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落狩猎文化习俗
2014-08-15扎西班巴
扎西班巴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 西宁810000)
一、区域狩猎文化的渊源
广袤的青藏高原是牧人的家园,也是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的王国。 生活在海拔4000-6000米的高原人为了繁衍生息,用智慧和双手与自然和动物搏斗中开辟了一道生存之计;野马驯化为家马,野牦牛驯化为家牦牛等等,逐渐拥有了家畜,同时也用简单的工具来狩猎。同时,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里,资源的利用和生存技能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多元性,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也是如此铸造的。结松部落身为青藏高原,在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里,创出了一个独特的狩猎习俗。
结松村落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南部,隆宝镇辖区的牧业区.曾囊谦及玉树25族(百户)同盟期,结松是札伊百户管下的北边疆小部落之一。第四十三位吐蕃赞普的体制崩裂后,青藏高原游牧部落的命运开始有自己来掌握。由于一些氏族对自己部落的社会治理不满或违规部落法后,被迫迁移到各地。原初,结松部落也是从游牧部落氏族聚居在结松草原,接纳跟多的外流氏族和人员后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和户数,逐渐建立了牧场管理为主的社会组织。地缘特色为主的崭新部落在结松草原上诞生了。毗邻大部落们为了扩展牧场与结松部落争战,以札伊百户的支援为借,结松部落团结勇战的奋斗下获得了部落的自治和认可。至今发展到1000户的结松牧人在鸟鱼山脚下的草原上兴旺繁衍。
二、狩猎文化的功能分析
1.工具性
当地猎人在多年的狩猎为谋生的岁月里,制造和借用了不同程度的简单化和复杂化的狩猎工具,而且针对不同狩猎场合和不同的动物特性来设计出系列性本土化狩猎战术。主要工具有刀、木棍、石头、皮绳、猎狗、枪支、木架子、铁架子等。主要的战术有猎狗追捕法、毒药法、熏烟法、射击、人与猎狗配合法、猎人团队配合法、悬崖上抛石和套绳法、中计法。时机袭击法等。每一个工具和战术都要非常严格地、巧妙地结合与猎人对不同猎场和不同动物习行的掌握经验和敏感性来制订具体战略方案。
2.战术性
猎狗追捕的动物有臧狐、藏原羚、藏羚羊、岩羊、盘羊、白唇鹿等。前三只动物的栖息地以草地为主,则是藏狐猎狗的擅长发挥领域。猎人用隐蔽的姿态,边牵着猎狗,边观察目标猎物没有随意的钻洞穴其它障碍时,机敏的猎狗在等待猎人的手势和追捕命(tsho),当追捕命一下,猎狗们飞速地直奔目标,从不同方位袭击猎物,直到抓捕位置。
岩羊、盘羊、白唇鹿生活在带有岩山的山坡和山半腰。早上和下午的一段时间是它们下山河水和吃草,猎人抓住这些习行,带着猎狗从山的侧面怕行。同样目标确定后,等到时机成熟,再给猎狗指示。猎狗们袭击群体时,通常集中一个小群体在追捕。当猎狗咬住后退时,猎物的疼痛而禁不自止地回头,那时,猎狗咬住喉咙的最佳机遇,直到死亡。
毒药和熏烟致死的动物主要是藏狐。牧人把毒药放进糌粑里,然后放在藏狐常活动的洞穴口边。之后不定的观察洞穴口和周边,也能捡到尸体。
藏狐洞穴一般有2-3个出入口。当猎人发现藏狐进了洞穴,除了一个洞穴口之外,其它洞穴口用石头堵塞。从开敞的洞穴口内放置一块石头在旁边用干牛粪来烧火。用传统吹风机把烟雾吹到洞穴内,直到狐狸熏死在洞穴口。有时,猎物熏死在洞穴内。猎人把干燥的皮绳合成双线,插入到洞穴里,然后不停地旋转绳子,为了猎物的毛和尾巴纠结在皮绳上,与尸体一起拉到洞穴口。
