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探析
2014-08-15谢冬冬
谢冬冬
(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能源资源。作为河南省确定的四个先导性产业之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加速期,河南省应加快建立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多元化能源结构。
一、河南各类新能源产业开发现状
从目前各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目标规划来看,围绕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到2020年河南省有望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提高到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8%以上,相当于每年减少80万吨二氧化硫和60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到350万千瓦,年发电量135亿度,相当于465万吨标煤的替代能力[1]。
(一)太阳能
据河南省气象局的评估研究,河南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953—2644 h左右,年平均总辐射量在107-124千卡/平方厘米,月平均温度≥10℃、日照时数≥6h的天数在200-300天之间。太阳能技术利用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两种形式,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河南省技术和商业化水平较高。在太阳能发电方面,由于较早涉足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形成以洛阳、安阳、鹤壁、南阳以及省会郑州为中心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以洛阳中硅高科为代表,该公司拥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一个省级研发中心,产能达到10000 t/a。2011年,洛阳尚德电池片产能达180MW,阿特斯光伏(洛阳)产能为200MW,恒星科技已投产的2万t超细钢丝项目,也主要用于晶硅切割[2]。安阳市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抓住光伏发电产业兴起的有利时机,其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研发与生产都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目前唯一同时拥有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生产基地。
(二)风能
河南省作为中部内陆省份,风能资源相对丰富。根据河南全省风能资源初步分析和场址调查,河南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在5米/秒以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可达1100万千瓦以上,在我国中部地区属风电开发潜力较大的省份之一。作为省内第一个大型风电项目,大唐三门峡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目前已全部投产发电,每年向电网输送4836万千瓦时。中电投在方城县二郎庙乡的风电一期工程,规模为2.325万千瓦,年可发电量为6000万千瓦时。总投资达11.7亿元的信阳风电场项目包括四座风电场,建设总规模为105兆瓦,全部投运后每年可向电网提供1.9亿度电,相当于每年可节约7.2万吨标准煤。其中,商城黄柏山风电场已于2012年率先完工,包括24台85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和110千伏的升压站电力配套工程,实现了并网发电,这也是全省范围内继南阳、三门峡之后第三个投运的风电场[3]。此外,陕县也依靠优质的风力资源和独特的风电发展条件,将打造成为河南省最大风电产业基地。已建成投产的清源风电场和鞍子山风电场,并网风电装机规模达100兆瓦,正在建设中的大唐豫西燕山风电场项目,总投资4.2 亿元,装机规模4.7 万千瓦[4]。
(三)生物质能
河南省生物质能储量大、种类多、技术相对成熟,且推广初具规模,在农村能源消费中占较大比重。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生物质能产业借势快速发展。其中,在农作物秸秆发电方面,省农业厅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当年全省各类秸秆产量8537.62万吨,可综合利用各类秸秆5913.04万吨,折合2134万吨标煤。包括国能扶沟、鹿邑、浚县等在内的生物质能秸秆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43MW,每年燃烧秸秆超过295万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以河南天冠集团为依托,以“非粮替代”为原则,重点提高燃料乙醇产能,在国内率先实现纤维乙醇产业示范化,目前已拥有每年20万吨薯类原料燃料乙醇生产装置。此外,沼气利用率稳步增长,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新增26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增加至2360处。生物质能源林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以黄连木、文冠果、油桐等开发利用技术较成熟的树种为主。
(四)水电与核能
河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山区,截止2011年底,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约为397万千瓦,占全省统调装机容量的7.6%[5],其中以中小型水电站为主,大型水电站只有小浪底、西霞院、故县及跨省的三门峡。
核电建设和选址正在逐步推进。中核集团、中电投集团与南阳市政府共同推动的南阳核电厂一期工程,项目总规划容量为6×1000MW级机组,预计2017年投产建成后每年可发电400亿千瓦时[6]。
二、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不科学,整体布局不合理
发展规划滞后,缺乏科学引导,使得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规模、产业布局、技术进步等方面缺乏统筹安排,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局限于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地方政府过于注重新能源产业对短期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为了谋求政绩,不顾本地资源条件,不切实际地搞“概念”工程,盲目地发展和建设“新能源基地”,特别是风电装备制造业、多晶硅行业。
(二)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弱,产业集聚度低
核心技术空心化使得相关产业在发展进程中后劲不足,技术瓶颈的限制凸显。
1.风电方面,虽然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也是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大多数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主要集中于加工组装环节。2.0-3.0兆瓦风机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风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关键轴承也主要依靠进口。
2.光伏产业的发展也主要沿用过去加工贸易的传统模式,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组装环节,处于全球产业分工加工制造的低端,产业发展缺乏稳定的市场基础。并且由于不掌握多晶硅提纯等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使得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严重障碍[7]。
