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蓬莱市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2014-08-15□程洁
□程 洁
(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265600)
城镇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型城镇化,这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城镇化而言,强调注重向质量转变;注重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注重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就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民生一体化。2014年4月2日蓬莱市召开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动员大会,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主要“新”在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生态宜居四个方面,全市上下要切实增进加快新型城镇化,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启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实现“四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顺应群众对幸福生活新期盼的现实举措的思想共识,坚定信心和决心,在烟台地区争当新型城镇化的生力军。
1 蓬莱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1 新型城镇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衡量一个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3年,蓬莱市城镇化率达到45.3%,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具备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各种条件。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蓬莱市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率比全国、全省、烟台市平均水平分别低7.5%、7.3%、11.7%,与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迫切需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某些区域具有“虹吸效应”“洼地效应”,其关键就是城镇化率高,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高,对各类要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相比而言,目前蓬莱市城镇功能不完善、居住环境不优越,缺乏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商务、娱乐、生活设施等,这些现状如不尽快改变,科学、赶超发展就会成为“空谈”。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循规律,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
1.2 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改革开放30 多年,我国经济走的是“外需增长模式”,然而,国际金融危机逼迫我们必须加快转方式扩内需,向“城镇化—内需增长模式”转变。据有关部门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 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 增长1.5 个百分点;每增加1 个城镇人口,至少可以带动1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农村居民的3 倍,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当前,蓬莱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新型城镇化是我市未来最大的发展活力、潜力和动力,抓住城镇化就抓住了投资拉动的助推器、抓住了赶超发展的牛鼻子。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毫不动摇、常抓不懈,把城镇化拉动投资、扩大需求的巨大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1.3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美满的重要举措
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化的服务、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办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蓬莱市新区开发刚刚起步,旧城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刚刚提上日程,大多数农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化的城市存在着巨大反差。当前,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碧水蓝天、林荫绿地,更需要宽敞住房、便捷交通,更需要健身活动、休闲娱乐。安居乐业是最大的民生。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享有更便利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2 蓬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有待深化
一是对新型城镇化认识不足,对新型城镇化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二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把握不准,“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仍然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多盖楼、多修路;三是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简单等同于城镇化数量的提高,而对于城镇化发展质量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城镇建设基础薄弱
一是小城镇建设比较缓慢。各镇政府所在地建设规模偏小,仅仅大辛店镇、北沟镇1 万人以上,其余镇驻地人口都在1 万人以下,大多数为传统的农村集市,缺乏必要的市政配套设施,对周边村民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强,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缓慢。我市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全市有500 多个村居,虽然“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打造出了一批基础设施好、辐射能力强的亮点村、美丽村,但好多村名义上虽改为社区,其实“换汤不换药”,还是原来的那个村,真正意义上初步成型的农村社区仅有“潮水和谐家园”。
2.3 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
作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还不够快,经济基础还不够强,我市四大主导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降低,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新的有力的经济增长点,而我市缺乏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的小企业。
2.4 保障措施跟进不够
一是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我市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由于不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使得企业在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导致社会融资难度增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村家庭无力搬迁建房。二是城镇化建设用地保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土地增减挂钩补助标准偏低,失地农民得到征地补偿较低,社会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造成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三是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市委市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但是基础设施依然不配套,影响了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动;城镇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落后,现有服务设施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不能满足镇区及周边地区村民的需求,对周边村庄村民的吸引力不强。
3 加快推进蓬莱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施路径
3.1 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科学布局城镇化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础依据,推进城镇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要牢固树立“全域城镇化”理念,将全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整体。在规划内容上,既要有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也要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既要有城镇体系规划,也要有产业布局规划,实现规划体系全覆盖。在规划衔接上,确保城镇化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规划相协调,统筹设施配套、资源利用、生态环保、交通结构之间的关系,实现功能衔接全覆盖。
要突出规划权威。规划一经批准,就要严格遵守,保证其权威性。应该说,这些年我市在规划执行上还是不错的,像老城区建设充分考虑了与蓬莱阁的协调,建筑高度以低层、多层为主,风格和色调也尽可能保持了古香古色,较好地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韵味。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要不断进行拆迁、改造,走不出这个怪圈?关键是规划执行不到位。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留遗憾和败笔,真正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不符合规划的坚决不批,违反规划的坚决拆除,不允许以任何借口破坏规划。确因重大战略需要调整的,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不得随意修改。
3.2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一要以新区建设为突破口。针对老城区空间饱和的问题,我市提出了拓展东西两大新区的战略。要继续牢牢把握这一突破口,围绕扩大城市容量、增加城市人口做文章,加快向中等规模城市迈进。东部新区,要以沙河片区开发建设为核心,重点推进新港、登州、南王206 国道以北区片的规划建设,以绿色人居为主题,彰显滨海临河特色,打造集商务办公、滨海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水上运动为一体的地标性城市综合体。西部新区,以西海岸文化新区建设为核心,重点推进龙烟铁路以北、港南路以西至北沟镇交界的区域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填海工程,着力建设五大功能区,形成山海相映、景城融合、岛城联动、多位一体的空间布局。
二要以小城镇建设为关键点。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小城镇,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巨大,是城镇化体系的关键节点。尤其对于蓬莱市所辖的北沟镇和大辛店镇、刘家沟镇,作为省级、烟台市级示范镇,要按照建成区面积新增3—5 平方公里、驻地人口达到3—5 万人的标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挥名副其实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作为小城镇的拓展和延伸,农村社区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几年,“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打造出了一批基础设施好、辐射能力强的亮点村、美丽村。比如马家沟村,已呈现出新型农村社区的雏形,下步还要加快村居住房改造,启动生态农业观光园、汽车露营地等旅游项目,吸纳就业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紫荆山街道“五年五步走”,依托“两河两路”推进“四大组团”旧村改造战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各镇街应该将“美丽乡村”创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强村兼并、村企共建、园区带动、多村联建等模式,选取条件成熟的村率先发展,让新型农村社区“美丽绽放”。
3.3 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推动产城融合
产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城镇建设需要有产业发展来作为持续的支撑;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提供不了就业岗位,这样的城镇化就是“空城”“死城”。唯有坚持城镇化和产业化双轮驱动、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
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事实证明,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蓬莱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休闲健身、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宝龙城市广场、鼎峰悦动港湾、新乐天购物广场等项目,充分挖掘博展、昌升、锦泰等专业化市场的潜力,着力打造一批城市产业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和商贸综合体,提升城市的人气、商气和财气。
二要发展集群式的高端工业。工业的集群发展,能够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对于带动生产要素、就业岗位、公共设施、消费需求的集聚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烟台开发区富士康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3 平方公里,员工人数达8 万多人,比我们任何一个镇驻地的建成区面积和人口都要多,对城镇化的带动能力可想而知。要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化能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必要的土地支撑,农业产业化能够将农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有力推动城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近年来,蓬莱市在葡萄基地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其中,以君顶酒庄最为典型,将周边村进行了整合搬迁,让农民搬进了楼房,并转变成了产业工人,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这是一个大方向,会强有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代表着大方向,会给蓬莱市带来大的变化。
总之,“十二五”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积极稳妥推进我市县域新型城镇化既要把握机遇,有序推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又要着力解决当前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为城镇化长远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杨晓东.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讨——以陕西省榆林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例[J]. 中国市场,2010(42) .
[2]张洁云.城乡一体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
[3]马 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