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4-08-15周远青
周远青
(福建师范大学后勤财务科,福建 福州350108)
全国各地的高校,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并且使得后勤保障基本实现了后勤社会化,这一体系的实施,符合高等教育特点和需要。在改革过程中,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对改革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在高校后勤财务社会化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财务管理问题,如何规避问题,提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策略,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的主体缺位或错位。财务管理主体应该是依法享有财务管理权利和承担财务管理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定位主体不准确,没能将财务管理职能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还没有完全实现。高校后勤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后勤服务实体后,没有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因此一直没有后勤财务管理机构。
如上海高校将后勤改革为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充分的发挥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以确保高校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后勤服务实体没有和大学后勤服务中心之间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制度,它仍然是学校产权,这就形成了后勤财务管理脱离了主体部分。由于没有主体的管理或错位,造成了学校后勤实体财务报表和学校财务报表合并,导致了资产管理缺位,继而使得学校对后勤财务功能的管理没有完全进行。
1.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全面。未建立与后勤业务管理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后勤管理财务部门一般都是从高校后勤财务部门划分出来的,利用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物流需求,以及社会化的改革。财务规划的实施,财务控制,财务决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客观要求,但许多高校建立了物流小组,但并没有适应财务会计和管理制度的财务运作,因此只有有限的财务会计及管理报表,事后被动应对和机械的算账记账。这种状况,必须进行改革,以此来满足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的多重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然而,这种高校后勤经济,同时也是社会的实体,这两者是对立统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利益最大化,而高校后勤管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导致部门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复杂的多样性。这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多因素、复杂性与多样性,这需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1.3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相对合理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体制”相比不完善。体制作为一个组织体系,其主要内容是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权力的划分,其核心是权力的分配。财务管理制度是组织设立的财务管理,人员配备和组织体系的划分,其核心内容是分配财产的权利。
高校后勤会计制度不完善时间较长,后勤公司和机构目前所实施的会计模式,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企业属性。后勤企业的社会化以后,后勤和财务会计制度普遍建立,参照企业财务会计模式,但高校后勤是综合性经济实体,涉及许多行业,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特点,会计人员在了解实际账户的偏差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存在的问题,结转余额,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差异编制也是存在的,所以企业应该提高物流和创新后勤的财务核算体系,以适应企业后勤社会化的需求。
由于各高校后勤单位的财务管理缺乏差异很大。目前,教育部门还没有发出要求。所以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必须共同努力,遵守或履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后勤会计制度等),建立和完善了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如资产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不能各行其是,造成各种高校财务会计信息之间没有可比性,甚至严重失真,从而使对高校后勤行业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教育部门失去了一个可靠的信息基础。
1.4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观念落后。大学后勤财务概念陈旧,一些相关工作比较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渐走向信息化管理,所以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大量的充电,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相关技术,以此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与时俱进,但是目前不少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仍然固守传统思想。导致了业务水平不高,在工作中忽视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无法适应的财务管理要求,造成不准确的会计信息,使得领导层的决策偏差;而且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注重业务学习,工作敷衍了事,爱岗敬业和责任感差,使得会计业务流程不能反映经济事实,不能有效运作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应对策略
针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所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确定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的主体,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建立与完善高校后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入手。
2.1 确定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部门是校长授权的部门,行使大学的日常财务管理。后勤财务管理部门是学校的财务部门,而不是后勤的一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应该更好的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以便做出全面和正确的决策。显然,高校主要通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进一步理顺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财务关系。高校后勤改革后,实现了大学独立的后勤和行政的管理办法,后勤系统管理按照市场机制运作,这是改革的成果,同时也继续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基本要求。
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AB机制,社会改革形成高校后勤的基本运行机制,物流是社会改革的产物,是后勤改革的深化,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和运行机制转型的核心。因此,虽然我们必须明确主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高校要充分履行其对高校后勤管理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监测和分析功能。在另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物流财务管理和运行机制、理顺学校与后勤之间的财务关系,以避免走错路。
2.2 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加强后勤财务管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确定为优化服务质量,并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高校后勤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动员各级人员,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同时提高风险意识,继续推进持续改进,促进大学和学院的整体物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要有清晰的整体财务管理目标和指标细分,加强物流效益。
2.3 建立与完善高校后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合法账户,会计制度。按照需要设置的单位会计账簿必须依法建账,严禁搞“两个账户”或“账外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销,会计必须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财务会计,以确保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是建立“收支两条线”和财务支出审批制度。收入应及时,全面,完整的体现,防止不记、少记、转让或保留,支出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同时按中国人民银行的现金开支范围,不能超过。
三是建立财务会计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会计指标的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以避免金融风险,降低会计行为的错误率,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信息的有用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高校制定统一的、全方位的物流计费系统和一些主要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各高校的会计行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等管理制度。
2.4 建立与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首先统一的会计制度。现在,所有企业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及企业的发展情况,统一物流中心应使用“企业会计制度”,以适应财务会计的具体实施。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更先进的会计知识,增加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质量。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率,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会计人员应该知道如何学习会计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新的技能、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财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专业素质和能力,这要求加强财务人员后续培训和教育,更新业务知识。
[1]杨婉昱: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1(3).
[2]熊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探讨 [J]..事业财会,2008(1).
[3]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2011(2):25-26.
[4]孟建敏、刘华:改革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意见[J].中国农业会计,2008(8):32-33.
[5]牟起玲.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J].高校后勤研究,2009(3):52-53.
[6]刘亚岑:新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2):279.
[7]李敏: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新模式[J].高校后勤研究,2009(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