3.由于新能源领域技术分散在各板块,企业间缺乏合作,集成创新受限,产业链上中下游没有形成对接。以多晶硅生产为例,与国内产能超万吨的大型企业相比,省内实力最强的中硅高科,2011年产能也只有 5000 t/a[2]。
(三)产业组织化水平低,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刺激居民应用新能源设备的激励政策缺乏
1.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主要以较粗放的财政补贴手段为主,缺乏对新能源消费市场培育的引导和鼓励措施。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不协调,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问题凸显,导致部分地区风电弃风现象严重,设备闲置浪费。因此,培育新能源市场的政策体系不完整,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差[8],使得新能源市场缺乏持续发展的制度条件。
2.受欧债危机以及美国和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制裁的影响,使得光伏产品出口严重受阻,而国内市场狭小,造成我国光伏产品制造与应用脱节,同时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导致了较大的市场风险。
3.省内新能源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企、民间资本和银行贷款,只有恒星科技、安彩高科、新大新材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效率较低,各商业银行收紧银根,融资难也成为光伏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4.政府投入不足。作为煤层气资源大省,全省2000米以上浅部煤层气资源约1万亿立方米,到2010年底,省煤层气公司瓦斯总抽采量已突破1000万立方米[9],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等因素,目前河南开采的主要煤层属于高瓦斯富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和治理难度极大,面临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发展瓶颈。
三、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新能源技术、产业链对接及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战略高度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协调各方利益,引导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制定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利用国家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价格、补贴、投资、信贷、税收等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落实国家对农村区域小水电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小水电全额上网和同网同价。但同时应充分考虑能源项目在一定时期的建设容量限制,使资源开发利用规范化,布局合理,从根本上避免产业项目无序开发。
(二)组建行业技术联盟,发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效应
1.支持企业进行创新型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如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海上风电等技术。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组织重大技术专项攻关,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实施产业联盟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产业联盟由开展单一的联合技术攻关向关键共性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产品链资源配套、新产品市场开发等多元化合作共享的模式转变。
2.推进产业垂直一体化整合。发挥省光伏产业联盟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作和供应链对接,引导河南省龙头企业采用煤—电—氯碱—硅—电池片—组件—示范应用垂直一体化联营的模式,进行产业整合,盘活资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多种资本投向可再生能源产业
1.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继续增加省级财政对国家及省级研发中心的投入。推出政府扶持配套政策,设立光伏战略先导产业发展资金等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发挥河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省内企业与境内外机构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投资运营。
2.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银行增加对新能源产业信贷支持和融资担保的力度。扩大信贷规模,实施优惠的贷款利率,不断完善信贷制度。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增发新股和配股,建立完善新能源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特别是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扩大融资规模。
(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能源应用的专业市场
与过去以政府粗放式的财政补贴扶持方式相比,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建设新能源专业市场,完善体制机制环境,形成政策合力,对发挥新能源创新作用具有独特意义。培育新能源专业市场,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培育用户。通过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直接向用户供电,形成用电和发电的互动,能更好地根据风电的特点安排风电的消纳。二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新能源用户给予直接补贴和奖励,可借鉴对节能产品的补贴做法,把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拉动变为市场拉动。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Z].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告,2013(15).
[2]栾晓龙.河南光伏产业大起底[N].大河报(大河财富),2011-03-29(03).
[3]信阳四个风电项目进展顺利[EB/OL].2012-05-28.http://news.bjx.com.cn/html/20120528/362746.shtml.
[4]三门峡发改委.陕县强力打造河南省最大风电产业基地[EB/OL].2012 -08 - 13.http://www.smxfgw.gov.cn/A/?C -1 -1052.Html.
[5]河南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河南省水能资源蕴藏量及其分布[EB/OL].2012-09-10.http://www.hnsl.gov.cn/sitegroup/root/html/.
[6]《河南南阳核电厂一期工程信息公告》第一号公告[Z].南阳日报,2008-5-15(A4).
[7]蒙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05).
[8]马国庆,李伟.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8(09).
[9]唐朝金.巨资助推河南新能源产业发展[N].经济视点报,20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