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及探索实践
2014-08-15宁新,马丽
宁 新,马 丽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1、引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使用达尔文进化论的原则来解释文化领域的现象,从而出现了模因这个词汇。它逐步突破了文化领域走向语言界,从而又出现了语言模因这个概念。应该来说,语言模因揭示出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复制、传播和变异的特性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了人类语言的认知规律,大大充实了人类的语言宝库。在西方正对模因论展开如火如荼的研究与讨论之时,我国学术界对于此却了解甚少,仍然处于一种鲜为人知的阶段。
2、语言模因的概念及特性
2、1 概念
由达尔文基因遗传学延伸而来的模因论,由达尔文基因遗传学延伸而来的模因论,其揭示了人类多种文化现象中的复制与传播特质。那么,作为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其也具有模因的规律。事实上,从本质上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符合模因规律的,因为语言中的字词等都需要通过模仿才可以进行复制和传播,这本身就说明了语言内部符合模因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语言模因就是指语言中的模因论的具体表达形式,它也是人类语言和思想进行传播的基本路径与渠道。比如说,政治模因:与时俱进等,经济模因:个税等,时尚模因:梦想中国等。这些语言现象正是依靠了模因规律才得以生存与发展下来,而且语言现象的成功与否与其自身的复制与传播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2、2 特性
那么,既然语言模因的概念来源于模因论,而模因论又来自于达尔文的遗传学。因此,它必然具有模因的基本特性,即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首先,就语言模因的模仿性来说,它是指语言模因是通过一定媒介进行传播的。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信息要想成为模因,其必须有人对其进行模仿,否则,它将无法成为模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模仿性是语言模因的形成前提条件,它让语言通过模仿的形式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和使用空间。否则,语言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脱离了模仿前提,将有可能会变样,甚至演变为流言蜚语。但是,这也并不是说,语言模因的模仿性就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要经过重新组合进行模仿与传播,并注意保留原有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语言模因的复制性就是其本质特性。这是因为语言信息能够传播下去的根本原因就是其自我复制性,通过不断的复制而形成新的模因。最后,语言模因的根本形成途径就是其传播性。语言信息只有通过传播才可以延续下去。一般来说,其传播时间越长,范围越广,则其模因性越强。当然,语言模因的传播性往往受到时代讯息的影响与制约。
3、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及探索
3、1 语言模因的注意观
语言模因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模因同化,它是指模因被注意、理解和接受。这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注意观相一致。事实上,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注意观,我们知道,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就是在对一些事件中有着强烈吸引力的地方或东西给予关注,而对其他一些则忽略不计。因而,我们可以说,语言模因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功能,它只对事件中的一部分进行关注和理解,从而通过这些易于被人们捕捉的东西来激发出人们头脑中的活跃组织。人们只是对一些信息或语言现象有着更多的注意力,当人们大脑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会快速做出反应,并积极形成一种良性记忆而传播给其他人,最终形成一种语言模因。那些没有能够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信息将不能成为语言模因。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语言模因的选择性将使得一些信息之间存在必然的竞争性质,这实际上隐射了人们对于不同语言信息的态度与认知结果,因为人们往往会对一些引起他们注意的部分进行语言储存并记忆下来,通过某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它将大大增强一些语言模因的形成与传播,表明了语言现象存在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3、2 语言模因的记忆观
语言模因在复制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记忆,这是其复制的第二个阶段。只有当语言模因被宿主接受并认可后,才能够在宿主的记忆中停留下来,否则,它将无法成为语言模因。那么,这些模因只有在宿主的头脑中停留越长时间,其影响和感化宿主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因此,有学者指出,语言模因的记忆阶段也是经过严格选择之后保留下来的语言信息。这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范畴理论相一致。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范畴理论,人的头脑中的基本层次处于记忆范畴中的中心地位,能够最为有效的反映客观世界,是人与自然和社会产生最直接关联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它在人脑中保留的时间最长,也容易被人们在短时间内进行记忆。这些基本范畴需要具备这么几个方面的特征,即明显的物理区别特征,事物首先被命名、被掌握和记忆,事物名称最简洁等。那么,语言信息形成的模因状态,其最早的就是属于基本范畴,因为其中很多语言模因现象在发生变异和重组之前,都是使用频率较高,表达形式较简洁,也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这就是说,语言模因在发生变异和重组之前,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保持语言模因自身的特性。
3、3 语言模因的经验观
语言模因复制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模因的变异和表达。这就是说语言模因在经过记忆之后,为了能够得到有效且广泛的传播而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机体。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模因的表达方式与手段。一些语言模因能够被人们表达出来,正是因为宿主认为这些模因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宿主才会运用日常演讲和话语等方式把模因表达出来。这与认知语言学中的经验观不谋而合。根据认知语言学经验观,语言使用者不仅会对语言进行客观描述,还会进行主观意义上的加工与描写。这种加工与描写的过程就是说宿主会对语言模因进行主观方面的创新与理解,它必然依赖于宿主的自身经验。这就是所谓的认知语言学中的经验观。实际上,经验观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所在,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的表征方法之一,其具体内容就是说语言使用者会对事物进行客观描写和主观描写。那么,其运用到语言模因领域的话,就是说人们在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的时候,往往需要以个人经验作为认知基础,只有当人们基于个人经验对语言信息进行正确模仿,才能够保持语言模因的正确性。这是因为语言信息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语言信息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释与理解,从而使得这些语言模因发生某种变异或重组。这些变异或重组可以是形式方面的,也可以是意义方面的。如果从本质上来分析的话,模因变异应该是意义方面的。
3、4 语言模因的传播观
语言模因的最后一个阶段应该是传播。那么,作为一个任何传播过程来说,其都需要一定的传播载体或媒体。对于语言模因来说,它也是同样的道理。语言模因的有形载体或媒体被称之为模因载体。那么,语言模因在传播的过程中,其传播时间越长,传播范畴越广,就意味着语言模因的生命力越旺盛,也具有更为持久的传播力。这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来看,人们语言模因的传播应该是始源-路径-目标,而这与模因由宿主-寄主的传播过程本质上一致。这种语言模因的传播可以是平行也可以是多方向的,其传播路径是多样化的。当然,在传播过程中,宿主会把各种语言单位进行整合,从而延长单个语言模因的寿命,不断丰富和充实单个语言模因的内涵,其绝不是对多个单语言模因的简单整合,而是进行了更大意义上的整合,充分说明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上面的多产性与丰富性。
4、结束语
总之,语言模因现象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其相应的语言模因理论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能够更好的解释一些典型的语言现象。虽然说我们国内对于语言模因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但是,它仍然为我们语言学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视角,让我们注意到语言模因的形成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通过一定的认知能力,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对于一些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而成一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不断完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行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模因是一个具有超强概括力的概念,其不仅解释语言形式本身,更能够揭示出语言形式背后隐藏的深层次东西。我们对于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与探索,将大大增强我们对于语言理论的研究行动力。
[1]Sankof,f G.Linguistic Outcomes of Language Contact[A].in Chambers,J.K.,Trudgil,l P.,Schilling-Estes,N.(eds.)The Hand book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Change [C].Oxford:Basil Blackwel,l 2004
[2]Ungerer,F.&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London:Longman,1996
[3]王蓓,戈玲玲.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4-126
[4]张旭红.语言模因与知识图式对语言学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