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成为区域发展中心的优势及对策论析

2014-08-15谢荣国

关键词:南昌市南昌发展

谢荣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330038

一、问题的提出

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城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欠发达城市,承担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的重要任务。南昌要成功成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中心,需要我们分析南昌在该区域的优势因素,并客观分析其中所隐藏的不利因素和可能导致的各种矛盾。基于此,全面细致分析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的各种优势和劣势,努力解除可能影响发展的不利的因素,通过努力改变这些劣势因素,以提高地区性的比较优势,提升其竞争优势,面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南昌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区域发展中心的优势分析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性的经济社会欠发达城市,南昌主要具有两个经济发展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展优势。从比较优势战略来说,从国内(国际)经济大分工的现实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与自身相匹配的禀赋结构的竞争力明显的优势产业。[1]从后发展优势战略来说,则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学习来进行模仿,最后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追赶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目标。努力地利用好这两种优势、并把二者相结合并相互支持,以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力量。[2]我国已正式发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日益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也为南昌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供了机遇,为实现江西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时机。

(一)南昌地区比较优势

南昌市是我国一座山水城市,一直以来都享有“半城湖光半城山”的声誉。在南昌市的老城区有四湖点缀其中,新城区则是四湖环绕其外。南昌地处鄱阳湖的西南,坐落于江西省的中北部,其中面积为7402.36 平方公里,占全省4.43%,其中低丘34.4%、平原占35.8%、湖泊水面29.8%,森林覆盖率16.89%。总体来说南昌的地貌以平原为主,在它的西北和东南部由有许多低山和丘陵起伏,南昌中部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洗脚坞是南昌的最高峰,其海拔为842 米。南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有很多的河流湖泊,包括鄱阳湖、金溪湖、军山湖、抚河、赣江,赣江为脉,鄱湖为邻,内有四湖,外有四湖,整个市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到了三分之一,这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些为南昌市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总之,南昌“山脉、水脉、人脉、文脉”四脉合一,资源、资产优势明显[3]。

1.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丰富。(1)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自然风光的奇妙和名胜的古老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资源。在1986年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评选中,南昌市名列其中。南昌市拥有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文化遗产多达50 多处。江西南昌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耸立于南昌的赣江之滨,其中动人的景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满天下,声誉卓著;以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而闻名的青云谱安静优雅,隐居南昌的朱耷在此创作书画。

(2)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南昌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这是其作为区域经济社会中心的自然条件,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江支流赣江穿城而过,南昌市周边有许多湖泊,同时拥有“小庐山”之称的湾里、“都市候鸟园”之誉的天香园。包括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青葱碧绿的卧龙山、秀美如画的象湖,南昌市通过“人、文、山、水”塑造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山水环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湖泊环抱[4]。

(3)红色资源甚多。“八一”是我国军旗的标志,这是南昌的红色特征,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从这里打响了我党的第一枪,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也是在这里,曾经为共和国贡献了25323 名革命先烈,英雄城的声誉名副其实,因此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5]在这个我国的革命老区,拥有很多的红色资源,其中包括“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朱德军官教育团、朱德旧居、贺龙第二十军指挥部、方志敏烈士墓、叶挺第十一军指挥部、新四军旧址等。[6]

2.人力和品牌资源丰富。(1)南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人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资产增值的主体、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即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资源的增值。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相对鄱阳湖经济区而言,南昌的高校林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在本经济区内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优势明显。南昌高校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江西省内的各个专业的高级人才大多汇聚于南昌市,这也成为南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的动力来源。据统计,2012年时南昌在校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数量为40万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昌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民办高校基地之一。南昌市拥有485家各种类型的民办学校,其中学历教育机构62 家,在南昌市这些民办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已经达到55,818 人之多。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南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长为我国区域性的职业教育中心,被誉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三大“航母”之一,与北京、西安等城市齐名。并且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近年职业教育的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达到了96%[7]。

(2)南昌品牌资产逐年增多。作为江西重点发展的城市,南昌已经拥有6家国家级别的龙头企业、24家省级龙头企业、60多家市级龙头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已经有12家的龙头企业产值已经超过了亿元,60家市级龙头企业相关农户已经达到76万户,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2005年时,南昌市仅拥有2 个中国名牌产品,4 个中国驰名商标。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发展,到2010 年,南昌又新增了4个中国名牌产品和5个中国驰名商标。并且在南昌市各单位的努力下,又产生了一大批“南昌制造”的全国知名品牌。[7]

