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优质课堂的构建与评价
2014-08-15张佳余
张佳余
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盘锦124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优质课堂的构建便是实现扩大优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优质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优质课堂”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既有量规定,又有质的要求,是指在一定的场所和限定的时间内进行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影响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的因素众多,本文从管理观、课程观、师生发展观以及评价观等方面,就构建优质课堂的得相关因素作一探讨。
一、校长要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统领者,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一)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教育工作
所谓“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在传承古今中外合理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等基础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校长要以全新的现代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人才观等,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是帮助别人养成良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学生在基础教育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一是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与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二是这一阶段是学生整个人生的主要奠基时期。所以,在中小学校实施的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但又绝不是统一规格的教育,是关乎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的基础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实中习以为常的做法,诸如令人毛骨悚然的口号“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通往××大学的路是用卷纸铺出来的”等,以及按考试成绩排座位,实行中考、高考倒计时,考试成绩不好或其他违纪,重复抄写卷子(作业)十遍、几十遍等,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极大,导致厌学、辍学,甚至导致学校暴力等社会问题。这些必须摒弃。校长必须扭转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育人和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回归教育的本真。
(二)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追求的管理目标,是创办名校、培养名师、提供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洋思中学的成功,与其“三风”建设密切相关,“没用教不好的学生”办学理念,就是面向整体学生,坚信每名学生都能成功。“求实创新”的校风,“自主合作,勤奋探究”的学风以及“尊重、引导、科学”的教风,都成为洋思中学高质量、高效益课堂教学的重要成因。
(三)健全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
管理机制的重要体现是落实责任制。从校长、副校长、教导(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到教师,要责任明确,监督、检查、考评要贯穿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要完善管理制度,如教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业务培训制度、质量监测制度、家长评教制度以及教学奖励制度等。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在教师中形成勤于反思、乐于探究、争先创优的氛围。
(四)搭建平台,提高施教者水平
要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如主题教学竞赛活动、现代教学技艺运用展示活动、教学观摩与经验交流活动等,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强化课题牵动,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做好课题研究,对于调高教师施教能力,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近些年来盘锦市实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研究”“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研究”“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时间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思想的研究”等,对提高本地区教师素质、教育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一)转变教师观,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和解惑的重任。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替代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互助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主导,“导”在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的预设上,在于让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在于精到的点拨上,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良好学习动机的养成上,在于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上。教师要探寻教育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优良的素质和高超的能力、艺术,去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提高
教师要不断增进教学艺术水准,把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愿景变为现实。一是以学习促提高。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二是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教学技艺。我们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得巧妙、艺术,呈现灵活和智慧,要教的有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并给学生以深刻持久的影响。三是在施教中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把为学生生命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的施教行为之中。这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深刻内涵。
(三)塑造师德
教师是以自己灵魂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其他行业更加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其影响还可以通过学生影响到家庭、社会,甚至学生的后代,这就是教育所特有的力量。对教师而言,塑造高尚的师德,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能够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应该像魏书生那样,对“教育有火一样的情怀,对学生源自内心的关怀”。二是要有高尚的师德风尚,做到举止文明、谈吐文明和行为文明。三是有外显的人格魅力。魏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同商量,把自己完全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这不仅是教育思想、智慧和方法,更体现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不是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定格在学生的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发展。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要做的事。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训练和巩固环节,也要由学生来决定,包括自己(或互相)出测试题和自主留作业等。总而言之,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好,或者进过同学之间互相能够解决的,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做。教师要相信学生可挖掘的潜质是巨大的。
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又一要因。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填鸭式和牵牛式,也不是自由式。而是要把学习的自主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一节课的目标、一册书的目标和一个学科的目标。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情”了然于胸,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清楚在限定的时间内应该完成的任务。学生各取所需,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吃饱,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收获。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的意义就在于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研究如何导入新课,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景设置,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与展开,要体现出层次性和渐进性,用尝试成功、表扬、赞赏等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资助学习能力的形成。三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自学不限课上,应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如魏书生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归纳问题,如何发挥时间的最大效益等,都是教学工作者最好的借鉴。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授学生以“渔”,会使学生学生受益终生。
(二)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合作学习是在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互补性,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促使课堂效果优质、高效。
一是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小组合作能搭建学生更宽松、更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互相提高、优势互补,在信息交流和共享中拓宽视野,启迪智慧,提升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探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科学、有序、高效。教师应探讨课堂合作学习中灵活分组的策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策略、时间和空间安排的策略、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策略、及时反馈和充分展示的策略。三是要注意避免学生课堂学习的单一化和教条化,不能因为重视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要追求科学、灵活、艺术。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针对问题或任务进行的探究活动,通过质疑、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表达与交流来解决问题。怎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一是注意探究问题或任务的价值。教师要注意选择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适合于学生年龄特征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并不是一节课中所有的问题都有探究价值,也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搞问题探究。二是解决好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探究的问题。这里包括指导学生选题、指导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评价。其中核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还要注意探究性学习的手段,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循科学的探究方法,就会使学生的探究呈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精神。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师是研究者,是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教材,它是遵循“课标”要求编写的一种教学材料而已,要减少受教材的限制,拓宽学习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网络、文本等,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素质发展的资源。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
(一)教师要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概念。在课程标准中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部分要求。不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离不开大量的课程资源来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立足实际,注重科学
立足实际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科、学校,围绕生活环境等实际情况选择课程资源,如农村和城市的环境迥然有别,课程资源的选择必然存在区别。符合学情是指符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科学选择是指课程资源的利用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内容,让学生观看《甲午战争》影片的片段,就会增强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三)处理好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教材是课程中的重要载体,要防止课程资源的开发“课本化”的倾向。要立足课本,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不会偏离教学轨道。课程资源,往往要通过教师的合作协同来开发,同时也要被广大教师共同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集体智慧”与“共担分享”。
五、科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追求优质、高效
评价是对“教”与“学”的综合分析和评判的过程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改进”,科学、客观、激励性评价,能够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学评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判定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课堂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学习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与突破、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巩固、教学流程的安排,都要符合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二)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要求掌握程度的差异性。要确定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恰当调整,训练、检测以及作业巩固方面,也要注意层次性的区别要求。
(三)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最终要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领者。教师职责是研究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能力。
(四)终身性原则
终身性原则是强调学校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教育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说其重要,绝不是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性原则
学校和教师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发展性原则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得到收获和发展的快乐,同时,也要让学生体味到自己的发展与学习目标的差距,并以此来明了前进发展的方向,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发展性原则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它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和学习终身性学习的理念。
简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与学生角色是否真正定位在“主导”与”主体”
二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向如何?优质、高效课堂一定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交流少,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交流多。
三是课堂上训练巩固的层次如何?我们强调的是尽量减少简单机械训练,深层次问题思考要多,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是减少教材限制,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养成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习惯和能力,形成好终身收益能力。
五是课堂教学切忌过于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1] 林增辉.浅谈化学优质课堂的构建[J].高中数理化,2012(22).
[2] 陈宝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构建高效优质课堂[J].辽宁教育,2013(13).
[3] 刘善生.用优质课堂引领教师走学科专业化的道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