猎狗是猎人的最佳帮手,没有猎狗的情况下,有些猎场的狩猎是无法开展的。当猎狗没有及时捕捉到的岩羊、盘羊和白唇鹿,总是把它们追逼到悬崖上的山梯上。猎狗围着这座岩山不停地叫,直到主人出现。猎人爬到比避难山梯跟高的山梯上,把皮绳两头绑上大的岩山,从半空中抛扔到猎物的头上,这样绳子会卡在猎物角上。由于两边石头的重力,猎物从岩梯上拖到山下。山下的猎狗立马会咬住猎物的喉咙,致死。
持枪的猎人队,发现目标时,总是从风向的反方向袭击猎物。瞄准猎物的部位为脊椎、后退和肚子间和颈椎。
牛角夹子、木夹子和铁夹子是不同时期出现的专用于狩猎的工具。其特点是掌握猎物的习行而针对的捕猎工具。藏狐的主要食物以鼠兔为主,猎人抓住个习行,在鼠兔洞穴穴比较繁多的周围安置夹子。藏原羚用蹄子来挖土的习惯,也是安置夹子的最佳位置。林麝有固定的搓屁股的岩山和树木,也是安置夹子的最佳位置。
勇敢的猎人拿着斧头在棕熊冬季冬眠的洞穴口等待时机。当棕熊出洞时,猎人在洞穴口的上方把斧头敲诈在棕熊的头部,置于死地。如果没有打死,那是最可怕的,会对猎人的生命有很大的危险。
春季来临时,饥饿的棕熊刚从冬眠的洞穴中爬出了。在旱獭洞穴中捕猎旱獭,踢挖旱獭洞穴。持枪的猎人把握这个时机。隐蔽在反风向的比较安全的位置,瞄准猎物的头部、腰椎和后退和肚子间,射击。一般需要20-40发步枪子弹能击毙一只棕熊。
“如果猎狗能团结,可以致死一头野牦牛”是一个藏人的言语,可当地一般用抢来射击野牦牛。当地人不会刻意去杀雪豹。因为雪豹是稀有动物,而且栖息地在高山岩石,迁移活动是比较不定期的。牧人对雪豹不是太了解。但有时,雪豹在牧户家袭击羊羔时,主人抓住雪豹的尾巴后,用棍子打死。
3.案例分析
根据猎物的特征和栖息地的状况,当地人把猎狗分三种类型;狐狸猎狗、岩羊猎狗,藏羚羊猎狗,并把三种猎狗的体型要求和特征总的描述如下;
上身圆如球;
下身直如木杆;
如同圆形接与木竿;
身体的机灵如鱼;
头盖顶要尖如塔,直到啃不上一丝肉;
前腿要短,有助于爬行上坡;
尾巴即要长,又要细就如阎王爷的套绳;
若尾巴顶端能接触小腿,说明在草坪上能追捕奔跑的藏狸;(说明有速度)
身躯要长,有助于急转弯曲的悬崖路;
爪子即要厚,又要密集,有助于翻越岩石山;
耳朵要大如翅膀,并要薄。哪怕翻越九座山,也能听到主人的喊呼声;
若耳朵顶端能接触到门牙,说明在悬崖边也能抓捕岩羊;
通过上述的特征结合与猎人的经验,也能识别猎狗的优势和强项。大型躯体,茸毛和爪子较厚,并较大的猎狗擅长与高寒岩山区域狩猎。一般猎物以岩羊为主,还有盘羊、林麝、白唇鹿等。体型中等,速度较快的猎狗擅长于草滩上狩猎。主要猎物有藏狐,沙狐,原羊。 藏原羚猎狗是特种犬,体型又小,茸毛又细薄,速度极快的。猎人可以把猎狗装在藏袍里,等到时机成熟时,从袖子里直奔,追捕藏原羚。
猎人通常给猎狗起名时,主要抓住猎狗的一些特征;毛色、体型,性别,速度,凶猛来比喻类似相同特征的其它动物,并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森超(seng phrug)意译是幼崽狮子,象征着凶猛。郭超(rgo phrug)意译是幼崽原羚,象征着速度。其中“幼崽”有两个含义;一是体积较小的,二是主人对猎狗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常见的猎狗名有;白唇鹿幼崽(shis phrug),狮子幼崽(sing phrug), 鹰叼(glag rgod),白色鹰叼(thong dkar),雌鹰叼(thongmo),隼幼崽(kra phrug), 母藏羚羊(gtshod mo),蹦跳的藏原羚(rgo lding),藏原羚幼崽(rgo phrug),老虎花纹(stag thig)白色隼(khra dkar)等
三、猎物的文化功能分析
狩猎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肉食,动物的皮毛和内脏也在游牧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衣物、医药、装饰、工具等。
藏狐皮制帽子,而且藏狐鼻子缝制在马鞍上,能预防邪恶。藏原羚的皮子来制作婴儿被子。白唇鹿皮制作袋子,还能制作马鞍的包皮和垫子。鹿角分两种;血鹿角和白色鹿角。 血鹿角用于药物,而白鹿角制作鼻烟盒。岩羊皮的一块缝制在男士藏袍的背面是为了装饰。狗獾皮制作医生的药袋,还把一块皮子悬挂在名马的侧背上是为了保护名马的荣誉。林麝的麝香用于药物中。水獭皮缝制在藏袍的周边是为了装饰。野牦牛的皮子用于制作藏式传统靴子,食物袋子等。
