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视角下高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

2014-08-15高建普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院校人才

高建普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一、农村会计人员现状

从总体上考察,我国农村会计人才整体素质较低,队伍严重老化,待遇偏低,积极性不足。管理体制中的管理主体不太明确,职责权限与监督机制亟待完善。

浙江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2012年曾对全省农村财会队伍现状作过不完全调研。调查表明,学历占比(%):本科 4.7、大专 17.6、中专 11.3、高中 30、初中 33.2、小学3.2;持证上岗占比(%):财政部门27.9、农经部门会计证书31.8、无上述证书40.3;年龄占比 (%):46周岁以上44.1、36-45 岁 33.6、26-35 岁 18.7、25 岁以下 3.6;从业年限占比(%):11 年以上 39.8、6-10年 26、3-5 年 15.4、3年以下 19.8%;参加会计培训占比(%):较多 32.8、较少53.4、从未参加13.8。工作现状:兼职多,如各类保障、普查、补贴,户籍管理,农村纠纷、征兵优抚等。管理体制采用财政部门委托农业部门管理农村财会工作。存在四不管现象:一是财政部门不管,二是农业部门管不过来,委托下属农经站,再由农经员监管;三是村两委不想管,自己人怎么管;四是村民无法管。会计准入门槛低,人员随意更换,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农村会计人员培训方面,培训对象:村账乡镇代理中心、行政村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岗的中青年财会人员,潜在或后备农村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行政村与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民主理财与监督及现行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二、高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对于农业发展转型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国农村发展正面临转型,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而高职院校对此大有其发挥所长的空间。

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本科院校不太适合,农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也不愿走向农村。而农业会计,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农业专业合作社会计等,其核算对象、管理要求与其他行业不同。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不能为一般通用型会计人才教育所完全取代。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其优势在于所学知识实用、教学注重实践及所培养的学生择业目标现实,而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联系的紧密度也远比本科高。高职院校分布比较合理,地级市都办有高职院校,而且多有特色。无论从高职优势的利用,还是从高职的功能以及从学生就业考虑,高职院校理应担负起为“三农”服务的重任。

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5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其中70%是男性;外出者中,80%以上为已婚,“男工女耕”在一些农村已成为普遍现象。而会计职业比较适合女性就业,农村年青女性应成为农村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后备力量,这对促进女性人才成长,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更有其社会意义。

同时,会计职业转型已成为现实,其首先表现为记账会计向管理转型,要求财会工作由事后核算转向生产经营整个过程的动态控制。现代信息技术共享及财务外包等使得核算型会计将面临淘汰。会计人才的招聘中,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即“管账型”人才已经相对过剩。面对职业转型,高职培养的会计人才,在掌握账务处理基础上,拓展会计信息化处理、职业判断及经营管理分析等能力,不仅对个人成长,而且对农村经济组织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三、转型视角下高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

(一)路径

1、在校生培养。主要指高职专业教育为“三农”培养会计人才。具体可包括新增涉农会计类专业及专业方向和在原设专业教学中增设涉农会计类选修课。

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有不少,经管类专业均开设财务会计的主要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现实问题在于毕业生极少去农村就业。如何促使毕业生向农村流动,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农村的作为及具有服务“三农”的意愿,政府、社会及学校都需花大的力气。应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对高职院校教育而言,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专业引导,大力宣传务农榜样,鼓励学生多与农村接触。增设一些涉农会计专业,国家应大力支持这些专业,如资金、人力、政策等。也可在原有专业上增设涉农会计方向,如农村会计、合作社会计等。新设专业或专业方向,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也可与政府的农口部门合作办学。

2、专业培训。高职院校参与农村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建设并利用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平台,提供网络学习以及高职院校师生送教下乡、服务进村等。高职院校师生送教下乡、服务进村必须讲求灵活及有效,以适应农村会计工作现状。

高职建立和利用实训平台,开设有关农村会计培训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开展相应业务学习及实践,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农村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平台也可作为农村现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中介,同时也可搭建成为高职院校及师生服务于农村会计市场的平台,如聘请具有农村会计技能毕业生,面向农村宣传和提供会计服务,积极拓展农村会计市场、为农服务的实践活动,为农村会计工作承担专业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帮助农民提高自身会计及理财意识和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要树立“近农亲农”意识,树立为“三农”服务是自身责任的理念,积极并主动参与“涉农”教育和培训。实践以解决“三农”问题培养农村会计人才的专业教育导向,探索以农村农民农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后续教育为持续动力,以在职培训为补充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策略

1、合作。校政联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各级政府部门应联手高职院校,组织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支持高职毕业生走向农村,服务“三农”,帮助高职师生进村入户,将专业技术带给农民。政府部门主要在于政策制订与引导、组织牵头与落实及政府资源的运用,高职院校主要利用的是学生资源、教师专业技术与经验及实践教学的运用。

高职院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以双方可接受的形式全程参与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也可通过政府部门与当地农村集体组织合作,培养或培训农村会计人才。如以订单方式实施人才培养、参与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主要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见习实习安排。高职院校也可以为农村经济组织提供专业指导,解决一些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由农村财政管理部门牵头选送会计后备人员进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培养规格、培养要求可由双方商定。高职院校也可以自主招生培养或接受企业或农村经济组织委托培养农村会计人才。除会计新生力量培养外,合作也可用以在职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服务。

2、服务。高职院校利用专业和人才优势,如利用对外实训实践平台,为农村经济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为农村经济组织代理记账,也可协助财务诊断及经营决策。

高职院校还可与当地农村财政管理部门合作举办农村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实现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财政部门对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提高,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借助高职院校的资源和力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而高职院校也可借此拉近与政府部门及农村会计人员的关系。

高职院校为农村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专业教师下农村调研,了解农村会计工作特点,了解农民真实需求,送教下乡,采用农村常规性业务处理范例、重点剖析农村会计中实际问题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专业教学收集实际案例。学生服务下乡可使学生进一步接触农村、接近农民,增强为农服务的情感,激发自身的责任意识。通过为农服务过程,充分认识农村的需要、农民和需求及农业的前景。服务农村的同时,改革原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重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的自身建设。

3、激励。首先是高职学生的为农服务激励。让学生多下农村,多参与农村会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农村发展的希望,领略农村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通过专业实践的成功期望激发动机。教学中应提出自身努力的目标,运用典型树立、集体交流和学习反思。适当的外部动机激励,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及社会尊重。学习激励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自身动机,这涉及认识、兴趣、责任感。引导学生把为农服务看成是一种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活动。

其次是教师的激励。学校管理者应根据专业教师特点,合理地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内部激励主要用于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求,如成功与赞誉、认同与尊重、价值实现等,这是一种主导的、持久有力的激励因素。当然,外部激励也很重要,如领导作风、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管理机制等。教师激励中,必须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的结合。这里良性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最后是职业院校的激励。政府部门尤其是农口部门应主动关心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积极介入农村会计人才培养,予以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农村组织,如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等对高职院校专业上的支持也应予以激励,而这些激励自然以精神为主。

[1]课题组.当前农村财会工作现状及对策[J].浙江财税与会计,2012(2):37-38

[2]吴业东.浙江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对接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449-451.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