3.政策优势明显、物流发展迅速。(1)政策优势明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我国准备把中部地区建成“三基地一枢纽”,即高技术产业及装备制造基地、能源原材料费基地、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配合我国的这一战略规划,抓住这一绝好的发展基地,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并颁布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其中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四个示范基地一个产业园区”的方向建设。即配套建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区、全国绿色发展教育示范基地。通过这些产业政策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南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南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将明显增加,南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明显提升,将能够最终实现南昌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8]

(2)南昌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建设了京九线和浙赣线,南昌正好位于其中的“十字路口”。新世纪,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又提出了建设四纵四横高铁的战略,其中南昌又正好位于“沪昆高铁”的中心位置。这些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南昌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黄金码头”,将能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供重大的扩散功能和积聚功能。南昌市将充分利用这些发展机遇,计划在2007——2020年间建设三个大型物流基地,开通南昌至深圳、香港、厦门海铁联运,与上海、宁波建立无水港,与海口等我国15个海关共同推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为了大力发展物流业,南昌于2010年开工建设白水湖国际集装箱码头,努力提高赣江的货船运输吨位。现在,南昌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和铁路等立体交通网络,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9]。

(二)南昌地区后发优势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格申克龙(Gerschenkron)提出了后发优势的理论。他指出,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中,有时落后也不见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处理得当,它还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这些落后国家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充分吸引发达国家曾经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借鉴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来进行各项建设。同时发达国家也会把自己富余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到落后国家中,以获取利益。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能够少走弯路,以较短的时间来发展本国和地区的经济,甚至有可能超过发达国家,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的现代化[10]。南昌市是我国的一个欠发达的城市,也具备这些后发优势。

1.产业布局渐趋合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南昌地区的产业而已日渐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为应对这种发展趋势,南昌市2006年提出了了“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建立电子信息和家电、医药和食品、汽车、纺织服装和新材料等5 大支柱产业,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提高工业比重。其中成就卓著,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2011 年已经由2008 年的7.2∶52.8∶40 调整为5.6∶56.1∶38.3,工业所占比重由2006 年的37.2%提高到42.5%,年均提高1.06 个百分点。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步伐,强力打造“3010“工程和”十百千亿工程“。同时加大高新产业的发展力度,加快培养飞机及零部件、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汽车零部件、生物和新医药等产品制造基地。经过这些年的迅速发展,南昌工业已经巩固了江西省内的领先地位,产业结构日益合理,为南昌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的“引擎”。[11]

2.南昌吸收外资(内资)的能力较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南昌也在努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确立大开放为主要战略。市内出台了多项经济发展政策,力争把南昌打造成为“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四最”投资品牌[12]。在招商工作中,努力坚持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投资服务的高地;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载体,承担国内外的产业转移项目,以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为基础,构建具有南昌特色的产业项目。至今,南昌的各大工业园区已经吸引许多国内外领先的企业,其中包括德国克林尼科、美国福特、中国华源、台湾统一和深圳方大等著名企业。2011 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4 家,合同利用外资23.056 亿美元,同比增长54.62%,实际利用外资20.18 亿美元,同比增长27.48%。2011 年引进省内外5000 万元以上项目143 个,实际引资26.12亿元[7]

三、南昌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区域发展中心的对策分析

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发展中心的地位,应该加强各种环境要素如交通、服务、投融资、土地制度等建设,制定科学的政策,构建合理的制度,为经济发展营建出良好的环境。

(一)大力推进五大组团建设以提升南昌的经济竞争力

国务院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为南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通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稳固了南昌实施这一战略的核心城市的地位。以此为契机,南昌提出了五大组团建设,以提升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南昌的五大组团指的是南昌市外围的乐化组团、瑶湖组团、莲塘组团、九龙湖组团、湾里组团,其组团定位分别是空港新城、综合产业新城、综合新城、副都市中心新城、旅游新城,这是也江西省“山江湖战略”的重要内容。每个组团的规划定位为20万人,其中各组团到核心城区的距离都非常近。通过这五大组团的构建,南昌将拓展都市发展的空间,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的新格局,以实现南昌市的组团式、网络式发展,实现新城区和老城区并重的战略,达到核心区和外围组团共同发展,实现“山江湖”全面开发。

