].人民日报,2013-01-06.

猜你喜欢

社会化经营农民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