在多年的生存磨练中,牧人利用动物皮毛时,不是随意选择而制成的不同产品。他们掌握了每个动物皮张的特性。通过特性针对自我需求而制订的。碧如;野牦牛皮具有硬性和厚度,从而适合做靴子的底层和无时在牛背上拖挂的袋子。鹿皮具有柔软性和弹性,不怕湿润和暴晒,则适合于马背的器具等等。
四、狩猎禁忌
禁忌与枪支、目标、狩猎团队、狩猎位置和猎物都有关系。从不射击黑色的鸟和黑色狗,因为会带来不详的运气。射杀的动物肉,不能和孕妇分享。这对枪支的射击准确性带来影响。当地猎人称bos kha log。
猎人的合作团队一般是固定的,因为几次的狩猎合作中,获得比较满意的战猎品。当地人称之为grogs kha dra.意译为合作兴旺。当猎人更换合作猎人或在原有的团队里参加其他猎人是不能接受的。
地理位置也会决定狩猎的场所,有神山,寺庙周围的山和草滩,水源头附近是不允许打猎的。如有打猎行为,会触犯山神、寺庙、水源的保护神,并给地缘和血缘有关人;猎人、家人、家乡带来不同寻常的灾难;疾病、意外事故、社会矛盾、自然灾害等。
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是猎人的目标,它也有一套狩猎规则及禁忌。牧人从动物的蹄类和牙齿类型可分可使用肉食和不可使用肉食的动物。有偶蹄和无门牙的动物视为肉食动物,其它动物则视为不可使用于肉食。原因是有偶蹄和无门牙的动物一般是草食动物,牧人视它们为干净动物,相反不带偶蹄的有门牙动物是肉食动物,视为脏恶动物。但有些情况下,有门牙的动物不一定是肉食动物,如林麝。更有趣的是公的有门牙,母的没有门牙。牧人把母林麝视为可使用肉食动物,而公林麝视为不可使用的肉食动物,猎杀公林麝只投麝香和皮毛。
有些动物与护法神有关联,神的骑坐、家畜、看门狗等。一位女性护法神的看门狗是狼,所以牧人忌讳杀狼。
藏人的宇宙观里,空间分三类;上为神(lha),下为水龙王(klu),中为人(gnyan),水里的所有生命都与水龙王(klu)有关,所以不会轻易捕猎的。触犯者将会带来一系列灾难。另外,在丧葬的理论中,婴儿尸体会埋在河里或河边,所以人们把鱼视为吃尸体的不干净动物。在打猎过程中,猎人非常忌讳血迹。猎物的血不能接触泉水、尸体不能在高山上扒皮剁肉,这样会留下很多血迹的。若有射伤的猎物,一定要追踪到发现尸体位置。其主要原因是血迹是最敏感被触犯山神。
当猎人发现群体猎物时,瞄准的目标时常是公性动物,而不是母性或怀孕动物。这对猎人的技能、人格和名声有关。若射杀母性或怀孕动物,人们视他为低技能的小人或无情的屠夫。
五、结束语
狩猎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之一,也是从熟悉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间文化习俗。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村落狩猎文化习俗已不再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每一族群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而吸取多元文化的元素,同时,也失去了不合现代发展规律的一些文化习俗。这正是所谓的文化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当我们更多的挖掘和了解过去的文化习俗及功能时,对未来的文化大发展中更加有利地发挥文化多样性的正能量。
[1]徐惟诚,青海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路易斯﹒享利﹒摩尔根著,杨东莼 马雍 马巨译,古代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乌丙安著,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4]格勒 刘一民 张建世 安才旦 编著,藏北牧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