南昌市的这五大组团都位于南昌市的郊区,具有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在显著特点。通过外围组团,让这些区域分担核心城市的行政、产业和居住的功能,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复合式的新的城市区域。通过组团的方式,将实现部分中心城区的职能外迁,实现产业转移、人口疏散和城市空间扩展的目的。通过这种组团使郊区成为新的城市产业和发展的地区,实现这些区域的跳跃式发展,改变原有的‘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避免我国各大城市已经出现的‘过度城市化’和‘城市蔓延’,提升南昌的经济实力。

(二)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

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产业规模和能力的提升[13],南昌市应该利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以低碳化作为发展目标,在城市发展中既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南昌的生态环境优势,努力发展前沿的新兴产业、构建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生态产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是世界工厂,工业产品出口雄居世界首位。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承担着就业等诸多功能,是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首选。南昌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人力资源丰富,尤其需要发展适合南昌需要的先进制造业。南昌应该依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和江西省光伏产业基地,努力发展光伏产业。构建导电玻璃、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等上下游产业于一体的高效能、高科技、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世界级光伏产业园。努力形成从外延片——芯片——照明设备等完整产业链的LED产品,打造世界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并致力于通过这两大产业把南昌打造成为“世界光都”。

2.完善飞机、汽车制造业。南昌拥有洪都集团、江铃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在飞机和汽车等制造行业有坚实的基础,应该努力抓住我国的大飞机项目和“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机遇,强化现有的在教练机、商务车方面的领先优势,加快航空产业和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同时应该提升设计的能力和制造水平,努力向系列化和成套化方向发展,以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努力实现南昌作为飞机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地。

3.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多年以来,江西省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南昌的多个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业、现代医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产业优势。微软、中兴等国内著名电子企业相继落户,ABB、泰豪科技等日益壮大,汇仁、江中发展势头迅猛,南昌的高新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为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南昌市应该继续加强利用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和浙大科技园等对高新企业的孵化和培养力度,利用南昌大学等高校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切实强化企业的实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的拳头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呢,使南昌建设成为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企业协作紧密、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状况,形成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的高技术产业的基地。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自古以来,江西就是鱼米之乡,是我国的几大重要粮仓之一。农业是江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南昌也一贯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在实践中,南昌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针,“三农”投入大,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一方面,南昌市在抓好高产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同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建设,确保稳定的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同时大力加强现代化的规模养殖的农业生产,努力推动畜牧水产等农副产品的发展,加强农业的标准化;同时加强农业的科技化水平,在蒋巷、黄马等推动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加强农业的竞争能力,强化农业的保障水平,南昌市提高了农业技术的检测水平,加强了动植物的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的成本日益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我国提出了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南昌也不例外。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基于南昌优越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人力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南昌的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拓展城市格局,发展金融服务业。南昌市一江两岸的城市布局,也体现在产业的结构上,特别是承担产业升级的金融服务业上。正在努力发展红谷滩金融中心。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已经在努力构建金融企业集团,大量引进各种金融机构的入驻(包括保险、银行、期货、证券和信托),建设金融“两极”发展的新格局。南昌市政府也在努力构建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良好的的金融产业的生态环境,通过这些措施来全面提高金融产业的服务质量。

2.发展商贸服务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基于投资和消费,商业的繁荣是经济活跃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志。南昌市的洪城大市场曾经多年雄居华中地区之首,拥有着良好的商业基础和氛围。在新时期,南昌市不断开拓创新,在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努力失去专业商品市场建设,努力发展特许经营和连锁经营业务,做大电子商务产业,并努力建设新型的商务结构系统。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加强特色建设,即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强化这些商业区的特色功能,发展新型的商业街区,实现传统商业形态和南昌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实现商贸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1] 陈德峰.对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7(12).

[2] 伏润民、梁隆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布局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3] 南昌是一个值得选择的城市——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市委书记余欣荣访谈[J].经济,2008(6).

[4] 万昱原.南昌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与开发策略[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3).

[5] 徐金鹏,刘菁.江西崛起中的“和谐旋律”[J].瞭望新闻周刊,2006(12).

[6] 覃茂鑫,黄吉遇.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南昌[J].当代广西,2007(7).

[7]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南昌发展蓝皮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8] 张清正、陈斐.基于生态角度下鄱阳湖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创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

[9] 甘筱青.鄱阳湖区资源综合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2(4).

[10] 原永胜.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

[11] 尹立成,沈正平,季刚.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6).

[12] 王燕子.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6.

[13] 孙忠刚.城市功能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4] 张福庆、胡海胜.区域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4).

猜你喜欢

南昌市南昌发展
模拟成真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南昌护桥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