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及其政策支撑

2014-08-15郭强刘良军

三晋基层治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业体系发展

郭强刘良军

(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 荆门 448000)

从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一个“新”字,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新时期党中央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新调整、产业格局新变化、科技进步新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应对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有力举措。某种程度上,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既是对产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也是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综合目前理论界较为一致的认识,现代产业体系是指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的新型产业体系,其广泛涉及到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链条等各个领域。如从产业构成上看,现代产业体系既包括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也包括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了的传统产业;从产业联系上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发展具有均衡性和协调性,高速增长部门、减速增长部门和潜在增长部门之间增长速度的差距较合理,产业间有较强的相互转换能力和互补关系等。

十七届五中全会曾将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界定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除此之外,从纯粹产业经济学角度考察,现代产业体系还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日趋严峻的资源约束,以及新知识向产业渗透的进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创新摆在第一位。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维度创新,有效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其二,开放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只有开放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才能在竞争环境下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在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不断增强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其三,融合互动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如信息技术对包括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在内的几乎所有产业的嵌入和渗透;服务业对工业、农业的融合和渗透,服务业的价值链越来越长;各产业内部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得行业的界线趋于模糊;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使得品牌价值提升等。其四,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特征。基于产业链的联系、运输成本的节约、公共设施成本的分摊、信息沟通的便捷和包括技术扩散效应和学习效应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外部性,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之一。同时从经济效率角度看,产业集群发展也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整体趋势。其五,可持续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价值追求。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是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并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中央根据国际产业格局的新变化,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质,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尤其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抢占国际产业分工制高点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链变动出现了新趋势。如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先进制造业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从事先进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等。由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要求把握国际产业分工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努力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不断寻求新的话语权。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打破产业发展传统路径依赖、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

传统产业发展路径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和比较优势进行产业扩张,靠低价格和拼数量开拓产品市场。而通过瞄准产业发展的国际水平,全力打造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显著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和产业竞争力高端化,就能走出一条主要依靠制度素质、技术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创新发展的新路子。由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破了传统路径依赖,既体现了遵循国际产业发展大势与普遍规律的世界眼光,又坚持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正确方向。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提升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扩散,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不容忽视。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以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有助于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新型竞争优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然而受历史、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和生产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导致资源效率低下、生态环境压力加大。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全可以摆脱过去那种“资源消耗→制造产品→污染加重”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生产方式。因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与路径。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其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再上新台阶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增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强化需求导向,努力使产业发展更好适应市场变化。要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集成应用,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要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企业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等力度,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

其二,改造提升制造业。如通过优化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装备制造业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等。

其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首先,坚持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既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又注重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其次,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既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又重视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最后,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既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又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其四,发展壮大服务业。服务业具有涵盖领域广、带动就业多、消耗资源少、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在我国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绝大多数属于实体经济,同样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和增强综合国力。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是科技创新重要的驱动力量。新型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工业,而且需要发展服务业,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水平。既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研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也须大力发展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其五,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统筹布局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要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要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要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强化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

四、完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支撑

(一)完善产业政策支撑

要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认真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措施,编制产业转移目录和产业准入能耗、技术、投资强度等标准。应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按区域主体功能制定分类开发政策,统筹地区产业布局。东部地区应按照优化提升、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思路,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支持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提高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配套能力。

(二)完善财政政策支撑

要充分发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统筹现有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扶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等专项扶持资金,在支出重点上向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项目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投入机制。要坚持“整合资金、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原则,建立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扶持政策的协同效力,增强财政资金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改进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形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财政政策保障机制。

(三)完善税收政策支撑

要立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专门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税收制度,做到税法规范、税负合理、税收公平,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税收政策支持。要通过税收有效调节市场资源配置,引导资本向现代产业体系流动,实现税收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尤其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要注重间接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如涉及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税种,包括税收扣除、加速折旧、提取转向准备金等。当然,通过完善税收政策给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边行边试、久久为功。

(四)完善外资政策支撑

要推动利用外资从外延式的粗放扩张,转向内涵式的深化拓展,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开展产业升级和高端延展。如抓住后危机时代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拓展外资来源;调整利用外资领域,在巩固和推动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外资流向能源、交通、环保、旅游等重点发展产业,促进外资参与金融、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同时促进国外商务、科研及技术服务机构投资,扩大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开展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中外合资与合作试点。

(五)完善投融资政策支撑

一方面,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机制。如改进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方式和渠道,放大资金效应,扩大融资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应探索改进重点建设项目资本金、主导产业调整资金、信息化产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强化资金调节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应将其他国有资产、资源纳入投融资机构管理运营。另一方面,完善投融资机构对外投资股权的转让、退出机制。要根据投融资机构的特点,制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投融资机构对外投资股权转让、退出的制度规定,解决股权退出过程中程序复杂、耗时冗长等问题,实现快捷高效的资本运作。

(六)完善科技政策支撑

一是强化评价与激励制度。如建立以应用和产业化为导向的科研评价考核体系,引导科研活动面向实际需求;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参股制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二是建立平台支撑体系。如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引进创新资源,鼓励各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采取多种机制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区域性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市场化的技术成果交易机制等。三是创新产学研管理机制。如通过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条例,切实维护产学研合作各方合法权益;对市场化平台管理实行优胜劣汰、绩效优先的评价体系,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等。

(七)完善智力政策支撑

要重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培养创新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要通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培训活动,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围绕重点产业需求,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专业机构合作,培养直接面向产业发展第一线的关键人才。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1]魏际刚.加快构建产业体系[N].经济日报,2014-6-5.

[2]彭兴庭.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J].天府新论,2010,(1).

[3]陈晓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N].福建日报,2011-5-16.

[4]张 燕,冯 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N].宁波日报,2012-4-20.

[5]唐家龙.经济现代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J].天津经济,2011,(5).

[6]汪立峰.国际分工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1,(2).

猜你喜欢

服务业体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