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评

2014-08-15

四川劳动保障 2014年12期
关键词:务工者结余养老金

愿“讨薪”不再成难题

岁末年初,在新闻里扎堆出现的一个话题,必然是外来务工者的“讨薪难”。今年也不例外。

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欠薪易。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通过,恶意欠薪入罪引来一片喝彩,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可减免刑责为企业主提供了太多空间。同时,曾有报告显示,外来务工者讨薪1000 元的维权成本需要有920元的各种花费和11-21天时间,性价比极低让一些人直接放弃追究。加之外来务工者在社会资源上的弱势很难造成大的社会影响,资方欠薪的违法成本低,外来务工者讨薪成本高,让欠薪更有恃无恐。

对于讨薪难问题,官方和民间都不乏努力,却效果不佳。官方多为“运动式清欠”,例如,2003年时任总理的温家宝替一位农民讨薪,重庆曾出动武警特警帮忙讨薪,都只能在短期的个案上起到作用,不可能解决问题。而民间有律师组成免费讨薪律师团,虽有助于为讨薪者提供法律援助,但法规上的障碍仍难以逾越。

很多人倾向以外来务工者的无私奉献、血汗艰辛为其鸣不平,而其实,即使不诉诸悲情,索回自身合法劳动所得的权益理应得到保障。外来务工者的薪资,不应是“讨”回来的,甚至索回都不应成为问题,报酬的及时发放才是最终的方向。愿“讨薪”不再成为难题,愿每一个劳动者得获应有的报酬与尊严。

南都社论

医保基金高结余的风险与尴尬

据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字,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6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总支出5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收支结余1206亿元。

医保基金是居民和职工的“救命钱”。看病、住院后医保报销太少,患者不堪重负被迫放弃治疗,这类令人唏嘘的悲剧时有所闻。不少参保者和患者想象不到的是,一方面医保基金的保障力有限,患者生病后医保报销费用不足,另一方面,大笔“救命钱”长期躺在医保基金账户上睡大觉(截至去年底滚存结余7870亿元),两者竟有如此鲜明的对比!

医保基金长期大量结余,除造成公共资金闲置浪费,削弱对参保者的医疗保障功能外,在管理上和政策方向上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就管理而言,大量资金以不透明方式掌握在管理部门手中,滋生了被挪用、被侵占的土壤和条件;就政策方向而言,很可能让决策层产生“医保投入已充分到位”的错觉,从而影响政府对医保的正常投入,甚至不排除有关方面制定政策法规,将医保基金挪用投入其他领域。

至于解决办法,关键是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医保的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包括提高大病报销最高限额),适时调整医保支付结构,扩大医保对医疗服务和基本药品的覆盖范围;推进医保城乡统筹和全国统筹,提高医保基金在全国范围的流动调度和保障能力等等。

中央已明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是下一阶段医保制度改革的方向。坚持这个改革方向,我们就能探寻、完善政府加大医保投入,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医保基金结余率的治本之策。

北京青年报 周之地

讨论延迟退休应基于事实基础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苏晓云委员审议时说,目前企业员工退休工资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旦发不出退休工资,影响会很大。他说,这一问题应立足于体制内解决,应尽快实施企业员工推迟退休。

延迟退休为何一再成为一个公共热点话题,究其根源,无非是社会养老金面临吃紧的压力。如果不从根子上做大社会养老金,沿着养老体制并轨的路线积极作为,比如在推行原来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员工中的4000万人并入“缴费型”养老时,注重确立合理的公职人员缴付比例,使之形成一定的入与出的科学关系,从而舒缓财政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对社会养老金投入,提升造血功能,满足公众退休需求,早晚有一天社会养老体系又要面临同样的困境。到那时,延迟退休的办法难道要再用一次?

从国外情况来看的确有65岁退休的设计,但其有充分的制度红利兜底。美国所推行弹性退休制规定了正常退休、提前退休以及超龄退休的福利差异,而从税收政策上实行间接的财政转移,支持养老金;德国更是拿出几百亿欧元支持社会养老体系运转。有鉴于此,讨论延迟退休应基于事实基础,正视执行的现实阻力,为公民合理退休需求提供制度性出口,才有可能凝聚支持延迟退休的共识。

钱江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养老金并轨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审议的养老金并轨方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然而,养老金并轨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并轨方案仅仅只是养老金并轨过程的第一步,它离实现养老金并轨还有一段距离。

首先,过去中国没有养老金保险制度,但不等于目前的养老金领取者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当前的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得有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区分。老人和中人都有个社保视同缴纳的阶段,必须继续认可这一缴费工龄。因此,已经领取养老金的和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和中人,不可能立即并轨。

再者,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成,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却只有在职工资的约四成。二者差别过大,逐步缩小二者差距才是现实的办法。但是,下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和上浮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大约需要8-10年,届时二者大概仍有10%-20%的差距。

第三,养老保险目前还存在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的大头。并轨之后,财政还得为这一部分增加支出。

长远来看,养老金保险改革方案也应把农民包括进来,实现全国统一的最基本的国家养老金制度。其实,养老金替代率不妨低一点,以满足养老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在此养老保障基础上,不管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或者农民,一律实行商业养老金保险作为补充。

新京报社论

猜你喜欢

务工者结余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农民行动空间的集聚效应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为例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
医保基金 结余和超支在博弈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