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15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驱动高职能力

贾 晔

统计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推断研究对象的本质。统计学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各学科领域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必备知识。英国统计学家哈斯利特说:“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这样普遍,在我们的生活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以致统计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考生源数逐年下降,高职院校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再加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职院校要想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遵循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要从课程教学入手,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践技能,拓展就业范围,增强综合就业能力。

统计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统计数据在社会、经济等科学研究领域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统计,《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体现。然而,《统计学》教学中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数学计算,让很多基础本来就不好的高职学生望而生畏,严重阻碍了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统计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其统计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统计工作。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实际情境引入教学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统计研究,根据研究需要,及时补充知识内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统计活动中,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堂上的积极质疑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师灵活组织教学,从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设定教学内容,依托学生对统计任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提出质疑。教师倡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实践问题,使学生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及时获得学习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课堂中学生积极质疑、讨论,形成了共同创新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3.小组配合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需要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得出错误结论。要求小组成员科学分工,认真配合,集体面对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讨论制订调查方案,科学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统计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分工和协作,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4.整个过程的设计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理论角度来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适应生活、工作,并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终身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深入学院各系,对具体的专业和班级进行调查,创新组织统计调查,灵活应对教师与其余小组的询问和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任务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的方法,为后面的就业与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整个统计调查过程的设计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1.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做掌舵人

《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整个统计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教师要做掌舵人。每个阶段都需要展开组内讨论和全班质疑,引导各组统计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针对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关键环节,教师有必要对全体学生作理论指导;教师的适当引导,有利于对知识的更新和深入理解,便于理论和实践间的迁移。

2.不断进行问题反馈,防止研究的片面性

《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容易形成急功近利思想,得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的统计结论。要求教师对各小组的统计工作进程进行跟踪,及时反馈问题,防止研究的片面性。再有,学生的统计知识水平有限,调查活动中,难免考虑不周,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问题反馈,及时进行批评指正,防止学生运用错误的研究方法得出错误的研究结论。

3.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日益频繁,“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统计学》的教学发展。《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学生进行质疑和讨论,双方都需要搜集大量资料,计算机网络的配合,提高了分析质疑和讨论的质量。统计整理和分析需要围绕大量数据资料展开,传统的手工操作,制约了统计活动的进程,而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统计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课程考核方案,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我在二十年的《统计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统计实践操作非常好,但理论考试却不及格;理论考试高分的学生,往往会有些实践操作偏差。针对这类现象,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我们需要改革课程考核方案,增加实践操作的分值比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统计实践,及时、高效地完成统计任务,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5.和学习管理部门或服务机构合作,提升研究价值

统计教师要积极联系学校管理部门或服务机构,跟学校有关部门合作,对学校管理或服务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一方面,统计研究可以得到充分重视,被调查者能积极配合,统计研究经费也有了保障,促进统计调查研究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提升了统计研究价值,统计研究被学校重视,研究成果真正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统计学》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张林泉.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2009,6.

[2]孙智芹.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重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7.

[3]栾泽成.谈谈中职学校“以情感为先导,任务驱动为辅助”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11,Z1.

[4]徐美燕.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创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3-12-3.

猜你喜欢

驱动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